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土壤颗粒组成影响137Cs含量的初步实验结果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严平  高尚玉  董光荣 《中国沙漠》2002,22(2):150-153
放射性核素137Cs作为人类核试验的产物,以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成为研究土壤侵蚀和泥沙沉积一种良好的示踪源。在137Cs的再分配过程中,土壤颗粒组成是影响土壤137Cs的重要因子。一般认为,土壤中的137Cs活度主要与粘粘含量有关,但这要取决于原生沉积物的颗粒组成。通过选取共和盆地主要的三种土壤类型,采集0~30cm的混合样品,进行入工筛分,测定不同粒径成分的137Cs含量。初步实验表明,砂质土的137Cs活度与平均粒径之间呈负指数关系,0.01~0.1mm组分对137Cs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壤质土的137Cs活度主要与粗粉砂(0.01~0.05mm)含量有关,与137Cs活度主要与原生沉积物的颗粒特性和粒度有关.137Cs一旦被原生沉积物颗粒吸附,在以后的土壤颗粒再分配过程中,是很难被置换掉的。  相似文献   
72.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分形特性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以分维为工具,以分维数为中介参数刻画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研究发现,该区星状沙山多单独分布,其沙山高度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及复合型星状沙山小,一般多在100~200 m之间,形态相对简单,因而其分维数较小(D=1.042462)。综合型星状沙山,为在巨大的沙山体上迭置有次一级的星状沙丘,其规模小于复合型星链状沙山,高度多达200~300 m,该类型沙山形态结构较星状沙山复杂,因而其分维数高于星状沙山(D=1.119346)。复合型星链状沙山,是构成该区域高大沙山的主体,其相对高度大于300 m,平均为30943 m,最高可达465 m,沙山形态结构颇复杂,在其巨大的沙山体上迭加有许多相同类型的次一级沙丘及古沙丘,规模也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大,因而其分维数最大(D=1.148164)。  相似文献   
73.
萨拉乌苏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沙漠/黄土过渡带和生态脆弱带,它对全球气候变化反映非常敏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对该区域滴哨沟湾剖面地球化学元素氧化物及其比值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约220 ka BP以来我国北方气候变化极不稳定,存在着不同时间尺度的频繁变化,这种不稳定性无论是在冰期还是间冰期都有很好的反映.其中倒数第二次间冰期存在3次气候波动;倒数第二次冰期存在7个气候旋回;末次间冰期存在7个气候旋回;末次冰期存在9个气候旋回.这些气候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极地冰芯反映的全球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反映了该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74.
关于“荒漠化”与“沙漠化”的概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评述国内外有关“荒漠化”和“沙漠化”概念,并对“沙漠化”概念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5.
我国库姆塔格沙漠东北部羽毛状沙垄的分布面积为4016km2,由新月形沙垄和垄间舌状沙丘构成.新月形沙垄与舌状沙丘、舌状沙丘迎风坡与背风坡在粒度、矿物组成以及光照反射率的差异致成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上的羽毛状景色.对该区输沙势的测量结果表明,羽毛状沙垄的起沙风可分为北北东、东和东北东三组,与新月形沙垄的东南、西北和西南落沙坡大致对应.研究认为,由新月形沙丘顺主风向连接而成的新月形沙垄不是横向沙垄而是纵向沙垄;舌状沙丘与近似沙丘形态明显有别,是一种新的横向沙丘类型.羽毛状沙垄,按McKee的沙丘形态分类,不属沙丘变型类型,而是综合型或复杂型沙丘类型;按吴正的沙丘形态与成因分类,不属单向风或两个锐角相交风形成的沙垄或复合型沙垄,而是三个锐角相交风形成的综合型沙垄.  相似文献   
76.
 六盘山作为青藏高原的东北构造边界,东西两侧有着明显的风成沉积差异。通过对陇西盆地六盘山西侧山麓剥蚀面上厚约223 m的断岘黄土-古土壤剖面的古地磁、磁化率和粒度分析,该剖面具有1.8 Ma BP以来完整的风成沉积旋回。主要应用砂粒百分含量(>63 μm)作为指示风成物质来源区沙漠范围和气候干旱的直接指标,初步发现腾格里沙漠自1.8 Ma BP以来至少有2次大的扩张与变化过程,分别发生在1.1和0.8 Ma BP前后。研究表明腾格里沙漠的扩张与变化可能同全球性的冰量增加和冬季风增强以及区域性的青藏高原隆升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77.
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综合整治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作栋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6,16(2):132-139
依照区划原则,晋西北地区划分为3大区11个小区。这3大区是:西部风水动力荒漠化强烈发展区、东部风水动力荒漠化稳定发展区和南部风水动力荒漠化基本稳定区。针对各区中各小区土地荒漠化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各自合理的经济开发方向和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8.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方法 ,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 ,预测了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中国西部地区未来气候生态环境的可能变化趋势即情景。对西部地区生态与经济的脆弱性问题也作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赢战略的思想。  相似文献   
79.
李孝泽  董光荣 《中国沙漠》2002,22(6):602-606
野外调查、室内样品分析及区域地层对比表明,广布于甘肃白银盆地的巨厚层发育大型交错斜层理的浅黄色固结砂岩是典型的沙丘岩,主要沉积于中新世末至上新世初,代表弱固定性沙漠,风系属行星西风,但盛行古风向分为SW至WNW两支,既不同于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盛行NE向信风及W向行星西风,也不同于现代本区在东亚季风环流影响下盛行N、NNE及NE向冬季风的情况.这可能指示当时青藏高原已经隆升到海拔1 000~3 000 m,引起西风环流在高原南北两侧发生季节性摆动绕流,而同期蒙古高压系统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