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通过对鹰嘴山金矿容矿围岩的研究及加里东期超基性岩含金性的评价,认为鹰嘴山金矿的金主要来自超基性岩,而且超基性岩浆的侵入为黒茨沟组火山岩中微量金的加剧活化提供了热力条件。同时研究了断裂控矿性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鹰嘴山金矿是一个与超基性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提出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62.
通过对邯邢地区燕山期角闪闪长岩系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和矿物化学的研究,认为岩浆的演化机制是矿物分离结晶作用,以角闪石为主的矿物分离结晶是影响岩浆成分变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63.
为了减少对网络带宽、通信成本及智能体自身能量等有限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近些年来,基于事件驱动机制的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的问题受到大量学者的关注,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集中讨论了几类典型的事件驱动机制,着重介绍了集中式、聚类式、分布式事件驱动机制,自驱动机制和基于边信息的分布式事件驱动机制的设计思想及研究进展.此外,排除芝诺行为作为事件驱动机制研究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指出了其早期研究存在的盲点,并总结了两类有效的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事件驱动机制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理论和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4.
铜石次火山杂岩体由三个岩浆侵入阶段岩石组成,石英二长闪长斑岩~(40)Ar/~(39)/Ar坪年龄为189.8±0.2Ma,二长斑岩坪年龄为188.4±1.6Ma,为同时代产物,属早侏罗世。随后是该区隐爆角砾岩及金矿的生成。中侏罗统汶南组不整合覆盖于蚀变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之上,斑岩体有一个古风化壳,汶南组底砾岩中有蚀变的斑岩及灰岩砾石,灰岩砾石及钙质、泥质胶结物均无蚀变现象,说明金矿成矿作用发生于汶南组沉积之前,金的成矿年龄介于188—178Ma 之间。成矿与铜石杂岩体在时代上及成因上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265.
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是当前国内用于裸露陡边坡植被恢复的典型技术之一,具备肥力持续供给能力是植被混凝土有别于其他建筑材料的基本属性。冻融循环作用下物理结构剧变导致养分固持能力减弱是限制植被混凝土在高寒地区应用的关键因素,但养分固持能力变化的深层原因尚不清楚。通过控制性试验,以初始含水率和冻融循环频次为变量,测定了植被混凝土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团聚特征参数、主要养分含量及其淋溶流失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初始含水率提高,植被混凝土中水稳性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转化,尤其以≥1~2mm粒组增幅最多,团聚特征参数变化也反映出团聚体稳定性随之提高;冻融循环导致水稳性团聚体平均粒径不断减小,但会随冻融频次增长逐步趋于稳定。初始含水率的提高促使各养分含量略有增加;冻融循环作用下有机质、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仍有增长,但硝态氮含量不断降低。同时,冻融循环还会导致各养分淋溶流失率不断增大,最大增幅可超过90%,并随冻融频次增长趋于稳定。这说明冻融循环对养分固持能力的影响会逐步减弱,而且侧面反映出团聚结构与养分固持能力间存在紧密联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团聚特征参数与各养分淋溶流失率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综合考虑显著性水平与相关性系数绝对值,认为团聚特征参数中几何平均直径与各养分淋失率相关程度最高,最适合用于表征植被混凝土的养分固持能力。上述研究结果证实,冻融循环作用下团聚效应减弱是导致植被混凝土养分固持能力降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66.
针对传统现场接触式测量获取岩体结构面参数效率低、工作量大、结果精确性受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本文结合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与运动法(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岩体三维数字表面模型重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体结构面自动识别方法。岩体数字表面模型重建步骤主要为岩体影像资料采集,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算法进行图像特征匹配、稀疏点云构建、点云稠密化以及岩体曲面模型重构。结构面识别方法流程主要为:首先平滑岩体数字表面模型;通过改变搜索半径和角度阈值实现模型平面分割;基于区域生长原理进行结构面搜索;最后基于随机采样一致性拟合结构面得到结构面产状。将该方法应用于甘肃北山地下实验巷道,实现了巷道三维数字表面模型的重建与结构面产状数据获取,最后将识别到的结构面分组表征在模型表面。与人工实地测量方法以及现有的结构面识别软件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可为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7.
随着遥感图像的广泛应用,图像仿真的意义日益凸显,仿真底图的选择越来越重要。以广西省北海市沙田半岛作为研究区,将Geo Eye-1 0.5,2 m和HJ-1B CCD1 30 m遥感影像作为仿真底图,升尺度到30 m分辨率后得到仿真影像,选取7种具有代表性的地物样区,通过选取评价指标,对仿真影像与原影像HJ-1B CCD1 30 m的图像质量的差异进行分析。其中由于Geo Eye-1与HJ-1B CCD1影像的成像参数不同,对最终的图像质量评价造成影响,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并与遥感影像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相结合,得出最佳分辨率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8.
基于基坑变形的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目的,拟开发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C#语言,使用GeoCOM接口技术通过串口操控测量机器人自动测量,同时计算机实时荻取测量机器人的测量数据,并通过监测系统进行数据的智能处理、分析及输出,实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269.
对松辽盆地南部早白垩世火石岭组和营城组火山岩进行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石岭组火山岩主要以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和粗安岩为主,存在少量粗面英安岩,其Si O2=53.8%~68.6wt%、K2O+Na2O=7.70%~9.59%、Mg#=26.72~33.89,以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Rb、Ba、Th、U等),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Ti、P等)为特征,这些特征与俯冲带火山岩类似。营城组火山岩以流纹岩为主,存在少量的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面安山岩和英安岩,基性端元具有低硅(Si O2=49.3%~56.6%)、低碱(K2O+Na2O=4.57%~6.60%)、富镁(Mg#=33.49~59.51)的特征,主要属于钙碱性系列,暗示其原始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酸性端元的Si O2=65.4%~74.9%,K2O+Na2O=3.23%~7.75%,低镁(Mg#=21.76~39.18)。营城组火山岩稀土配分型式呈右倾型,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与俯冲环境火山岩相似。其中,营城组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A型花岗岩,暗示形成于伸展环境。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松辽盆地南部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的俯冲作用有关。火石岭组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营城组火山岩的形成与岩石圈拆沉作用引发的伸展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270.
海底隧道突水涌泥机理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隧道在穿越断层及软弱破碎带时如果遇到透水性地层,可能会发生隧道突水涌泥,如何妥善处理这些潜在危害对于顺利建成海底隧道至关重要.结合建设中的厦门海底隧道工程,针对隧道通过不良地质时可能遇到的突水涌泥危害,对突水的补给水源、突水通道及隧道与含水层位置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引用B.斯列萨列夫简支粱及强度理论,对海底隧道突水条件及预测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参考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海底隧道突水涌泥的治理对策,为海底隧道的顺利修建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