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5篇 |
免费 | 243篇 |
国内免费 | 3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2篇 |
大气科学 | 69篇 |
地球物理 | 184篇 |
地质学 | 741篇 |
海洋学 | 191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74篇 |
自然地理 | 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66年 | 3篇 |
1958年 | 9篇 |
1956年 | 3篇 |
193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海上溢油油膜厚度实验室模拟和理论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溢油量是衡量溢油规模的关键指标,是处理溢油事故的重要依据。油膜厚度是确定溢油量的基本前提,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国际难题。实验室中模拟了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条件下扩展油膜的厚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室模拟与理论模型分析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扩展速度与扩展时间成反比;温度是影响油膜厚度的重要因素,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油膜厚度越小;海水盐度会影响溢油扩展,但这种影响并未延伸到对油膜厚度的控制上。由于实验室模拟限定在平静海面条件下,并未考虑风和海流等扩展中不容忽视的因素,故与理论构建模型相比系数相差较大。通过对比分析,前期构建的理论模型更能准确地反映海洋溢油的实际情况,加之在实例验证中的较高准确性,该模型具有业务化实施和广泛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53.
随着莺—琼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2 700 m以下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迫切需要提高,而改善信噪比提高成像质量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在改善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方面具有理论和技术应用优势,由于考虑了反射层的局部特征和第一菲涅耳带内的全部反射,对复杂地质问题的适应性得以增强,真正实现了高信噪比叠加,从而改善中深层低信噪比区的成像质量。通过理论研究分析、模型试处理及莺—琼盆地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具体的应用与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即该区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显著增强,大大提高了解释的可靠程度。总之,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在莺—琼盆地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根据最新调查获得的北黄海盆地海洋重力、海洋与航空磁力和多道地震资料,结合以往周边地区的资料,编制了北黄海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在重磁基础图件的基础上,通过解析延拓、任意方向导数计算、离散小波变换等处理,结合地震和地质资料,对北黄海北缘断裂带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北黄海北缘断裂带的存在,并对该断裂带的延伸长度、切割深度和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北黄海北缘断裂带是辽东隆起与北黄海盆地的界线,断裂带两侧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而且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对北黄海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
56.
袁开先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86,(4)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理论的某些基本概念,并试图用该理论中的动态预测模型(DM(1.1))来进行地下水动态预测。文中对所引用的河北保定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进行了预测演算,并将演算结果同实测值做了对比。结果表明,DM(1.1)模型对系统的趋势性预测效果良好,本区地下水动态总的水位趋势是逐年降低的。 相似文献
57.
太阳活动周期及其数学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和分析了太阳活动周期的研究进展,太阳活动呈现非常复杂的周期性,其周期性范围从几天至上百年,11年周期意义比较大,也比较明显;几天至几个月的周期性可能发生在太阳活动高峰期,155天或更短的周期存在,对中期预报有帮助;几年左右的周期对气象学的研究有作用;"蒙德极小期"是否存在至今还没有定论.对太阳活动11年周期的数学描述虽然很多,从效果上看,一般情况下,参数较多的函数计算量很大,误差相对较小;参数少的函数相比参数多的函数误差大,但计算量小;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理想的函数.能够对每个活动周都能很好的描述且误差很小. 相似文献
58.
渗透率是储层评价和油气藏开发的关键参数.传统测井方法与常规机器学习方法估算的渗透率都是固定值.但由于测井数据本身存在噪声, 渗透率的预测结果可能受到噪声的影响出现测量性的随机误差(即任意不确定性); 同时, 当测试数据与训练数据存在差异时, 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渗透率时可能出现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即认知不确定性).为实现渗透率的准确预测并量化两种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 本文提出基于数据分布域变换和贝叶斯神经网络同时实现渗透率预测及其不确定性的估计.提出方法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不同域数据分布的相互转换, 另一部分是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神经网络渗透率建模预测和不确定性估计.由于贝叶斯神经网络存在数据分布的假设, 当标签的概率分布与网络的分布保持一致时, 贝叶斯神经网络可以更好的学习到数据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寻找一个函数将一个原始域的渗透率标签转换为目标域的与渗透率有关的变量(我们称为目标域渗透率), 使得该变量符合贝叶斯神经网络的分布假设.我们使用贝叶斯神经网络预测目标域渗透率以及任意不确定性和认知不确定性.随后, 通过分布域的逆变换, 我们将目标域渗透率还原回原始域渗透率.应用本文方法到某油田的18口井的测井数据中, 使用16口井的数据进行训练, 2口井进行测试.测试井的预测渗透率与真实渗透率基本一致.同时, 任意不确定性的预测结果提供了渗透率预测值受到的测井数据噪声影响的位置.认知不确定的预测结果说明数据量少的位置具有更高的认知不确定性.我们提出的这一流程不仅显示了在储层表征方面的巨大潜力, 同时可以降低测井解释时的风险.
相似文献59.
2016年3月6日,泾阳南塬蒋刘村发生了约2×104 m3的小型黄土滑坡。滑坡发生后,在对滑坡现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无人机航测和三维激光扫描综合手段,对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引水灌溉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坡脚滞水软化作用、与灌溉渠较短的渗透距离、坡脚冻结黄土春季解冻是导致滑体发生的直接原因;底部饱和泥化黄土的铺垫及导流作用,是导致其滑程较远的根本原因。该类滑坡近几年来发生频率较高,为泾阳南塬滑坡演化后期的主要发生类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