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碳酸型矿水中低价铁氧化过程的水化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斯贝.  葛王焰新 《地球科学》1995,20(5):570-574
铁元素氧化还原体系是影响天然水环境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碳酸水生物活性组分之一的二价铁离子,是此类矿水中铁元素主要存在形式。碳酸水矿泉治疗学性质的恶性过程即主要为二价铁的氧化,我们的实验显示,碳酸水暴露于大气后,二价铁含量呈指数型衰减,三价铁含量出现峰值后即行降低,此峰值域基本对应于水溶液氧化还原电位的低值域,在氧化过程中,高价铁几乎全部以Fe(OH03形式存在于水中,且Fe(OH)3)胶体沉淀的最  相似文献   
402.
403.
404.
405.
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铜矿资源数据,详细地分析了我国铜矿资源基本状况和不同类型铜矿床特征。运用铜矿床品位—吨位模型,来反映不同矿床类型规模与品位之间相互关系及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我国铜矿资源形成地质背景和时空分布特征,提出了找矿方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06.
分析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经济带资源条件,讨论区域经济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407.
在简述亚欧新陆桥在我国境内基本概况及旅游潜力估价的基础上,从青海资源特征出发,探讨了青海旅游业在新陆桥中国旅游业中的特殊地位及青海旅游业发展在青海经济开发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08.
中条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09.
对南海北部MD05-2904孔、西部MD05-2901孔、南部MD05-2897孔的有孔虫氧同位素进行测定,建立了高分辨率的年代地层。对3个孔的陆源碎屑组分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测定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南海北部陆坡(南部陆坡)的陆源碎屑沉积特征主要受单一的因子Fn(Fs)控制,它可以控制62%(59%)的粒度变化特征。与Fn密切相关的粒度组分为1.52~2.92μm和11.8~27.4μm,与Fs相关的粒度组分为<2.42μm和6.76~14.30μm。南海西部陆坡获得两个主控因子Fw1和Fw2,分别控制46%和32%的粒度变化特征,与Fw1相关的粒度组分为1.26~2.66μm和10.8~14.3μm,与Fw2相关的粒度组分为4.24~7.42μm和30.1~43.7μm。对敏感粒级的变化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北部的Fn与海平面升降作用紧密相关,呈现冰期/间冰期旋回尺度的周期性。而南部的Fs呈现高频的岁差周期波动,可能与夏季风演化引起的源区风化、河流搬运等的变化有关。南海西部的陆源沉积物主要来自南海的西南和北部两个地区,分别由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驱动的洋流搬运,Fw1和Fw2恰恰代表了这两种动力控制。因此,Fw1和Fw2控制的粒度组成变化间接指示了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演化。研究认为,晚第四纪以来东亚夏季风受控于低纬区的夏季日射量的变化,呈现典型的岁差周期性,而冬季风主要受高纬冰盖变化驱动,呈冰期/间冰期旋回尺度的波动,这反映了东亚季风演化的双重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4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