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冬季南海上层环流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利用一个分区性的正压-斜压衔接模式来探讨冬季南海的上层环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在南海北部,流态主要受黑潮的影响,除了东沙群岛西南的大陆架海域以及吕宋岛北部西岸附近各为一反气旋涡外,整个南海北部为一气旋式大环流所控制.(2)在南海南部主要是风生环流,源自粤西沿岸的水体在东北季风的作用下顺南海西边界岸线向南流动,形成一支相当强的西边界流;同时,由于受北康暗沙以南的陆架坡底形效应和β效应的作用,使得在南海南部出现以一个反气旋涡在南沙海槽处产生、发展并向西传播乃至衰减的约50d的周期性过程  相似文献   
62.
CONTINENTAL SHELF WAVES ALONG THE COASTS OF CHINA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Spectral analys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time-series data from 16 tide stations and nearby weather stations along the coasts of China during the winter of 1980-1981 and the summer of 1981. After removing the wind and barometric effects, the authors found the signals of the southward moving sea-level variations at about 0.21 and 0.32 cpd along the coasts of the Huanghai Sea,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in winter, and only the 0.26 cpd southward moving sea-level variations along the coa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summer. Using simple analytical models based on idealized bottom profiles of the China Seas, the observed phenomena can be explained as the lowest-mooe continental shelf waves travelling along the coasts of China.  相似文献   
63.
长江口南港环流及悬移物质输运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王康墡  苏纪兰 《海洋学报》1987,9(5):627-637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导出了河口区相对观测层次的物质断面传输公式.该公式与他人的公式比较,增加了反映环流及振荡切变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有关项.通过实例计算证明,这些项中的某些项至少对于长江那样的河口区是重要的.本文还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该区的环境系统和影响物质传输的主要因素,进而对该区物质传输的态势及动力机制得到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4.
苏纪兰  袁耀初 《海洋学报》1984,6(6):822-823
“论地壳构造运动”一文(以下简称为“地运”文)发表以后,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我们曾提出不同的看法,之后,就我们所知,刊物上已先后有三篇文章引用了“地运”的观点,为了能有更多的人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把对该文的一些意见写出来供大家讨论并请指正。  相似文献   
65.
苏纪兰 《海洋学报》1984,6(6):717-726
浅海风生流场控制方程中一般都忽略侧向摩擦项,即不考虑沿岸边界层。本文对其影响作了探讨。通过对几个例子的渐近分析,认为在沿岸水浅时,忽略沿岸边界层是有效的,但是在沿岸水深相当深而水深变化区又足够窄时,忽略沿岸边界层会导致风生流场解的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66.
南海的黑潮分离流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李立  苏纪兰 《热带海洋》1997,16(2):42-57
黑潮与南海的相互作用是海洋学研究中的一个悬而示决的课题。黑潮在离开吕宋跨越巴士,巴林塘等海峡时作用于南海,虽然以往对黑潮通过吕宋海峡侵入南海东北部有过若干研究,但未曾有过黑潮分离涡旋进入南海的观测报道。在1994年9月初。我们在南海东北部大陆坡外首次捕获一反气旋型的黑潮分离流环,本文报道此次观测结果。该流环为中心位于21°N,117.5°E,直径约150km,垂直尺度超过1000m的反气旋;  相似文献   
67.
南海环流动力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40,自引:9,他引:31  
南海的环流复杂,但通过近20 a来的研究工作,国内外学者对此已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本文就南海环流框架性的问题,综述了有关的文献,认为对南海上层海洋三方面的环流分量的驱动机制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三方面分别是:(1)准季节性风场;(2)黑潮向南海的净输运;(3)黑潮向南海的涡度平流输送.但是对这些驱动的时空变化仍相当不清楚.三者皆增强了南海北部的海盆尺度气旋式环流,其强化的西南向西边界流靠近东沙群岛,建议称为“东沙海流”.没有水文证据显示黑潮水是以分支形式进入南海,其向南海的输运也不可能主要通过中尺度涡过程,具体机制有待研究.每年在南海生成的中尺度涡平均约有10个,风场与沿岸地形所生成的强风应力旋度可能是其主要的驱动机制.作为框架性的认识,也有三方面的工作进行得较少,即:(1)吕宋海峡的上层水交换;(2)南海的中尺度涡生成机制,虽然强风应力旋度及前述的第三种环流驱动机制也有中尺度涡伴生;(3)自吕宋海峡进入的深层水对南海上层海洋环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ON THE SOURCES OF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istorical hydrographic data across several sec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nd Taiwan Strait have been reconsidered. The year-around existenc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rm Current (SCSWC) along the shelf break off the Guangdong coast and the seemingly year-around southwestward current to the east of SCSWC are both evident in the data. The data also showed that the northward current in the Taiwan Strait seemed to be the extension of SCSWC.A barotropic numerical model is employed to explain some of the observed features. Reasonable simulation of the circulation in the northeast part of SCS has been found.  相似文献   
69.
象山港盐度分布和水体混合I.盐度分布和环流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81—199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象山港与混合密切相关的盐度分布和环流结构,并对盐度锋面出现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盐度受长江冲淡水活动影响较大,冬、夏口门附近盐度分别为24—25左右和31以上,湾顶附近盐度季节变化不大。冬季湾内盐度空间梯度较小。夏季湾内有两个盐度锋面出现,水体垂向略有层化但并无明显的跃层出现。此外,象山港狭湾内以重力环流为主,狭湾外以水平环流为主。  相似文献   
70.
根据1997年和1998年两次潍河河口水文调查资料分析了潍河河口的水文特征及建闸截流的影响。结果说明,潍河是一个M2潮占主导地位的不规则半日潮弱潮河口。上游建闸截流使得河口5、6月份的水温降低而盐度增高,并减少了口门内重力环流的出现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