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321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深埋隧洞微震活动区与岩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和排水洞大量微震监测数据及上百个不同等级岩爆实例,研究了深埋隧洞微震活动区与岩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微震活动分布范围主要介于掌子面后方3倍洞径至前方1.5倍洞径之间,而岩爆高发区位于掌子面后方3倍洞径以内,表明岩爆高发区与微震事件主要分布范围相吻合;(2)隧洞工程岩爆潜在风险重点关注区域是掌子面后方3倍洞径已开挖范围,以及掌子面前方1.5倍洞径施工范围;(3)微震事件及岩爆分布呈区域性集结特点,其中一部分岩爆发生于微震事件集结区内部,另一部分岩爆发生于微震事件集结区边缘,这是岩体破坏过程中所固有的现象,与微震事件集结区边缘局部应力集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王友能 《西部资源》2017,(2):130-131
根据广东省水利厅粤水规计〔2015〕8号《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广东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全省加强化中小河流治理。本文根据龙归河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重点从堤基、岸坡两方面探讨,提出一些解决中小河流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3.
对砂岩矿物成分的定量研究,发现砂岩矿物成熟度的变化与该区构造运动相吻合,源区构造环境为再旋回造山带和岩浆岛弧。  相似文献   
54.
55.
56.
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卤虫的观察——卤虫种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卤虫的第一篇报道发表于1755年,标本采自英国的Lymington。1758年经林奈定名为Artemiasa Zina。  相似文献   
57.
渔业幼体生态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当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鲱鱼的资源,出现大幅度周期性变动。对此,渔业资源学的奠基者Hjort(1914)提出,该渔业资源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世代大小的变动。世代大小,取决于发育初期。而发育初期的存活与死亡,则取决于在鱼类  相似文献   
58.
弃渣场边坡是一种常见的人工斜坡,其稳定性关系到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弃渣场潜在引发的地质灾害对下游地区人民生产生活也有不可忽视的危害。现有的数学统计、摄影-图像分析以及筛分试验等方法在弃渣场边坡的粒径分级特征研究中并不能真实反映弃渣场边坡在堆积过程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特点和引起的破坏模式影响效应。为突破这一局限,本文结合泸州市古蔺县叙大(叙永至大村镇)铁路沿线的弃渣场工程实际,采用物理模拟方法重现了弃渣体的堆积过程,研究了弃渣场边坡内的渣体粒径分级特征,以及弃渣堆积体的坡体结构特征。并根据物理模拟的试验结果,结合PFC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弃渣场边坡在考虑粒径分级情况下由降雨引起的斜坡变形失稳过程。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弃渣堆积体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重力及颗粒间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堆积体粒径分级程度高,不均匀性强。从上至下颗粒的平均粒径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减小,空隙率逐渐增大。典型弃渣场边坡变形破坏过程的离散元PFC模拟研究表明:在降雨作用下,弃渣堆积体固结沉降、孔隙率降低、抗剪强度降低,弃渣场边坡的稳定性随之降低。整个过程分为应力重分布、中部覆盖层剪切破坏、后缘拉裂、后缘下错、前缘鼓胀、潜在滑面形成及滑面贯通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59.
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以往的研究中重在探讨易发性评价方法的选取,而对于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如何分级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索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精度验证与定量的分级标准,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例,选取12种广泛应用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影响因子,运用信息量模型进行易发性评价,运用成功率曲线检验模型的评价精度,提出历史地质灾害累计比例分段法,并与其他8种分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与分级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用验证样本成功率曲线与非灾害点样本成功率曲线两种方法检验模型评价精度确定了评价模型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历史地质灾害累计比例分段法在易发性分级面积比例精度验证、地质灾害频率比分级精度验证与发生地质灾害位置分级精度验证3种方式中均显现出较好的合理性,在9种分级方法中为最优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60.
霍山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诱发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霍山地区自1970年以来多次发生震群活动。这些震群主要分布在北纬31°20′—31°31′,东经116°00′—116°15′范围内,而其中80%的小震又都集中在诸佛庵、黑石渡、落儿岭、桃源河所围限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