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宝鸡渭北冰雹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渭北40 a(1961—2000年)10个站的冰雹资料,结合实际调查,分析了宝鸡渭北降雹的时空地理分布及其移动路径。结果表明:宝鸡渭北地区降雹的年、月、日变化比较显著,降雹强度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北部山区降雹多于渭河川原,冰雹移动路径与河谷走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52.
地下水样品采自印度Andhra Pradesh,Anantapur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层为太古代半岛片麻岩。本文分析了该水样的F^-和其他化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区氟源主要来自围岩,这个地区的F^-紧紧地吸附在包含粘土的矿物质土壤中。F^-与成岩的钠之间很强的正相关性反映出了风化侵蚀作用。正是这种相关性导致了F^-拘滤出,而半干旱气候和强灌溉也是F^-产生的原因。研究区循环水的碱性环境使土壤更容易滤出F^-,也导致地下水中的F^-含量高。高蒸发率引起的水在含水层中的滞留时间长和风化带水力传导系数低,将促使含氟矿物的溶解,这是另一个地下水中氟含量进一步增加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地下水质量的建议,从而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53.
背景:1990年,美国环保总署(EPA)依照《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CERCLA)和《超级基金修正与再授权法案》(SARA)修改了有害物非控制性释放的评价方法。修改内容包括评价污染场地对公众健康和环境产生相对危害的灾害分级系统(HRS)和评分系统中许多改动的条款。本文根据CERCLA和SARA简捷概述了HRS在能源部场地的应用以及HRS与其他场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4.
加利福尼亚南部自然火灾与泥石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部的自然火灾是无法避免的。人们在易于发生火灾的荒地上活动导致的自然火灾可能毁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洪水和泥石流成为火灾后期很普遍的现象。强降雨引发的高速度、高破坏性的泥石流,是火灾后发生的最危险的灾害。这种泥石流往往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发生,所以特别危险。泥石流的速度和规模具有高破坏性:植被流失,排水系统堵塞,建筑毁坏并且危及人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255.
将10.6eV光化电离源离子迁移分光计与多毛细管柱(MCC)的方法联合使用,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快速色普预分离法,对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进行现场的快速监测。在野外条件下,直接检出的污染物的浓度降到上限为lg/L。水中的BTEX、萘、氯烯烃和氯苯的测量方法说明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潜力。在以前煤气厂的位置调查的污染了的地下水和在金属处理厂位置凋查地下水的实践结果,焦点问题都是污染物为苯、茶和四氯乙烯,这就说明了进行野外测试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6.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出露较多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包括先前认为是古元古代的兴华渡口群、新元古代的佳疙瘩组和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倭勒根岩群,但一直缺少精确的年代学依据。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这3个变质岩群的原岩时代进行了厘定。结果显示,兴华渡口群中绿泥石白云母片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20.1±4.3Ma(n=11,MSWD=1.6),佳疙瘩组中长英质糜棱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12.0±2.9Ma,倭勒根岩群中绿泥绢云片岩最年轻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91.7±11.9Ma,年龄最密集区加权平均值为516.7±4.5Ma。锆石图像特征及Th/U值均显示岩浆型锆石特征。综上所述,扎兰屯地区出露的兴华渡口群、佳疙瘩组和倭勒根群形成时代均为早古生代早期,而非先前认为的"前寒武纪"。同时,上述年龄谱系表明,该地区在480~500Ma和500~530Ma存在2期强烈的岩浆活动,应与东北地区晚泛非期岩浆-变质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57.
明确滑坡每次活动准确的年代对于揭示一个地区滑坡在时间上的活动规律,进而评价该地区的滑坡灾害风险至关重要。本文对宇宙成因核素(TCN)、光释光(OSL)和14C等古滑坡测年方法研究的现状和成果进行了总结,简要介绍了不同的古滑坡测年方法,重点阐释了滑坡体、次生沉积物、滑动面、滑坡塘、滑坡后壁、滑床以及滑坡伴生堰塞湖等不同的地貌部位和测年介质以及选择不同古滑坡测年方法的局限性与使用条件,并根据目前古滑坡测年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探讨了提高古滑坡定年精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58.
新识别的“下二台”构造杂岩作为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分布的构造混杂岩带重要组成部分,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这将为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作者在“下二台”构造杂岩中识别出一套早-中二叠世变质火山-碎屑岩,其以变质碎屑岩为主,并夹变质火山岩,二者在野外产出上混杂在一起。变质火山岩原岩类型包括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火山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根据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分为变质酸性火山岩和变质中-基性火山岩;二者均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负异常不明显,但变质酸性火山岩明显亏损P、Ti元素,结合高场强元素相关性特征,认为二者不是同一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变质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为272~288Ma,代表其原岩结晶年龄,时代为早二叠世;变质酸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源于岩石圈地幔(俯冲带附近),并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二者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变质碎屑岩原岩恢复为泥砂质沉积岩和砂泥质沉积岩,相对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Eu异常不明显。两件碎屑岩样品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主要介于267~347Ma,推断其沉积下限为267Ma和269Ma,均为中二叠世;泥砂质沉积岩可能来源于再旋回的以长英质岩石为母岩的沉积岩,砂泥质沉积岩可能来源于再旋回的以长英质和镁铁质岩石为母岩的沉积岩,二者分别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和大洋岛弧环境。下二台地区早-中二叠世变质火山-碎屑岩为“下二台”构造杂岩重要组成部分,它表明二叠纪时期华北板块北缘东段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早二叠世古亚洲洋加速俯冲,形成新的大陆弧阶段;中二叠世古亚洲洋持续俯冲,大陆弧和大洋弧碰撞阶段;晚二叠世陆-陆碰撞前阶段。  相似文献   
259.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发育一套砂泥互层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其下部重力流复合水道发育。综合野外实测、薄片和粒度分析等,探讨复合水道沉积特征、形成过程及主控因素,最终建立其沉积模式。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5种岩相和3种岩相组合,即块状层理砾屑灰岩相(Cm)、粒序层理细—粉砂岩相(Sg)、平行层理砂岩相(Sp)、交错层理粉砂岩相(Sc)、水平层理(泥)页岩相(Sh),分别代表碎屑流沉积(Cm)、浊流沉积(Sg, Sp, Sc)及深水原地沉积(Sh);(2)根据复合水道内部单一水道形态、岩相组合及粒度等将复合水道分为4个期次,反映重力流能量由强到弱的变化过程;(3)复合水道多期次发育与相对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构造运动和重力流规模及能量变化密切相关;(4)重力流沉积为斜坡—盆地环境中复合水道沉积模式。该研究可补充对研究区重力流水道认识,为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60.
堰塞湖溃坝类型包括冰川、冰碛,火山和多种块体地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过程,而溃坝堆积相的种种特点以后者所造成的最具代表性。堆积体平面展布范围大(几平方公里~几十平方公里),剖面规模也大(高几十米),层次(层理)和结构全剖面均一,无超大的砾石;微观上有部分泥石流堆积特点,显示是高密度流,搬运介质是水。堆积体很少细砂和粘土物质。在平面上可划分出:扇顶(上游)、扇中(中游)、扇缘(下游)等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