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滦河口位于渤海湾北岸的东部。此处海岸平直,底平且为沙质,河道由西向东走向。由于位置、地形、天气和迳流等多因素的作用,致使该处的海况、气象和泥沙运动复杂,因此对该处的水文气象要素和含沙量的研究是很必要的。 1985年5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我们对滦河口海区的H_(502)站进行了两次各  相似文献   
22.
海洋岛海域水温异常波动与养殖栉孔扇贝死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海洋岛海域水温异常波动,与该海域养殖栉孔扇贝大批死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总结了几年来海洋岛海域养殖栉孔扇贝死亡的特征。其次,结合水温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温异常波动与栉孔扇贝大批死亡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大幅度、跳跃型水温异常波动是导致扇贝死亡主要原因。最后,通过生物试验证实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23.
基于我们布设的探测深俯冲的中国东北地震台阵NECsaids台阵和固定地震台长时段的观测记录及NECESSArray流动台阵共计152个台站数据提取得到的33752条P波接收函数,采用H-κ叠加分析和共转换点(CCP)叠加成像等方法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并汇集他人接收函数研究结果得到中国东北东南部地区迄今为止最高分辨率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分布图像.对中国东北东南部地区不同构造体的地壳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陆块的地壳属性存在明显差别,张广才岭地块中南部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相当,地壳厚度同地表地形之间显示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松辽地块东南缘地壳最薄、波速比最高,地壳厚度同壳内波速比之间显示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兴凯地块西部地区的地壳结构表现为稍厚的地壳厚度和研究区内最低的壳内波速比,其地壳厚度同壳内波速比之间亦显示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佳木斯地块西南缘在具有"正常"的壳内波速比同时地壳最厚.研究区内的郯庐断裂带北延段在切穿其下Moho面的同时表现出南北分段的特征:北段(44.4°N—47°N)两分支之下的Moho面整体下凹,而南段(41.5°N—43.3°N)两分支之下的Moho面则整体上隆.长白山天池火山下方表现为Moho面下凹沉落及高壳内波速比特征,推测其壳内岩浆囊很可能存在于火山口东北隅至少10 k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4.
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是正确认识帕米尔北缘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非常关键的地区,本文利用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和地震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钻井资料,对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的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帕米尔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的盆山结构表现为帕米尔造山带向北冲断和南天山向南冲断所形成的对冲结构; 帕米尔山前为基底卷入式构造,古生界—中生界沿高角度的逆冲断层推覆到新近系和第四系之上,形成山前的古生界—中生界逆冲推覆带; 北侧由受乌泊尔断裂控制的深部隐伏冲断体系和浅部的第四纪背驮盆地所构成。研究区的新生代构造变形时间开始于上新世晚期,并持续变形至今,形成了下更新统西域组(Q1x)与下伏上新统、Q2与Q1和Q3 4与Q2之间的不整合。研究区最小构造缩短量为486 km,缩短率为481%。  相似文献   
25.
极值分布的推算方法及其在黄河口海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两种不同类型的样本求取多年一遇极值的推算方法。第一种类型是用长期资料的年极值为样本,分别依耿贝尔极值分市(矩法估算参数和最小二乘法估算参数)、第一极值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推算了多年一遇的风暴增水和水位;对所有这些分布的推算结果,用柯尔莫哥洛夫方法进行了测适度检验,给出了95%的可信度。第二种类型用短期连续资料力样本,以三个月的实测水位资料用Weibull分布推算了不同重现期的水位。用两种类型推算的结果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6.
1 .IntroductionThe submarine pipeline is a commonfacility widely usedfor offshore oil and gastransport . Whena pipeline is installed on a seabed and not buried,unsupportedspans may exist insomelocations ,es-peciallyinthe uneven zones of the seabed.The spa…  相似文献   
27.
南海北部是南海向陆地过渡的前锋关键地带和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该地区海平面标志物广泛发育,是开展过去海平面变化研究的理想区域。目前关于南海北部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历史的认识依然存在一定分歧。基于此,通过新增6个珊瑚礁数据,并对南海北部已发表的海平面数据进行年代和高程校正,然后进行相互验证和可靠性分析。同时对监测记录较为连续的12个验潮站的现代海平面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和进一步验证重建结果的可靠性。最后,根据汇编的679个校正和可靠性评估后的海平面数据,重建了南海北部全新世以来,尤其是最近2 000 a的海平面变化历史和变化特征。校正和评估后的数据显示:南海北部海平面从早全新世(8 211 ±128)cal a BP的−16.16 m快速上升到6 000~7 000 cal a BP的1.5 ~ 2.5 m,之后波动下降到现今海平面高度。其中在中全新世海平面保持高位震荡约2 600 a,而晚全新世南海北部过去2 000 a海平面整体呈现出阶段变化过程。首先,在公元0—350年呈下降趋势,然后在公元350—850年海平面快速上升,并在公元880年,海平面处于过去2 000 a的最高点(1.05±0.35)m,随后海平面继续下降至公元1850年的(−0.18±0.05) m。之后半个世纪保持水平窄幅波动,直到公元1897年(−0.19 ± 0.05)m后,海平面持续震荡逐渐上升至公元2020年的0.076 m。若以过去百年(公元1925—2020年)和40 a(公元1980—2020年)上升速度(分别为2.35 mm/a和3.55 mm/a)估算,公元2100年南海北部海平面将比现今海平面高0.19~0.28 m。因此,在南海北部沿海低洼地区开展大型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未来海平面上升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分析发现,基于不同海平面标志物和采用不同重建方法是南海北部全新世以来海平面重建结果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总体上,南海北部中全新世以来海平面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尽管不同地区海平面在时间与高度上存有差异,但是南海北部地区与周边海岸的海平面记录一致,这说明中全新世南海北部高海平面与南海周边地区基本同步,极可能具有全球背景。  相似文献   
28.
棕囊藻的生物学概述—I.形态分类和生理生态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浮游植物棕囊藻Phaeocystis spp.在自然界常以游离单细胞和由粘胶质包裹的细胞集群体两种细胞形式轮换出现,它在世界各营养丰富的海域中无处不在,并可形成高细胞密度、暴发性繁殖及形成赤潮.rRNA基因研究数据说明,目前全世界海洋分布的Phaeocystis spp.有3个分开种,即Phaeocystis pouchetii、Phaeocystis globosa和Phaeocystis antarctica.棕囊藻奇特的生理学和生态学特征是独一无二的,它复杂的多形态变化生命循环导致海域植物性和海底食物网(如微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的结构与功能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棕囊藻的生命循环体现了其主要的生态学特征,不同棕囊藻形态的生物化学和营养代谢与细菌,微型、中型和后生浮游动物的作用以及海洋环境中的物理结构均有关.在自然界,棕囊藻的生命循环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它的集群体形态,集群体形态是一个具有整体生物学功能特征的生物实体.棕囊藻在生态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在于集群体形态在合成糖粘胶质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9.
棕囊藻Phaeocystis sp.独特的生理、生态学特征使它能在不同营养条件、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的环境中生长,并且由于受自身的毒性和粘液质的保护使它不能作为摄食者的食物而被大规模摄取,这使它不仅成为高纬度和极地海域一种重要的浮游植物类群,而且在中、低纬度海域它也能旺发,达到非常高的细胞密度,或形成赤潮.棕囊藻对不同生存环境的可塑性,归属于它独特的生理适应性和生理学的某些特点.棕囊藻特有的生物学特征使它在全球范围内高丰度、富分布,对改变整个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威胁,应当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