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赵文智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8,18(3):226-232
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沿岸八一镇至邛多江段公路沙害严重,这里沙害治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生物措施和机械措施的衔接。相应的解决办法:一是尽量用其它材料代替麦草做草方格沙障,二是利用菌根造林加速固沙植物生长;同时还分析了沙害治理的方法,并指出了适宜的固沙植物。  相似文献   
112.
据黄土高原最近 7.2Ma风积黄土 红粘土序列的磁化率曲线和沉积速率变化 ,并分别与赤道东太平洋δ18O曲线和北太平洋风尘石英沉积通量变化对比 ,将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 :约 7.2~ 3.4MaBP的来临期 ,3.4~2 .6MaBP的初始期 ,2 .6Ma以来的大冰期 ;相应地将以冬季风和夏季风组合为特征的东亚季风形成演变过程分为 :冬、夏季风均偏弱的初显期 ,冬、夏季风同步增强的过渡期和冬、夏季风彼此消长的盛行期 .晚新生代全球构造隆升 ,尤其是青藏高原隆升以及与隆升有关的大气CO2 浓度的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北半球大冰期的发生过程和东亚季风气候长时间尺度的变迁 ,其中约 3.4~ 2 .6MaBP时段青藏高原的加速隆升起着重要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3.
要重视全球变化对我国北方沙区可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讨论了全球变化及其对我国北方沙区可能影响的三个问题。首先,全球变化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变化的藕合,不能忽视全球自然变化过程的研究;其次,沙漠的变化主要与气候
干湿变化有关,要注重研究未来增暖伴随的降水变化,预浏土地沙漠化未来发展趁势;第三,要研究土地沙漠化及其逆转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14.
风沙流研究是风沙物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上大致分宏观和微观研究两个方面。宏观研究着眼于风沙流的整体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微观研究侧重于单一颗粒的运动状态。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是解决风沙物理学中一系列问题的一条合理路线。但长期以来,由于在颗粒运动机理研究方面进展缓慢且不成熟,对联系宏观和微观研究的纽带——起跳粒子的运动状态分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风沙流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严重脱节。本文综述国内外在这两方面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了现存问题和解决途径,并对风沙物理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5.
116.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丘迎风坡风速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状沙丘表面气流的观测结果表明,迎风坡风速的增加程度因坡成形态和原始气流的方向,强度而不同。迎风坡风速放大率介于1.06~1.91之间,且在格状沙丘主梁,主要与坡形系数和高度有关;在副梁随原始风入射角,坡形系数而变化,风速放大率对沙丘形态的影响主一要增加丘顶区域的输沙率和活动性,且因区域气流的方向和强度而不同,在横向气流条件下,其迎风坡随区域气流强度和增加而变缓,变长,在双向(斜  相似文献   
117.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垄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库姆塔格沙漠像一把扇子覆盖在了阿尔金山山前的倾斜平原上,沙丘类型复杂,而尤以羽毛状沙垄最为独特成为我国独有的沙丘形态。有关羽毛状沙垄形成发育机理研究,近几十年来进展甚微。通过野外观测、高精度航片解译和风洞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羽毛状沙垄形成条件是:①具有广大平坦倾斜的地面。②地表沙物质不甚丰富。③两组相近风向是其形成动力条件。④舌状沙丘是在新月形沙垄形成之后的次一级沙丘形态。二者组合成羽毛状沙垄。羽毛状沙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下列图式: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垄→舌状沙丘→羽毛状沙垄。  相似文献   
118.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状沙丘表面气流及其地貌学意义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丘形态与区域气流的分析表明,格状沙丘发育在双向低风能环境。沙丘表面气流及沉积过程的观测结果,主梁长期处在横向气流环境,其形态主要受背风坡分离气流控制,并以迎风坡侵蚀、背风坡净堆积形式顺主风向迁移。副梁处在双向-斜向气流环境,背风坡的附体偏向气流控制其形态和动力学过程,而且其强度是原始风入射角余弦的对数函数。在斜向风作用下,副梁迎风坡侵蚀的同时,背风坡中下部也发生沙粒的纵向输移且堆积于主梁背风坡,从而导致副梁沿年合成输沙方向延伸。由此认为,格状沙丘的主梁形成于主风-西北风的作用,而副梁是在主梁基础上并在主风和次风-东北风的交替作用下形成的;其形态动力学类型应属纵向沙丘置于横向沙丘之上一种复杂型沙丘。  相似文献   
119.
青海共和盆地土壤风蚀的137Cs法研究(Ⅰ)——137Cs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风蚀作为土地沙漠化的首要环节,对其准确测定和评估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放射性核素137Cs作为人类核试验的产物,以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成为研究土壤侵蚀和泥沙沉积一种良好的示踪源。137Cs法在水蚀研究领域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在风蚀研究中的应用却相对不足,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作者选择青海共和盆地作为研究区,探讨137Cs法在土壤风蚀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共和盆地不同类型土壤剖面的137Cs取样分析,基本查清了区域137Cs分布的若干特性,测定出不同类型土地137Cs活度的排序为:林地>干湖盆>高寒草原>旱作农田≈干草原>固定沙丘>荒漠草原>流动沙丘>风蚀地,137Cs总量的排序为:干湖盆>林地>流动沙丘>高寒草原>旱作农田≈干草原>固定沙丘>荒漠草原>风蚀地。并分析了一些典型剖面的137Cs深度分布及其机制,将137Cs深度剖面划分为正常剖面、沉积剖面、侵蚀剖面和人为扰动剖面4种型式。沙丘砂由于遭受反复吹失和沉积,其137Cs含量逐渐减小,趋于微量的均匀化;而高寒草原的137Cs含量在区域上也较为均匀,在深度分布上,接近负指数分布曲线保存了相对完好的137Cs初始沉积剖面,是理想的137Cs背景值样点。  相似文献   
120.
萨拉乌苏组地层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河湖相标准地层——萨拉乌苏组地层的年代学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萨拉乌苏组与马兰黄土以及与冰期气候对比等关系。笔者近年来根据野外层位对比和地层沉积相的划分,采用同位素年代测定,并结合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的最新成果,初步建立了可以与黄土、深海沉积记录和冰期气候波动对比的萨拉乌苏组地层序列。认为河湖相沉积的萨拉乌苏组形成于约140-70kaBP的末次间冰期,大致与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对应,与黄土高原古土壤S1发育同期。城川组风成细砂形成于约70-10kaBP的末次冰期,与黄土高原的马兰黄土是同期异相地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