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2篇 |
免费 | 282篇 |
国内免费 | 19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2篇 |
大气科学 | 93篇 |
地球物理 | 254篇 |
地质学 | 536篇 |
海洋学 | 178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92篇 |
自然地理 | 1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5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993.
994.
995.
卡拉先格尔断裂是1931年8月富蕴8级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也是阿尔泰造山带重要的多期活动断裂和阿尔泰地区晚古生代火山盆地向东延伸的限制性断裂。通过在卡拉先格尔地区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测量与资料分析,获得了关于沿剖面的地壳二维电性结构。结果显示卡拉先格尔断裂在深部表现为向南西陡倾的低阻异常带。卡拉先格尔断裂地表走向与磁异常梯度带走向一致,呈北北西向展布。新的结果还发现在卡拉先格尔断裂西南侧存在一条北西走向北东倾向的次级断裂。结合卡拉先格尔断裂地表变形特征,指出该断裂不仅是走滑断裂、还是斜滑断裂,其正断活动可能造成卡拉先格尔断裂带东侧地质体的隆升与剥蚀,从而造成断裂带两侧地质体剥蚀程度与成矿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无人机影像制作地震灾区三维景观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时、准确地获取地震灾区的灾情和灾后重建状况,研究如何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制作灾区三维景观图.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影像拼接,利用摄影测量方法生成实验区的DEM,进而将影像制作成正射影像图;将无人机影像纹理映射到DEM上构建灾区的三维地形景观,并以正射影像图为底图对安置区的地物进行三维建模;最后根据规划和管理需要,编制三维景观系统,实现地震灾区三维景观的浏览、查询与分析.实践表明,采用无人机影像制作的三维景观图具有分辨率高、形象逼真等特点;影像的获取和处理以及系统的编制可为灾区重建提供丰富详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原始极化SAR三分量分解中存在的问题,如负功率和散射机制模糊,并深入分析了其改进方法中仍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三分量分解。该分解采用了更一般化的散射模型,并首次考虑了像素中存在不同旋转角的两个面或偶次散射目标,然后利用散射Alpha角确定除体散射之外的剩余主导散射机制,使面或偶次散射得到了更充分的保持。最后,从散射模型与极化相干矩阵自适应匹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对负功率进行自适应优化的措施,使得负功率像素个数大大减少,从而分解更加准确有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分解所得结果更符合实际地物散射过程,能更好地解决基于模型的分解方法中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998.
999.
造山带由于发生过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变质变形作用、同造山沉积作用等,再加上后期的改造作用,使得造山带地质记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在地层、构造古地理存在一系列反序特征。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