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98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闽北不同季节强对流天气异同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对流天气是闽北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通过分析闽北春季(3—4月)、汛期(5—6月)、台风季(7—9月)三个不同季节的强对流天气的一些异同点,找出不同季节闽北强对流天气的一些气候特征,为闽北不同季节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服务以及人工防雹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2.
登陆热带气旋入黄渤海强度变化的环境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登陆热带气旋进入黄渤海域(YBTC)强度变化的规律和环境场特征,利用1949-2007年台风资料和NCEP/NCAR逐6h的客观再分析资料,首先对YBTC强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入海加强比率达49%,9月加强的频数最多、加强幅度最大,登陆福建的YBTC加强比率高,中心最低气压P_(min)和中心最大平均风速V_(max)变化不完全同步,V_(max)加强幅度比减弱幅度大,P_(min)加强幅度与减弱幅度相当。选择入海加强和入海减弱的YBTC各5例,合成诊断、对比分析两类YBTC的大尺度环境条件表明:前者YBTC西北部有深槽移近、YBTC与其锋区入海时逐渐耦合,后者在YBTC西部有浅槽、北部为弱脊。前者副热带高压经向度大利于YBTC与中纬槽系统相互作用加强。前者有强的高空急流快速靠近、YBTC行进到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而后者位于较弱的高空急流入口区外、没有快速靠近过程。两者都有低空偏南风急流输送水汽,但前者西侧有较强北风带来的干冷空气。前者具有较强的湿斜压性和θ_(se)陡立区适宜倾斜涡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3.
晋南地区典型盐碱地棉田的NO排放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NO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施肥农田是大气N0的第二大排放源,农田N0减排有利于减轻空气污染.但农田N0减排措施的制定需要以排放特征和清单研究为基础.本研究采用静态箱自动采样一化学发光在线实时测定方法,对晋南地区典型灌溉盐碱地棉田(实验期间以纯氮计的氮肥施用量为66. kg·hm-2·a-1)的NO排放进行了全天候周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对于该棉田的NO排放测定,提高观测频率比增加空间重复(增加采样箱)更重要;年度N0排放表现出春夏高、秋冬低的季节变化特点;晴天普遍发生着与温度同步的日间极大值单峰型日变化,且大多数情况下的NO日排放极大值比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极大值提前大约3 h;NO-N背景排放率约为0.64 kg·hm-2·a-1,肥料氮的年NO-N直接排放系数为0.32%±0.09%.这些结果揭示了盐碱地棉田NO排放的一些重要特征,并为编制农田NO排放清单提供了排放系数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94.
利用漠河站点1961~2004年逐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得到的年均温、年变化和季节变化的持续暖口和冷夜频数,分析了它们的线性趋势、增量、显著性和平稳性.其中年均温升高了约1.61℃,年持续暖口频数增加了约4次,冬季持续暖日频数和夏季持续冷夜频数都呈显著增加趋势.分别对年均温和年持续频数的线性回归关系,以及年均温和季持续频数的线性回归关系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在线性回归关系显著的情况下,分别就各频数序列埘年均温的影响逐一进行显著性检验,从而揭示了年均温与符频数序列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按年,变化的角度米分析,年均温的升高是由年持续暖日频数的增加和年持续冷夜频数的减少共同显著影响的;从按季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年均温的升高主要由春、夏季持续暖日频数的增加和春、秋季持续冷夜频数的减少共同显著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5.
利用2006年南京地区边界层外场观测资料对摩擦速度(u*)和摩擦温度(θ*)的几种计算方案进行了比较.u*计算方案的比较结果表明:在不稳定条件下,Pleim方案计算结果同实测值相比,二者在量值及变化趋势上都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稳定条件下,计算结果较差,为此本文给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方案,结果表明,改进方案有效的提高了u*计算精度,平均相对误差由56%降低到21%.θ*计算方案的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动力粗糙度和热力粗糙度相等的Lee方案计算误差较大,而引入阻尼项的Wesely方案计算结果较前者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196.
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场特征及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连2003-2005年降水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速度场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几种雷达回波速度场特征对降水变化及人工增雨作业的影响,总结了雷达回波速度场的零速度线呈"S"型、"弓"型和速度不对称型几种常见的分布特征对人工增雨潜力分析和作业条件判别的辅助判据指标.并结合EVAD技术和变分法定量计算大气平均散度和垂直速度方法,对大连2006年夏季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回波速度场特征与计算的平均散度和垂直速度的较好的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97.
热带风暴海马变性前后的物理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针对热带风暴海马(0421)变性前后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由变性前高低层的暖心对称结构到变性后非对称的锋面结构,其中冷空气是从低层、低压的西南象限开始入侵的.同时相对涡度场上,也由整层左右对称的正涡度演变成自低层到高层向西倾斜的垂直分布.另外,24小时平均相对涡度、平均散度呈现出中低层数值变大,且辐合上升层的厚度也加大的特点;最大上升速度中心的高度由变性前的600hPa上升到500hPa.由于西风带高空槽东移,变性后存在两条水汽通道,一条伴随槽前的西南气流,一条来自南海与强劲的偏南气流相伴.  相似文献   
198.
高荣 《气象》2008,34(11):124-125
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5℃,较常年同期(20.3℃)偏高0.2℃。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113.3mm,比常年同期(103.0mm)偏多10.3mm;安徽月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湖北、贵州为历史同期第三多。  相似文献   
199.
以2010~2015年的岸基雷达海冰监测数据为基础,简要分析了鲅鱼圈海域的冰期、冰型和冰厚等冰情基本特征。近年来的海冰监测数据表明,鲅鱼圈海域的冰期明显偏短,冰期内不同阶段的冰型变化较明显,鲅鱼圈海域部分时段海冰分布比例变化较大,这主要归因于该区域的海冰运动。针对目前岸基雷达海冰监测的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岸基雷达海冰监测技术研发的主要问题是雷达像元回波值不稳定与海冰实测样本量匮乏。  相似文献   
200.
USCRN气候基准站网布局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美国气候基准站网 (USCRN,US Climate Reference Network) 的均匀正三角网格布局模式,以站网对我国平均降水量和气温的方差解释量分别能够达到95%和98%为标准,利用我国2416个观测站的降水量和气温数据研究了我国气候观测站网的布局设计,得到能反映我国整体气候特征的站网最少台站数。结果表明:为显著减少全国尺度上的气候不确定性,需要新建边长为3°纬距的正三角均匀网格 (103个站点) 站网,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站址考察、总结评估和运行检验工作,才能得到新的气候基准站网;在已有气候观测系统基础上改进完善而不新建系统,则改进的气候基准站网为最接近边长为2°纬距的正三角网格分布 (229个站点),其中199个预期位置或其附近已建有观测站点,没有对应实际站点的30个预期位置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南大部,这些地区将是未来建站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