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海洋学   2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使用三维斜压陆架环流模式模拟琼州海峡的海流分布,结果表明,海峡内的海流基本为往复流;流向与海峡等深线走向近似平行;大潮退急的流速比大潮涨急的大。相同的风速,东风驱动的流速比西风驱动的大。风潮耦合驱动,潮位梯度力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2.
本文拟从赤道波导作用这一侧面探讨E1 Ni(?)o(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机制。通过求解运动方程,得到赤道Kelvin(开尔文)波动解。假定运动过程绝热,如考虑平流输送作用,可给出亦道Kelvin波引起E1 Ni(?)o事件发生前期亦道中、东太平洋SST的局地变化和海洋上层热含量变化的定性解析表达式。表达式表明SST异常及上层热含量的变化均随赤道Kelvin波向东传播。利用赤道Kelvin波还可解释1982—1983年E1 Ni(?)o事件前期风场异常的作用,前期(?)(SST)/(?)t为正时SST异常的时,空分布以及(?)(SST)/(?)t为正时SST异常之所以自西向东传播的原因。因此,有理由认为亦道Kelvin波可能是激发更E1 Ni(?)o事件发生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23.
24.
采用三维自由表面正压环流数值模式,数值求解南海北部对8007号台风的响应。结果表明:广泛阳江闸坡港以西的卧V形岸楔部出现最大增水,因受窄管效应的影响,琼州海峡的流速很大。  相似文献   
25.
巴士海峡水质点运动路径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巴上海峡东侧的黑潮水是否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东北部以及进入后的去向如何,首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跟踪了巴士海峡经向断面网格点水质点冬、夏季的空间运动路径。结果表明,冬、夏季均有西太平洋黑潮水通过巴上海峡经向断面的中、南部进入南海东北部,形成黑潮南海分支。并直“套状”结构,夏季黑潮南海分支的“套状”结构比冬季的明显。冬季,进入南海东北部的黑潮水有部分可到达10.0°N以南的南沙海域。  相似文献   
26.
南海北部内孤立波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二层内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非静力平衡扰动压力的影响,导出潮频内孤立波产生、传播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不受小地形假设的限制,并适用于南海。应用该模型能解释说明产生以下现象的物理机制:潮流流过巴坦-萨布坦海脊时,在一定海洋环境条件下,通过潮流与起伏的底地形相互作用可激发产生潮频内孤立波,并西传至东沙群岛附近的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