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4篇 |
地质学 | 10篇 |
海洋学 | 57篇 |
综合类 | 2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南海环流动力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31
南海的环流复杂,但通过近20 a来的研究工作,国内外学者对此已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本文就南海环流框架性的问题,综述了有关的文献,认为对南海上层海洋三方面的环流分量的驱动机制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三方面分别是:(1)准季节性风场;(2)黑潮向南海的净输运;(3)黑潮向南海的涡度平流输送.但是对这些驱动的时空变化仍相当不清楚.三者皆增强了南海北部的海盆尺度气旋式环流,其强化的西南向西边界流靠近东沙群岛,建议称为“东沙海流”.没有水文证据显示黑潮水是以分支形式进入南海,其向南海的输运也不可能主要通过中尺度涡过程,具体机制有待研究.每年在南海生成的中尺度涡平均约有10个,风场与沿岸地形所生成的强风应力旋度可能是其主要的驱动机制.作为框架性的认识,也有三方面的工作进行得较少,即:(1)吕宋海峡的上层水交换;(2)南海的中尺度涡生成机制,虽然强风应力旋度及前述的第三种环流驱动机制也有中尺度涡伴生;(3)自吕宋海峡进入的深层水对南海上层海洋环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2000年夏季南海环流的改进逆方法计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基于2000年8月航次在南海调查资料,采用改进逆方法,并结合TOPEX/ERS分析的SSH分布,获得以下的主要结果:(1)南海中部和西南部环流系统主要受反气旋环流所支配.主要有越南东南反气旋涡W1,其水平尺度约为300km,垂向深度可达1000m以深,流速很强,其最大流速为79cm/s左右,还有暖涡W2以及吕宋岛西南反气旋涡环流系统W3.其次,在反气旋涡W1与W2之间还存在气旋式涡C1.其水平尺度比暖涡W1小得多,流速也较强.两涡W1与C1之间存在一支南向流,它们组成一个准偶极子.(2)在暖涡W1的西侧存在西边界流,即北向射流,其流速很强,约在12°N流向转向东北.(3)南海北部环流系统主要受气旋环流所支配.在断面N2附近及以北存在一个气旋式环流系统.其次,在海南岛东南存在一个尺度不大的反气旋环流系统.(4)南海东南部环流系统主要受气旋环流所支配.主要有在巴拉望岛以西存在尺度较大的气旋环流系统,以及暖涡W1东南存在一个气旋环流系统.其次,在加里曼丹岛西北还存在范围不大的反气旋环流.(5)比较1998年夏季航次与2000年夏季航次时计算结果,虽然它们在定量上有些变化与差别,但在定性上它们的环流结构有十分相似之处.这表明,南海环流具有明显的季节特性.(6)比较2000年夏季南海水文结构,流函数分布以及TOPEX/ERS的SSH分布,它们在定性上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73.
74.
冬季南海上层环流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利用一个分区性的正压-斜压衔接模式来探讨冬季南海的上层环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在南海北部,流态主要受黑潮的影响,除了东沙群岛西南的大陆架海域以及吕宋岛北部西岸附近各为一反气旋涡外,整个南海北部为一气旋式大环流所控制.(2)在南海南部主要是风生环流,源自粤西沿岸的水体在东北季风的作用下顺南海西边界岸线向南流动,形成一支相当强的西边界流;同时,由于受北康暗沙以南的陆架坡底形效应和β效应的作用,使得在南海南部出现以一个反气旋涡在南沙海槽处产生、发展并向西传播乃至衰减的约50d的周期性过程 相似文献
75.
21世纪初我国海洋科学的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海洋和陆地对自然变异和人类活动的响应速率和规模,具有明显的区别:大气的响应速率快、规模大,全球效应突出;陆地的响应则较缓,且局域效应明显;海洋的响应速率和规模居于大气和陆地之间,但其具体表现则甚为复杂。海洋的板块构造保存了海底地壳的发展历史、而海底沉积物也 相似文献
76.
77.
台湾以北陆架环流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根据国家海洋局于1984—1985年在东海所获得的温、盐、流资料,分析了台湾以北海域的环流状况,夏季流况复杂而冬季则相对简单,无论冬、夏在东海陆架上都有明显的弯曲流动,最后归向坡折附近,可称为台湾暖流的外侧分支,沿闽浙近岸北上的台湾暖流内侧分支冬、夏都存在,其水体至少在上层可能源自台湾海峡,通过简单模式我们探讨了研究海域环流的动力机制,发现黑潮进入东海后失去台湾岸线对水位梯度的“支撑”,是产生研究海域环流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具体形成冬、夏环流的动力,似有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