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 three-dimensional baroclinic shelf sea model wa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upper circ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summer, an anticyclonic eddy, after its formation between the Bashi Channel and Dongsha Islands in the northeastern SCS, moves southwestward until it disperses slowly. There exists a northward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along the east shore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in the western SCS and an anticyclonic gyre in the southern SCS. But at the end of summer and beginning of autumn, a weak local cyclonic eddy forms in the Nansha Trough, then grows slowly and moves westward till it becomes a cyclonic gyre in the southern SCS in autumn. At the beginning of winter, there exists a cyclonic gyre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CS, and there is a southward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along the east shore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But at the end of winter, an anticyclonic eddy grows and moves toward the western boundary after forming in the Nansha Trough. The eddy‘s movement induces a new opposite sign eddy on its eastern side, while the strength of the southward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gets weakened. This phenomenon continues till spring and causes eddies in the southern SCS.  相似文献   
12.
南海冬、夏季环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一个斜压三维陆架海模式——HAMSOM模式对12月份和8月份的南海环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为:对上层流场,在12月份,在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海区间呈现一个气旋式环流,在越南中部东岸存在一支南向西边界流,在金兰湾的远海为一局地反气旋涡,在南海南部,主要表现为万安滩的气旋式大弯曲(气旋涡)及在北康暗沙北侧的反气旋涡;在8月份,在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吕宋岛西侧海域间存在一大尺度的气旋涡,在南海西部主要表现为以西沙群岛南部的气旋涡与金兰湾-礼乐滩间的反气旋式大环流相对峙的局面,同时在万安滩东侧有-气旋涡.由于斜压效应、底形效应的作用,使冬、夏季的南海南部中层流场几乎与上层流场相反.  相似文献   
13.
结合南沙群岛海域出现的内潮现象 ,利用一个两层数值模式 ,通过数值试验来探讨潮汐性质、水体的层结程度、跃层所在的深度、风应力等因子对陆架坡折处内潮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内潮的波动周期只与海区的潮汐性质有关 ;风应力、非线性效应以及正压潮源地的深度等都可改变内潮的波动振幅 ;内潮的波动振幅随海区的水体层结程度及温跃层所在的深度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14.
海上风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本文简述了海上风电发展概况, 并介绍了广东省在南海北部建设海上风电场的进展, 同时描述了南海北部一些典型的海洋水动力过程及其现场观测研究存在的难题; 最后提出利用海上风电场构建海洋水文现场同步实时网络系统的观点, 指出利用这些长期定点的网络式观测数据对研究海洋中小尺度动力过程等的优势。希望能为促进海上风电与海洋科学研究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海湍流三维数值模拟中的重整化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整化群理论来确定近海湍流数值模式中的垂向涡动粘性系数,并对冬末春初琼州海峡的潮流场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重整化群模式的待定常数少,应用方便可行,其计算结果也比常用的湍流封闭模式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Fligel等(1975)采用的Thompson-Haskell算法(Haskell,1951),在取消Boussinesq近似的条件下求解线性内波方程,以研究内波的频散关系及其各种模态的垂直速度振幅随深度分布的特征。本文以南海(13°30′N,118°30′E)、(9°30′N,111°30′E)两个测站夏季和冬季的内波特征的计算为例,分别用Fligel等原先的方法(引入Boussinesq近似)和本文改进的方法(取消Boussinesq近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垂直波数较小的内波,在取消Boussinesq近似情况下,其计算精度可获得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三次样条插值在浮性频率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一个三维陆架海数值模式来预报近海潮流和泥沙浓度的对流扩散,并应用于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的前期数值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海区潮流的涨落、岸线形状、海底地形及源强位置与泥沙在近海的输运扩散关系密切,模拟情形基本合理,表明该模式适合应用于河口、近岸等涉海海洋工程海域的流场及泥沙扩散的三维数值预测,为相关的水动力环境要素和水质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涡模拟及其在海洋湍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概述了大涡模拟的定义及特征,介绍了大涡模拟的几种常用方法以及它在海洋湍流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并指出了一些尚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经验台风风场模型(TCWPM)和美国环境预测中心的气候预测系统再分析风场资料(NCEP/CFSR)对台风“康森(Conson)”进行数值模拟, 并将模拟的台风带入平板模式(slab model)模拟台风产生的海洋近惯性流。对比实测数据表明, 模拟结果与真实风场、近惯性流场均比较一致, 台风“康森”在近海面的风场不对称结构非常明显, 台风中心两侧的速度大小相差可达10m·s-1。台风“康森”在台风中心后方产生强烈的海洋近惯性振荡, 且持续时间超过4d。海洋近惯性动能沿着台风路径呈显著的不对称分布, 表明台风“康森”在共振作用下主要在路径右侧激发强烈的近惯性振荡。研究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产生的海洋近惯性能量, 发现热带风暴产生的海洋近惯性能量较小, 平均近惯性动能不超过35J·m-3。随着气旋强度的增大, 热带气旋激发的近惯性能量呈指数增长, 而台风的影响面积与最大风速半径的变化相对比较一致, 当最大风速半径(R0)增大一半(1.5R0)时, 其产生的最大平均近惯性动能从81J·m-3增大到631J·m-3, 影响面积从大约600km2增加到大于900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