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5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广西 2 0 0 2年夏季 (6 - 8月 )大部地区降水偏多 ,究其成因 ,与前期气候异常、气候背景条件、前期及同期环流特征及系统、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及强弱 ,海温、纬向风指数及振幅、位相等物理因子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广西季气温、降水量异常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二倍标准差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60%标准,统计分析了广西88站1960年以来春季(2~4月)、前汛期(4~6月)、夏季(6~8月)、秋季(9~12月)和冬季(12~2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明,近二十多年来,异常气候增加了,从季节看,冬季,不仅是发生异常高温和异常低温最多的季节,也是发生异常多雨和异常少雨最多的季节,更是异常气候空间分布范围最大的季节。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7~1997年500hPa高度场及同期副热带高压资料,分别将年、春、夏、秋、冬季的青藏高原积雪与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借用"他人通过数值模拟所得结果来印证由统计分析而得到的相关关系,从而揭示青藏高原积雪对广西气候影响的过程和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多、少雪年时,在高原主体所处的范围以及我国以北以贝加尔湖为中心的区域范围内,500hPa高度场的距平符号呈反向变化形式,高原多雪时,高原主体上层500hPa高度场为负距平,高原少雪时,则为正距平。而青藏高原多雪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要比少雪年位置偏南。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广西1961~2010年9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使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广西暴雨的区域性和连续性,结果表明:前汛期存在三个大的暴雨高相关区:以桂林市、柳州北部形成一个暴雨区;一个以南宁市南部、崇左市北部地区、玉林部分地区为暴雨区;另外一个以梧州市西南部、玉林、北海、钦州三市为暴雨区。后汛期同样存在三个大的暴雨高相关区:以桂林、柳州二市、河池市南部形成一个暴雨区;一个以南宁、玉林二市南部、崇左市大部及沿海地区为暴雨区;另外一个以梧州、贵港、玉林及钦州、北海二市北部、南宁市中东部为暴雨区。总之,广西后汛期期暴雨相关显著区面积均比前汛期大。广西存在两个高的暴雨同时发生区域:一个由桂林市、柳州市北部组成的区域.该区域同一天发生暴雨的频率达到40%以上;另一个区域为桂南沿海地区,同一天发生暴雨的频率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在广西月尺度降水滚动预测中的释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88个站全年各旬月尺度降水距平百分率作自然正交展开(EOF分解),选取累积方差贡献接近75%的前几个主成分为预报量.利用1982年至今的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资料或回算实验资料,从月尺度平均500hPa位势高度、700hPaU、V向水平风速延伸预报场中选取初选预报因子,并运用EOF分解构建成综合预报因子,分别选取其中与各个预报分量相关程度高的主成分建立预报方程,滚动制作广西月尺度降水量预报.91个独立样本试验和实际应用证明,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修订后的寒潮标准,对广西近46a的寒潮天气进行统计,并对典型寒潮年进行环流形势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近46a出现了61次寒潮天气过程,其中全区性21次,桂北区域29次,桂南区域22次;广西寒潮最早出现在11月份,最迟出现在3月份,1月是寒潮出现的高峰月;出现寒潮频率的地域分布为东高西低;历年出现寒潮的总站数略呈下降趋势,并具有2年及11年左右的明显周期振荡特征。典型寒潮年环流分析表明当极涡南掉,东亚大槽加深,乌拉尔山脊维持,冬季风的加强及中纬度西风气流是导致冷空气堆积并爆发寒潮的主要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17.
对广西春播期降水量序列利用3种时间序列分析法,通过相关系数与符号相关结合选取因子,建立了6种回归方程,试报结果表明:多因子场序相关相似法有较可信的结果;在逐步回归预测方法中,多因子逐步回归优于单因子场逐步回归;集成预报的结果明显好于单一方法的结果.而在组合计算预报因子中,用5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的滑动块状平均场作为基本因子,不仅符合降水发生所应具有的天气形势的系统性和稳定性,给自动化编程也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51—2011年广西夏季降水站点资料和NCEP/NACR等多种再分析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经验模态分解、统计检验分析了广西夏季降水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夏季降水进行拟合和预测试验。结果显示:广西夏季降水具有多时间尺度特征,不同时间尺度对应着环流因子不同时间尺度的分量;在准2年尺度上,主要影响因子为季风槽、低空急流、高空急流、贝加尔湖高度场、南印度洋东部海温。利用对广西夏季降水影响显著的环流因子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夏季降水,相关系数为0.73,表明广西夏季降水是环流因子多时间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前期冬季南印度洋东部海温异常本征模态函数作为前兆因子预报广西夏季降水,6个独立样本检验显示预测与实况趋势一致,该工作可供利用多时间尺度信息进行区域气候预测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夏末秋初广西持续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1―2009年广西地面气象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一元回归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历年广西夏末秋初降水气候趋势变化和周期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历史资料看,广西夏末秋初降水呈显著减少趋势,而且具有2 a、8 a和14 a周期变化特征,2009年处于2 a周期信号偏少期。造成广西夏末秋初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为:8月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东亚槽脊平缓不利冷空气南下,广西常处于高压脊控制;9月副高南落,广西部分地区受副高控制;广西低空呈反气旋的环流形势,低层辐散高层辐合,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而且水平风速很小,大气稳定;2009年6月太平洋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并在8、9月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西暴雨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西1979—2008 年83 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和NCEP/NCAR 再分析资料,采用蒙特卡罗检验等方法,计算和分析广西暴雨非均匀性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西暴雨主要发生在汛期(4—9 月),暴雨总站次约占全年总数的9 成;年暴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例随年际变化有增加的趋势,即以后发生极端强降水的可能性增大。广西暴雨集中度分布为桂东大于桂西,桂西北和沿海地区的暴雨集中度变化趋势大部分为正趋势,桂东南大部分为负趋势。桂东北和西南地区暴雨集中期最晚,百色北部山区和桂东南地区最早,暴雨集中期气候趋势是桂东大部分地区和沿海地区有偏晚趋势,桂中和桂西大部分地区有偏早趋势。冬春季青藏高原南部和西太平洋高度场负距平,夏秋季副热带高压偏强、面积偏大、脊线偏西,这种稳定的东高西低形势有利于广西暴雨集中度偏大。冬季青藏高原南部和西太平洋地区的高度场均为正距平,春夏秋季青藏高原南部及西太平洋高度场的周期性变化特征使广西暴雨集中度偏小。夏季风强(弱)的年份孟加拉湾向广西输送的水汽通量少(大),低空风速小(大),造成广西除了北部山区和北海以外大部分地区暴雨集中度偏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