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8篇 |
免费 | 247篇 |
国内免费 | 30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1篇 |
大气科学 | 208篇 |
地球物理 | 269篇 |
地质学 | 656篇 |
海洋学 | 152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68篇 |
自然地理 | 1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作为一个中长期地震预测方法,基于复杂系统统计物理的图象信息学PI算法近年来广受关注.针对7级以上强震成组和突发交替的川滇地区,考虑将与其构造和地震活动关系密切,且强震频发的安达曼-苏门答腊地区作为统一的强震预测研究区,使用PI算法进行MW7.0及以上预测ldquo;目标震级rdquo;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中使用了1973年以来的NEIC目录,采用10年尺度的地震活动ldquo;异常学习rdquo;时段和3年尺度ldquo;预测时间窗rdquo;,对预测效果进行了ROC检验.回溯性研究显示,PI预测效果较好,表明将川滇-安达曼-苏门答腊地区作为统一的7以上强震PI预测研究区在统计上具有合理性.从统计物理角度,研究区组合前后的各态遍历性曲线显示,组合后的研究区对PI的适用程度虽不优于单独考虑川滇地区,但优于安达曼-苏门答腊地区.PI图象显示,2008震前可能存在中长期尺度的ldquo;前兆性rdquo;地震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94.
在固体地球中,破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例如风化、爆炸、普撞、断层作用、地震等等。许多关于破裂的经验性研究已论证了破裂具有形如N(r)-r^-D的幂律关系,这提供了破裂是一个关于尺度分布的标度不变过程的证据。此处N(r)是尺度大于r的碎块的总数。因此,破裂能够从分形的观点加以描述。这一描述定量地得到了Gaudin-Schuhmann关系和Charles关系,并且足以包含尺度衰减的三种理论:Ri 相似文献
95.
云南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度高、台站分布极不均匀的云南地区开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研究,试图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基于云南区域地震台网发展阶段,利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了MC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多参数方法研究了云南8个地震区(带)的MC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区域台网不同发展时段MC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非均匀性,大理—丽江—盐源区、元谋区、小江带等区(带)监测能力较好,澜沧—耿马区、思普区等区(带)监测能力较低.但云南“十五”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运行以来,云南省MC可达ML1.5左右,其中大理—丽江—盐源区MC可控制在ML1.0~1.5,小江带MC约为ML1.5,腾冲—龙陵区MC可控制在ML1.0~2.0,澜沧—耿马区MC可控制在ML1.5 ~2.5,思普区MC约为ML1.0~2.0.云南地区8个地震区(带)Mc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台站数量,优化台网布局,是提升云南地区地震监测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6.
提出了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扩展中引入有关震源参数的先验信息。特别是将破裂形式与理论修正系数一起考虑应用于衰减定律。通过与实测资料、修正或未修正的衰减定律以及包括破裂方式参数的衰减定律结果的比较,评定了这一修正的有效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特性得到保存,将描述与每个震源区有关的最可能的震源机制二维概率密度函数引入经典的危险性分析公式。这一新的表述方法也可用于离散分析的框架中。因此,根据离散分析设计的地震就以震源机制为特征。本文给出了在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南部运用的实例。与这一地区正断层作用的地震活动相比较,分析结果强调了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走滑事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地磁Z分量整点值空间相关法在江苏地区地震预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江苏地磁台站Z分量整点值资料,研究了江苏地区Z分量整点值的相关性及在江苏地区地震预报中的作用,给出了该法在江苏地区的异常判据指标,并应用该指标提取了1990-1997年的三个异常,其中两个异常有地震对应。 相似文献
98.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的研究,对理解这次地震的孕震过程、对于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或中长期地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以往AMR研究中的争论,本文不刻意选取AMR分析的时空尺度,而是在已知发震时刻和震中位置情况下,对T-R-Mc三维空间中矩释放指数m值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树MS7.1地震前在时间尺度T=10~20y和空间尺度R=50~120 km范围内,存在较稳定的AMR,但AMR的时、空尺度与以往研究中得到的AMR定标率不吻合.在多时间尺度下,无法在空间上惟一地识别玉树MS7.1地震震中附近的AMR"热点".但如借鉴"迁移图像"的做法考察AMR"热点"的演化,则可见震前似存在AMR逐渐向震中附近"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
离散元微观参数对砂土宏观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离散元商业软件PFC2D对密砂和松砂试样共进行了66组双轴压缩试验,试验中改变颗粒接触刚度和粒间摩擦系数以探究离散元微观参数对试样宏观参数(弹性模量和内摩擦角)的影响,其中颗粒法向刚度变化范围为1.5×108~1.5×109N.m-1,粒间摩擦系数变化范围为0.1~0.7 N.m-1。结果表明:颗粒接触刚度对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影响且对密样影响程度大于松样,而对内摩擦角基本无影响;粒间摩擦系数对试样弹性模量有明显影响且对松样的影响程度更大,对密样和松样的内摩擦角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基于最新的全球重力场模型TopexV18.1数据,在区域背景尺度下,计算了华北地区的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并反演了Moho面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热流测量数据,讨论重力均衡和热均衡调整过程对现今地形的影响;最后,结合已有的速度结构模型和岩石圈热参数,对10个次级块体单元的热均衡特点开展了综合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构造块体单元之间由于克拉通底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不仅深部构造特征差异性明显,而且其构造热均衡特点也不尽相同.根据平均地震波速去掉重力均衡作用后恢复的高程-热流关系表明,均衡作用对于现今地形的改造作用十分显著,但根据该方法对燕山隆起和冀中坳陷两个块体的恢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