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543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8年   9篇
  1956年   3篇
  1940年   2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01.
云南省安宁市是长江上游滇中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区。本文以2018~2020年度在安宁地区系统采集的表层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等元素含量特征和富集程度进行研究,利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对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r、Zn、As、Cd、Pb、Hg以及放射性元素U显著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且变异程度较高,空间分布不均;重金属Cr地质异常累积程度最高,As、Cd和Hg潜在生态风险等级高,生态风险主要集中在磷矿采区及螳螂川流域钢铁厂、化工厂周边。研究区土壤中Cr、Ni、Cu可能更多地来源于成土母质;Cd、Pb、Zn和As高含量区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为显著;Hg可能存在复合污染源。本研究结果将为识别安宁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当地土地资源安全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2.
本文对安徽岳西碧溪岭榴辉岩-石榴石橄榄岩伴生岩体作了岩相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利用湿法化学分析完成了13个榴辉岩和8个石榴石橄榄岩的成分分析,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15个石榴石,14个单斜辉石、2个斜方辉石、4个橄榄石的化学组成,利用等离子光谱完成了5个榴辉岩和2个石榴石橄榄岩的稀土元素含量测定,利用地质温压计估算了榴辉岩和石榴石橄榄岩的成岩温度和压力,最后讨论了其物质来源和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903.
在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选址过程中,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查明西北某放射性废物处置预选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机制,对该区地下水水样进行了水质测试,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法、相关性分析、饱和指数模拟和质量平衡反应模拟,全面分析了该预选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空间分布和地下水水演化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在北部山区接受补给,并向南运移,地下水类型随径流由SO4.Cl—Na型转变为Cl.SO4—Na型。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主要经历了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等水文化学过程,它们是控制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演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4.
西藏中冈底斯带出露大面积早白垩世则弄群火山岩。措勤地区则弄群火山岩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61.91%~74.28%),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并具Sr负异常,同时具有高的初始Sr同位素(0.707 89~0.710 17)和低的Nd的同位素(-3.4~-9.3)特征,与壳源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在εNd(t)-(87Sr/86Sr)i图解上,措勤地区则弄群火山岩所有样品均投于第四象限,而且都分布在上地壳与雅鲁藏布江MORB型亏损地幔混合线附近。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则弄群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综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及最新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认为措勤地区则弄群长英质火山岩很可能是幔源基性岩浆的热量促使地壳物质脱水发生重熔的产物,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05.
锡石原位微区U-Pb同位素测年,样品制备简单,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性价比、高效率等显著优势,是锡多金属矿床直接定年的有效手段.然而,基体效应的影响和标样的缺乏是制约该方法发展的关键.本次研究在He做载气以及加入不同辅助气(N2、水蒸气)条件下使用锆石作为外部标准物质对锡石标准和样品进行元素、同位素分馏校准,并采用Ter...  相似文献   
906.
花岗岩的性质主要受源区组成与源岩性质的制约,本文根据花岗岩与源区源岩平衡理论,提出花岗岩的三级分类方案。首先按照花岗岩的全球分布分为大洋系列花岗岩(OSG)和大陆系列花岗岩(CSG)两大类。其次,OSG系列按照构造环境分为3类:大洋中脊花岗岩(MORG)、洋岛花岗岩(OIG)、岛弧花岗岩(IAG);CSG则按照变质相不同分为5类:与榴辉岩相平衡的花岗岩,与麻粒岩相平衡的花岗岩,与低温角闪岩相平衡的花岗岩,与高温角闪岩相平衡的花岗岩和与低压高温角闪岩相平衡的花岗岩。再次,OSG按照构造环境进一步细分;CSG再按源岩地球化学性质分为钠质与钾质两个亚类。这一系统分类方案,不仅解决了花岗岩分类理论问题,还提出了从花岗岩时空分布反演变质岩源区特征问题,开辟了花岗岩与变质岩结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07.
分析ArcObjects开发及其空间数据存储与访问机制,针对ArcObjects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ArcObjects和RDBMS的GIS混合开发模式。该模式不通过Geodatabase而是直接访问底层RDBMS中的关系表来实现空间要素属性数据的存取与编辑。结合应用实例,阐述混合开发模式的原理与实现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解决单纯ArcObjects开发存在的问题,提高GIS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908.
基于大亚湾附近海域高频地波雷达的长期海流观测资料,利用T_tide工具包进行调和分析得到该海域余流季节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大亚湾附近海域余流的变化特征主要呈冬、夏两种形态,其变化过程与季风的变化同步.其中,冬季形态从10月到次年3月,流向为SW向,流速可达30 cm/s以上;夏季形态仅在5—8月间出现,流向为NE向...  相似文献   
909.
基于沉积物AMS14 C定年,研究了近千年来台湾以东黑潮主流区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变化特征及赋存形态,探讨了该区近千年来稀土来源。台湾东黑潮主流区近千年来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平均为119.82μg/g,低于上陆壳和中国黄土的稀土元素平均含量,与冲绳海槽较为接近;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平均为11.30,明显富集轻稀土,具有明显的陆源属性。研究区沉积物稀土元素对球粒陨石和上地壳标准化配分模式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且具有弱的Ce正异常。根据定年结果及稀土元素变化特征趋势将柱状沉积物分为3层:0~8.5、8.5~21.5和21.5~30cm,随深度增加稀土元素总量的平均值逐渐增大,轻重稀土元素比值逐渐减小,Ce正异常程度逐渐减弱。稀土元素赋存形态分析表明,La、Ce、Pr、Nd 4种轻稀土元素主要为天然陆源,其他稀土元素受氧化还原环境影响相对较大。稀土元素主要存在于残渣态中,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对台湾以东黑潮主流区沉积物中总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起决定性作用,也是造成Ce正异常的关键赋存形态。近千年来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变化与沉积物粒度关系不大,物质来源较为稳定,台湾东部河流输入是研究区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最重要来源,亚洲大陆风尘输送对稀土元素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910.
东昆仑造山带中灶火地区镁铁质岩墙群以闪长玢岩为主,含少量闪斜煌斑岩、辉绿玢岩及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指示该套岩墙群结晶侵位年龄为(249±1)Ma。稀土元素含量整体较高,富集轻稀土元素(∑REE=99.9×10-6~173.9×10-6,(La/Yb)N=3.5~9.3);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源区分析表明,镁铁质岩浆为俯冲洋壳析出的流体交代富集地幔的结果,且在岩石成因中部分熔融起到主导作用,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对岩浆成分分异起到的作用有限。构造环境分析表明,岩石的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镁铁质岩墙群的成因为:早三叠世,在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环境下,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交代富集地幔,诱发地幔部分熔融形成镁铁质岩浆,受弧后伸展的动力学背景影响,岩浆最终上升侵位形成镁铁质岩墙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