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0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2篇 |
大气科学 | 42篇 |
地球物理 | 76篇 |
地质学 | 145篇 |
海洋学 | 48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7篇 |
自然地理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文中在野外开挖探槽及年龄样品测试的基础上,对郯庐断裂带赤山段全新世的新活动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在泗县赤山镇徐井村附近开挖了2个地质探槽(XJ1、 XJ2),其中XJ1探槽揭露了10个地层单元,从老到新依次为U1—U10;发现3条断层,由东向西依次为F1、 F2和F3;识别出3次古地震事件,由老到新依次为E1、 E2和E3。事件E1和E2分别为F1和F2的逆冲活动,事件E3为F2逆走滑和F3正走滑共同活动的结果。前2次古地震事件E1、 E2发生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晚期之间,后一次事件E3代表最新一次古地震活动,发生于地层U9沉积以后,在该层上部采集的泥炭样品的测定年代为11.1... 相似文献
92.
文中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模型构建、数据试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获取了大别造山带东段深、浅部场源布格异常及其场源似深度,并结合地壳结构、地质构造、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和地震活动等资料,讨论了地壳深、浅部的结构特征及地震活动构造背景。结果表明,低频布格异常显示大别造山带东段与华北地块间深部构造缝合带在东部应位于青山-晓天断裂前缘,在落儿岭-土地岭断裂和商城-麻城断裂之间向N偏移至梅山-龙河口断裂之下,造山带南侧与扬子地块间深部构造缝合带位于襄樊-广济断裂以北约20km,造山带东侧与扬子地块间的深部构造转换带位于郯庐断裂带之下,造山带东段腹地显著的低频布格异常低值表明对应部位的莫霍面存在明显下凹,造山带内部的布格异常高梯度带表明其深部结构不完整;高频布格异常揭示肥中断裂、六安-合肥断裂、肥西-韩摆渡断裂和郯庐断裂带等主要断裂对地壳中上部密度结构的影响明显,落儿岭-土地岭断裂对地壳中上部密度结构的影响范围向N延伸至肥西-韩摆渡断裂前缘。结合地震活动资料进一步分析认为,大别造山带东段与华北地块在青山-晓天断裂前缘附近接触和相互作用,且大别造山带东段地壳深、浅部结构均不完整,不利于应力积累,趋向于在断裂交错的脆弱部位频繁释放应力,是霍山地区小地震活动频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Chishan is located in Sixian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and the west branch fault of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passes through here. According to previous research, the Chishan segment of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has been obviously active since the Quaternary. Trenches excava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Chishan segment for this study have revealed many prehistoric earthquake ruins-the multi-phase reverse faulting colluvial wedge, which is represented as the western brick-red sandstone of the late Cretaceous or maize gravel stratum of the mid Pleistocene of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fault overlapping eastward the mid-late Pleistocene brown clay. In the base of the wedges, steep NW-dipping faults were found, and the steep fault planes turned upward to gently dipping collapse planes. As revealed by the trenches, the connection line of the breaking points strikes NNE in general. Heaving landforms are preserved at most parts of the tailing edge of the hanging wall where the fault passes through, and some EW-trending gullies were offset by right-lateral faulting. The two walls of several trenches have consistently shown that the collapse of traces have been pushed by a west-to-east force. Among them, Tc1~Tc4 show that the brick red limestone(K2)overthrust and collapsed on the yellow-brown clay containing ferro-manganese nodules (Q2-3P); Tc5 reveals that the yellowish-white gravel (Q2P) and the sandstone (K2) and overthrust and collap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clay. Reverse faulting colluvial wedges are found on both walls of each of the 8 trenches, but the number of wedges revealed in different trenches is different: there is 1 wedge, and 2 wedges in Tc1 and Tc3. 3 wedges in Tc2, Tc4 and Tc5, and in individual trenches, few wedges are revealed. This may be related to the trench’s location, depth and height of the remaining denudation.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trenches and the thermoluminescence dating results, we can preliminarily conclude that multiple large-scale reverse faulting stick events have taken place on the Chishan segment of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during the mid-late Pleistocene, that is to say, many pre-historic strong earthquakes have occurred. 相似文献
94.
对山东省几个考古发掘遗址进行了地震考古研究,着重对其中的自然变形现象进行识别和分析。其中,在济南郊区的大辛庄商代遗址中甄别出非构造变形的现象;在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层中识别出砂脉充填裂隙;在滨州秦皇台商周文化层中发现槽壁上砂脉和槽底密集分布的砂管;在临淄齐国故城城墙分别鉴别出构造和非构造成因裂隙;在日照尧王城见龙山-战汉时期文化层中平行分布的砂脉裂隙组;在滕州薛国故城城墙识别出典型共轭剪切裂隙。上述自然变形现象集中显现于春秋-战汉期及以前的文化层中,且多表现为砂脉等地震液化痕迹,显示相当时期所在地区可能处于地震相对活跃期,上述推断部分得到微观分析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95.
1 概述随意散落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小传感器组成的无线网络 ,也许横过火星表面或进入苍翠繁茂的热带雨林之内。每个胡桃大小的采集仪如同一个乒乓球球 ,因有一定重量而底部入地 ,并且露出它的太阳板在外。每个采集仪 (传感器组 )内装有一个微小的芯片 ,芯片上有几个采集器 ,每个用于采集不同的参数 ,如温度、湿度、气压 ,甚至能嗅出不同气体类型的电子鼻 ( Enose)。每一个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很快通过 Sensor Web (即内部收发器所组成的网 )传到一个上行链路节点 ,这些数据被上传到一台计算机 ,科学家们就可以编辑与分析了。 因为采… 相似文献
96.
天津大神堂是我国北方纬度最高的现代活体牡蛎群聚海域,区域内地质条件特殊,生物多样性丰富,贝类生物与砂质沉积物等环境因素共同构成了独特活牡蛎礁海洋生态系统。近几年来,受海洋开发、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影响,牡蛎礁区面积逐年减缩小,生物资源持续衰退,2013年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建立了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为加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本文分析了天津大神堂海洋特别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和现状,探讨了健全管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构建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利用新模式等问题,以期为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养护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98.
99.
1994年,我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旱。本文根据有关资料,详细分析了干旱天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干旱时段的环流特征,以及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损失,并对1994年的伏(秋)干旱与历史上的严重伏旱年份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