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江苏富硒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关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程的成果应用已经受到高度关注。本文以江苏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程所获取的土壤、岩石等元素含量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富硒土壤的分布特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物质来源与成因类型。研究结果显示:(1)全省富硒土壤的Se含量一般介于0.3~15 mg/kg,同时伴有S、TOC、Zn、Sb、Cd、Pb、As、Cr、Ni、Fe等相对富集;(2)富硒土壤可分为原岩风化残积型、煤矸石风化迁移型、湖相沉积型、粉煤灰型、污染叠加型、多金属矿化伴生型等6个成因类型,以产于苏南酸性土壤环境的原岩风化残积型富硒土壤利用价值最高,该类富硒土壤也是天然富硒农产品的主要产地;(3)富硒土壤物质来源具有多源复合性,表现为先天性物质来源(自然)、后天性物质来源(人为)及复合性物质来源(自然与人为叠加)等3种形式;(4)在先天性物质来源所形成的富硒土壤中,Se与S、TOC等呈显著正相关性,且Cd、Zn、Pb、As等未超标,富硒土壤厚度不受耕作层限制、深度可超过2 m。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江苏某材料厂金属冶炼活动引发的重金属污染风险,采集周围农田土壤、小麦和水稻籽实样品,确定Mo含量及其在土壤中的形态,采用地质累积指数和富集因子指标评价土壤中钼的污染风险,采用健康风险指数评价小麦、稻米中Mo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Mo含量在0.50~63.2 mg/kg之间,其平均值5.70 mg/kg远高于全省平均值0.65 mg/kg,表层土壤出现了中度—高度富集,近70%的样点受到不同程度的钼污染,污染范围距该厂300 m,污染深度>1.5 m。土壤中的Mo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在小麦、水稻籽实中显著富集,主要与土壤具有较高的全Mo含量以及土壤呈碱性有关。基于EPA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食用当地稻米、小麦会产生较大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3.
夏令营日记     
七月二十八日星期四晴 今天,是夏令营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我是怀着极其好奇和兴奋的心情参加的。这次活动会搞得怎样呢?会不会引起我的兴趣和使我懂得更多的东西呢?这些使我迷惑的问题占据着我的脑子。 隆重的开营仪式使我得到一个预想,那就是这次活动将是丰富多彩的、极有意义的。但事实会怎样呢?好奇的心又被悬起来了。当五彩斑烂的气球飞上深兰色的天空时,我想,如果这次活动能象这多彩的气球一样,那该多好啊! 下午我们参观了海洋气象台,并大概地了解了气象台的设备及其作用。其实这些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物理中我们早就有所接触,但工作人员不说不示范,我又用不上这些知识去解释。真是好笑,看来学了知识,  相似文献   
14.
范健  廖启林  许宏铭 《江苏地质》2016,40(4):701-709
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提升耕地质量、保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工作。利用江苏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所积累的有关重金属分布资料,探讨了江苏相关地区稻米、小麦吸收土壤Cd等重金属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稻米、小麦吸收土壤环境中不同重金属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土壤中积累的Zn、Cd相对最容易为稻米、小麦所吸收,小麦吸收土壤Cd、Cu、Zn的能力相对更强,稻米吸收土壤Hg、As的能力相对更强,而小麦与稻米吸收土壤Pb、Cr的能力无显著差异;土壤Cd含量增加、酸碱度下降等都是促进稻米、小麦吸收土壤Cd的重要因素;江苏局部地区稻米、小麦样品Cd等重金属含量呈增长趋势,与局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加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