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8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目前厦门滨海沙滩存在的建设总体投入不足、配套设施缺乏、沙滩分布的局限性以及服务经营内容不够丰富和服务手段不够到位的情况,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滨海沙滩质量的提升;为促进滨海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实现厦门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先后在厦门岛东部、鼓浪屿东部和同安湾西部提出了多个岸段的滨海沙滩养护的设想,实施沙滩的人工再造和修复.主要定性地针对上述三个滨海沙滩的养护与厦门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探讨,得出滨海沙滩的养护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护海滩侵蚀,而且能促进滨海旅游业和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2.
厦门香山至长尾礁沙滩修复实践及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厦门香山~长尾礁沙滩修复工程为例,研究了海滩的修复和改造技术.香山~长尾礁沙滩位于厦门东海岸,岸段原始沙滩已消失殆尽,于2007年10月完成海滩修复的一期工程,海滩的宽度和质量经一年来的监测,改造基本稳定,并明显好于历史时期的海滩.从选址条件、海滩设计要素及施工方法等方面,探讨了人造海滩修复的主要内容及修复后海滩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73.
林桂兰  郑承忠  蔡锋  黄发明 《台湾海峡》2004,23(2):219-224,F005
本文从遥感信息机理出发,探讨遥感技术在海域勘界中的应用:综合运用遥感图像的分类技术获取涉界区的资源空间分布和利用现状,利用影像的空间结构和纹理特征获取地形地貌特征信息,利用地理位置精校正的影像进行海岸线修测,通过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获取岸滩动态变化,进行岸滩稳定性评估.在福建泉州海域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遥感技术可快速、客观、准确地获取支撑海域勘界所需的空间信息,但定位精度主要依赖于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而且由于遥感数据以像元阵列表示空间分布,较小的码头、潮沟、岛礁等地物可能与其他地物构成混合像元而未能被识别出来.  相似文献   
74.
在0307号台风“伊布都”(Imbudo)袭击华南沿海前后,对相距约300km的高栏岛飞沙湾(位于气旋前进方向右侧)和水东港下大海(位于气旋前进方向左侧)的固定海滩剖面地形及滩面沉积物进行了对比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右侧海滩地形受台风暴浪冲击发生剧烈变化:后滨陆侧堆积,后滨向海侧及前滨滩面侵蚀(单宽侵蚀量达55m^3/m,平均海面(MSL)位置蚀退13m,岸线位置蚀退5m),以致剖面类型由滩肩式断面向沙坝式断面转变,表现出了海滩对台风做出快速响应;而左侧海滩剖面地形基本保持原状,虽也略呈侵蚀,但冲淤变化不大,表现为对台风做出迟缓响应。同时,从动力、滨海输沙、滩面沉积物变化和海岸地貌等方面对两侧海滩明显差异的风暴效应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5.
为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防范海底地质灾害和保护生态环境,文章梳理福建省近海海底麻坑的类型和成因,并分析海洋工程与灾害性地貌的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受板块挤压和海平面波动等的影响,福建省近海海底地形和沉积环境复杂多变,流体活动形成的海底麻坑主要包括单元麻坑、圆形麻坑、拉长形麻坑、链状麻坑和复合麻坑5种类型,在北部泥质区、南部砂质区、河口区和海湾区有不同分布,其成因主要包括海相生物气、生物气和海陆生物混合热解气;应高度重视海洋工程与海底麻坑等灾害性地貌的联动效应,避免发生海底地质灾害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6.
海滩风暴效应若干问题思考与我国研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风暴是一种频发的灾害性事件,其诱发的大浪及其伴生的风暴潮会在短时间内搬运大量沉积物,对海岸地貌、海底地形和海洋沉积的影响极为严重.总结了未来风暴变化趋势和风暴动力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近几十年来海滩风暴效应领域几个重要方向的进展,内容包括岸滩风暴灾害调查和研究、海滩风暴效应差异性研究、风暴作用下的泥沙运动和岸滩风暴响应沉积学特征等方面.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在风暴作用下泥沙运动实测与定量分析、多因素耦合控制下海滩风暴效应差异和海滩风暴地貌过程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作为我国海岸科学研究中必需又薄弱的环节,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该在强化野外现场实验和监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极端条件下的海滩过程,发展海滩风暴响应预测模型,并积极开展海滩风暴潮防护技术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77.
福建湄洲湾沿岸海滩侵蚀问题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临海工程建设成为带动沿海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许多电站建设、钢铁厂建设都急需土地资源,沿岸海域的围垦为这些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福建省目前正在进行的三大围垦工程,如福清东壁岛围垦、莆田澄峰围垦、泉州走马埭围垦等以及许多重点项目,如高速公路、渔港、空港建设都需要海砂作为建设填充材料,海砂需求量日益增加。有了市场的需求,许多企业或个人擅自开采海砂现象则变得十分严重。无度、无序的海砂开采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福建省莆田市许多沙滩下蚀、岸线后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等均与近岸采沙有关;尤其是岸线后退直接威胁到当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  相似文献   
78.
文章基于长乐海滩前滨剖面的实测波浪数据, 通过统计分析以及谱分析的方法, 探讨了潮汐过程中长乐海滩波浪参数及耗能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内波浪以混合浪为主, 各测点谱型较宽, 存在多峰振荡现象。向岸传播过程中, 波能耗散的形式为窄频域向宽频域转变, 能量分布趋于分散, 高频波能减小, 低频波能反而有所上升, 波浪破碎后生成长重力波。破波带内的能量衰减与波浪传播距离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破碎波能在破波带内大约衰减了98.3%。潮汐水位对波浪具有明显的调制作用。入射波能随潮汐水位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且水位越高, 入射波能分布越分散。破波带内的有效波高和潮汐水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潮汐过程中固定测点的波谱变化与波浪沿剖面的波谱变化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9.
泉州市砂质海岸侵蚀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泉州市沿岸岸滩侵蚀状况调查,结合海岸动力地貌学知识研究,分析泉州市沿岸岸滩侵蚀状况.调查岸段有32个,对其进行采样拍照及侵蚀现状描述,对7个岸段进行了剖面调查及沉积物分析.研究表明泉州市沙质海岸以岬控岸和沙坝--泻湖为主,岬控岸的沉积物和剖面表现为中细粒沉积和岸坡由近岸向海变平缓,而沙坝--泻湖岸则以粗粒沉积和岸坡起伏不平为特征,沉积物特征、沿岸输沙、平衡剖面及动力地貌均反映了泉州砂质海岸的侵蚀状况.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下,除特大自然灾害影响,泉州近海域的人为活动恶化了海岸侵蚀的程度,其中以海砂开采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沙坝—泻湖岸型砂质海滩地貌的蚀淤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艾利"袭击下,台风移动路径右侧海滩的蚀淤变化比左侧海滩的蚀淤变化明显,而且海滩的侵蚀和淤积主要集中在中潮带附近。同一区域,位于遮蔽带内的湖里村海滩淤积加重,切线段的下掘村海滩强烈侵蚀;而同样位于遮蔽带内的大埕湾东侧海滩上淤下蚀,整体表现为侵蚀,切线段的西侧海滩强烈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