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南海东沙东北部碳酸盐岩和泥质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发育.研究区内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AOM标志化合物,2,6,11,15-四甲基十六烷(Crocetane-Cr.)、2,6,10,15,19-五甲基番茄烷(Pentamethylicosane-PMI)和2,6,10,15,19,23-六甲基二十四烷(Squalane-Sq角鲨烷)的13C亏损强烈(δ13C值介于-74.2‰~-119.0‰PDB之间),表明碳酸盐岩形成于AOM,同时反映该研究区曾发生过强烈、持续的富CH4流体释放活动.柱状泥质沉积物中,AOM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硫酸岩-甲烷过渡带(SMI-Sulfate-Methane Interface)边界附近相对丰度高,SMI之上样品中含量低,或未检出,表明现代环境在SMI附近有大量嗜甲烷微生物生长,使得深部上升的甲烷被大量消耗,很少有甲烷逸出海底.AOM生物标志化合物可用来指示SMI边界.不同站位、不同岩性AOM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包括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反映了嗜甲烷古细菌组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对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4口钻孔(BY1、BY2、BY3、BY4)岩心沉积物中微体古生物的研究表明晚中新世以来该区沉积物中硅质和钙质生物组分丰度具有较大时间和空间变化。从时间上看,硅质生物在晚中新世—上新世几乎缺失,中更新世以来约40万年(0~24m)才较多出现,18万年以后繁盛,大于0.15mm粗粒级有孔虫在晚中新世期间丰度很低,而在更新世—上新世丰度很高;空间上的差异表现在不同的钻井岩心中生物丰度变化范围较大。根据硅质生物丰度变化可推测晚中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海水表层古生产力极低,而中更新世以来古生产力相对较高。南海北部钙质生物丰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陆源物质的输入量,在钻探区可识别2个可能具有不同物质来源的小区块,如BY1、BY2孔晚中新世—上新世陆源物质的输入量高于更新世,BY3和BY4孔更新世陆源物质的输入量高于上新世。2007年本区钻探结果揭示的一个令人惊奇和十分独特的现象,水合物以高达20%~49%饱和度状态分散在细粒沉积物(黏土粉砂)孔隙中,本研究发现这些矿层富含钙质生物组分(钙质超微化石和有孔虫),而硅质组分贫乏。由此初步推测,大量钙质生物组分的存在可能增加了黏土粉砂沉积物的孔隙空间,从而为大...  相似文献   
13.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是潜在的天然气资源, 研究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及其影响机制是当前国内外相关领域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大洋钻探204航次对东太平洋水合物海岭的钻探发现, 水合物海岭南峰地区不同构造部位中天然气水合物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中的分布、富集和产状是十分不均匀的. 以该航次初步成果为例, 分析和探讨天然气水合物的不均匀分布与它所赋存的"气-水-沉积物"动态体系中的几种主要因素的关系, 指出主要受到气、流体来源与流量变化、岩石学属性和特征、地质构造和古海洋环境变化、微生物活动等因素和营力的控制和影响. 有关分析是基于204航次对会聚板块边缘增生体钻探得到的启示, 当未来在世界各海域有更多钻探实际资料后, 有必要深入分析和探讨各海域不同构造环境下, 如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与"气-水-沉积物"动态体系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北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亦即中生界—新生界界线,是全球最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塔里木盆地北缘的这一界线,由于上白垩统是否存在、巴什基奇克组和塔拉克组的时代等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一直悬而未决。本文通过对巴什基奇克组和塔拉克组首次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化学地层学及事件地层学等的研究,确定了本区上白垩统的存在,并将白垩系—古近系的界线置于巴什基奇克组与塔拉克组之间。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表层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北部滨海湿地49个站位表层土壤样的稀土元素(REE)分布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笔者认为:研究区表层土壤ΣREE含量为143.14~251.78mg/kg,平均含量为182.98mg/kg;REE分馏程度均低于黄河流域沉积物和长江流域沉积物的REE分馏程度;研究区δEu和δCe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沉积物亦有一定差异。REE经球粒陨石和北美页岩标准化后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与现代黄河流域沉积物的REE总体配分曲线相近,但其REE的总体含量均高于黄河流域沉积物中REE的含量,尤其HREE更为明显;不同植被区,表层土壤中ΣREE、LREE平均含量均为芦苇地<光滩<柽柳地<翅碱蓬地,而HREE平均含量为芦苇地<翅碱蓬地<柽柳地<光滩,其分馏程度芦苇地<光滩<柽柳地<翅碱蓬地,δEu和δCe平均值亦相对较低,推测可能在湿地,特别是芦苇地里REE更多地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16.
对2006年“海洋四号”在南海北部陆坡和深水冷泉活动区获得的两个重力活塞岩心中微生物丰度变化和甲烷浓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直接计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冷泉微生物细胞形态有多种类型,但常见和占优势的是杆状、球状和链状。微生物丰度随不同站位和深度变化于106-105细胞个体/g之间。甲烷浓度高异常站位的微生物丰度大于甲烷浓度低的站位。在同一岩心中,微生物的丰度变化也和甲烷浓度变化相吻合,甲烷浓度高,微生物丰度大,反之亦然。该结果表明了冷泉微生物对沉积物中甲烷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7.
苏新 《现代地质》2000,14(3):247-254
对北大西洋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深海钻探和大洋钻探计划 664、 659、 60 8、 60 9、 61 0共5个站位中的上新世以来钙质超微化石组合演变历史进行了研究。该化石组合的主要分子为Reticulofenestra和 Gephyrocapsa属的一些种类 ,以及 Pseudoemiliania lacunosa和 Emiliania hux-leyi两种。通过对该化石组合的定量分析 ,识别出该化石组合自上新世至全新世的 8个演化阶段。每一阶段的超微化石组合都具有独自的特征优势分子以及相应的地理差异。老优势种不断被新兴的优势种所取代 ,上新世的 Reticulofenestra被第四纪的 Gephyrocapsa所替换 ,Emilianiahuxleyi是现代海洋超微浮游生物的优势种。第四纪超微化石组合演化的特点还在于 ,其优势种由 P.lacunosa与 Gephyrocapsa属中一些种的频繁交替取代 ,并显示出比上新世化石组合明显加快的演化速度。根据这些变化可推知该组合的演变过程 :在上新世期间 ,由中新世延续来的分子 (如 Reticulofenestra,Discoaster和 Sphenolithus属 )的逐渐衰退和上新世新生分子 (如 P.lacunosa种和 Gephyrocapsa属 )的逐渐兴起 ,以及第四纪 Gephyrocapsa属内的迅速演化。这些演化过程导致了该化石组合的主要成分随时间迁移而不断更新。由组合中不同优势种及常见分子生态习性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18.
国外海洋气水合物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苏新 《地学前缘》2000,7(3):257-265
海洋水合物是未来的新型海洋天然气能源,文中简要介绍近年来国际大洋钻探项目在北美陆坡布莱克海岭和由德国Suess教授等人在东太平洋水合物海岭对海洋气水合物的勘察、取样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主要新进展和成果。1995年ODP164航次在北美陆坡的布莱克海岭的997站位通过钻探取到3块块状气水合物和一些气水合物小碎块。德国E.Suess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在东太平洋的水合物海岭于1996年和199年在约800m水深下的海底浅表深积物取到了大量的层块状气水合物。他们的研究表明,布莱克海岭和东太平水合物海岭的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气体均来自细菌对CO2的分解结果,164航次995,997两上站位较明显的BSR均与其下浮沉积物来自细菌对CO2的分解结果。164航次995,997两个站位较明显的BSR均与其下伏沉积物中所饱  相似文献   
19.
南海神狐海域含水合物层粒度变化及与水合物饱和度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沉积物粒度与水合物饱和度的关系,对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区2个获取水合物的钻孔岩心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及粒度与水合物饱和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含水合物沉积物具有粉砂含量72%~82%、黏土含量小于30%、砂含量一般小于10%的基本特征,其中粉砂中以8~32和32~63 μm粒级的中细一粗粉砂占优势;该特征与上下不...  相似文献   
20.
在收集整理国际大洋钻探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进行了总结,包括钻探船、取心设备和取心作业.并结合我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特征,对未来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取心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