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39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深海刚性跨接管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弯管处易因应力集中导致结构失效。依照理论与规范,并结合工程实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影响跨接管弯管强度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并对各影响因素展开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跨接管结构形式是影响弯管强度的主要设计因素(M型跨接管可有效降低弯管的结构应力),弯管曲率半径影响较小;管道端部位移是影响弯管强度的主要载荷因素(重点分析此因素在不同方向的敏感性,发现轴向端部位移的影响最大);而工作温度对管道强度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2.
陕西李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李家沟金矿的区域地质概况,含矿断裂特征,矿床地质特征作了系统介绍,用推覆剪切成矿理论对矿床成矿作用的进行了分析,认为动力变质作用主导成矿,该矿床为推覆剪切带型混合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3.
174.
甲壳低聚糖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壳质是节肢动物如虾、蟹和昆虫等外壳的重要成分,也是一些低等植物如真菌类的重要成分。据估计,自然界中每年甲壳质的生物合成量约为109~1010t,它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2大类再生有机资源。甲壳质的化学结构为B-(1,4)-2一乙酰氨基-D-葡萄糖的直链聚合物[1],其部分或全部脱乙酸基的产物称为甲壳胺,它们是天然多糖中少见的带正电荷的高分子物质[2]。随着甲壳质/甲壳胺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甲壳胺/甲壳质的降解产物——甲壳低聚糖,其性质得到改变,具有独特的更具魅力的生理活性和功能性质[1,3]…  相似文献   
175.
基于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典型河道砂岩岩心样品,利用CT扫描物理实验和数字岩心重建技术,开展低渗透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及渗流机理分析。通过矿物组分定量分析和扫描电镜拼图成像技术,识别出岩心矿物种类及其含量,划分出粒间孔、粒内孔和填隙物内孔共3种孔隙类型。针对总孔隙空间进行等效半径分布曲线计算,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峰值主要集中在约50 μm和约1μm。利用重构的数字岩心模型模拟油水两相渗流,模拟结果显示,扶余油层油水共渗区较宽,残余油饱和度为30%~45%;杨大城子油层油水共渗区较窄,残余油饱和度为40%~55%。在毛管力和亲水性的作用下,水相优先进入小孔道,小孔道先于大孔道形成水锁,相较于扶余油层,杨大城子油层的喉道半径小,数量多,更易形成水锁,残余油饱和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6.
以声谱图像模式识别为基本思想,改进了基于地震波波谱包络分布特征的初至震相检测方法。改进后的算法,首先将波形记录特征转换为谱能量分布,以台站固有背景噪声的时频特征为基准,提取出记录信号的时频包络特征作为事件触发检测的目标函数。为降低主震尾波对检测后续余震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标度缩放因子对大于台站背景噪声水平的能量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2组密集余震序列的实测结果表明:相对STA/LTA算法自动检测结果,新方法正确触发率提高约19.6%,漏触发率则降低了22.6%,表现出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触发效率,且运行速度快,能够满足地震实时处理系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7.
20世纪末中海油在南海油气勘探中成功试验了二维多分量地震技术.其后十多年,中海油进一步在不同近海油气盆地采集了三维多分量OBC地震资料.但由于针对三维转换波的处理未能形成有效的关键技术,除双检叠加利用了水压分量和陆检垂直分量外,大量水平分量数据未被使用.鉴于此,中海油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三维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攻关:针对弹性波场的矢量特征、转换波射线路径不对称以及双程旅行时多时间尺度等问题,成功研发了矢量化的信号处理技术、弹性波速度建模以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技术;集成了相对完善的三维弹性波成像EWI软件系统;完成了多个试验区的三维四分量OBC地震转换波的处理,取得了好于以往技术的效果;建立了海上多分量OBC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但相对于成熟的纵波处理技术,海洋多分量地震处理技术仍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8.
未来全球变化可能带来极端事件的强度增加、频度提高,加之海面上升加快,给海岸带防灾减灾工作带来更新防护标准的课题。由于台风的器测记录时间较短,需要从其他载体寻找替代指标以延长台风记录的时间跨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估计极端事件的强度–频率关系。陆架泥质区的风暴事件沉积记录和历史文献中的有关灾害记录,是拓展台风记录的两个方向。本文试图通过台风观测记录与沉积记录的耦合,重建百年尺度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的风暴事件沉积记录,并与气象灾害记载的台风暴潮成灾事件相印证,以期探讨陆架泥对台风事件的保存潜力,及其可能反映的台风信息(如路径和强度)。2018年在浙江温岭近海采集了2 m长的柱样沉积物(J1),通过多指标(粒径分布、D90、Zr/Fe、Sr/Al、Ca)综合识别出台风沉积事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定年法确定沉积物的年代序列,将识别的台风沉积记录与器测台风记录通过时间标尺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J1的沉积速率约为1.1 cm/a,年代跨度大约是1836年至2018年;整根柱样共识别出25次台风沉积事件,其中气象观测时期(1950?2018年)有10次台风事件留下了沉积记录,这10次台风的平均风速与影响J1的所有台风平均风速比较接近,且大多数属于登陆浙闽、成灾较严重的III型和IV型台风。通过多变量综合分析,发现就J1而言,沉积记录中台风事件的保存潜力约为30%;另外,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台风事件可能偏重于登陆、成灾的较强台风,因而文献记录的台风数量显著少于实际产生影响的台风数量。这些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沉积记录中保存的台风事件拓展台风记录的时间跨度,也有助于指导未来的采样地点,以尽可能多地获得保存更完整的台风沉积记录。  相似文献   
179.
采用基于物方面元的最小二乘影像匹配方法匹配倾斜影像时,常出现深度不连续或高差较大区域影像连接点度数低或空三点过少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初始物方面元的倾斜影像匹配算法。算法利用倾斜影像已有的初始内外方位元素及匹配过程中产生的物点信息,采用多片前方交会和物方差分的方法自适应计算物方面元的高程及法向量方向角初值,进而解决采用物方面元最小二乘影像匹配方法匹配地物高差较大区域的倾斜影像时,因初值不准导致在像方匹配同名点困难的问题。分别采用本文算法和物方面元初始状态为水平面元的最小二乘影像匹配方法对两组倾斜影像进行对比匹配验证。试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0.
机载激光扫描测距技术,使传统的摄影测量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本文在介绍机载激光扫描测距原理、系统组成、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机载激光扫描测距系统进行了试验性研究,并得出了机载激光扫描测距系统的试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