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胡波  刘中刚 《地下水》2022,(3):70-74
安徽省淮河流域覆盖淮南、淮北、蚌埠、阜阳、宿州、亳州、六安和合肥9个省辖市的47个县、市、区,省内流域面积6.7万km2,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能源工业基地,又是淮河行蓄洪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通过对区域地下水开采历史、开采现状、开采程度与潜力进行分析,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结果表明:安徽省地下水开采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北地区,大部分时期其地下水开采量占全省地下水开采量95%以上。从2018年数据分析看,安徽省的地下水开采集中在淮河流域,开采量为28.82亿m3,占全省开采量的96.65%;淮河流域的淮河以北地区地下水开采量为27.52亿m3,淮河以南地区开采地下水1.3亿m3,是安徽省地下水开采最为集中的地区;流域内地下水开采主要类型为孔隙水,其次为岩溶水,裂隙水最少;广大农村地区地下水的开采以分散开采为主,而城镇以集中开采地下水为主;尽管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总体不高,但局部集中大量开采或疏排中深部孔隙水或岩溶水,引发了地面沉降和岩溶塌陷等地下水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通过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62.
结合某船舶研究所的拖曳水池轴线定位测量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解决了280m长的拖曳水池轨道轴线平行度公差不超过2mm、高程公差不超过1mm的技术问题,为轨道的安装和使用提供了测绘保障。  相似文献   
163.
大气消光系数的测定是天文观测台站一项很重要和基础的工作.介绍了利用新建的2.4 m望远镜在高美古观测站开展的消光系数测定等定标工作的初步结果.利用2009年4~5月对Landolt标准星场的2次测光观测,分别给出了UBVRI 5个波段的消光系数.此外,对该站点大气消光的成分情况进行了探讨.给出的结果与数年前高美古观测站选址时得到的大气消光系数基本一致,并与其它一些知名天文观测台站的消光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4.
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4—2007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态站实测土壤热通量、辐射等资料,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表层热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与总辐射、净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导热率越大,热量传输就越快;热容量越小,热量传输也越快,造成土壤热通量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所以黄绵土和紫色土的表层热通量日较差最大(220~280 W.m-2),高寒草甸土和水稻土最小(55W.m-2);季节变化中土壤表层热通量的年较差变化范围在12~28W.m-2之间,灰漠土最大,为28W.m-2,热通量年较差从大到小依次为灰漠土、黄绵土、盐碱潮土、红壤土、紫色土、沼泽土、水稻土和高寒潮土,高寒潮土最小,为12W.m-2。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与总辐射、净辐射呈正相关关系,但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热通量在12:00(地方时)所占净辐射的比例各不相同,高寒草甸土最小,约为8%;黄绵土最大,为38%,多数土壤的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在15%~20%之间,这充分表明不同土壤类型表层热通量的传输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5.
北京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冬季一次典型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探索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对2005~2009年能见度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能见度年均值为10.17 km,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69 km· a-1(决定系数R2=0.99,显著性水平P<0.01),同时霾天数则逐年下降,细颗粒物浓度的降低是能见度好转的主要原因.能见度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66.
Zn3(PhCH=CHCOO)6(phen)2.H2O晶体具有与锰氧化物及锰氢氧化物类似的微结构,在生成环境与晶体化学微结构方面有明显的环境属性,是一种新生环境矿物.为研究其纳米晶结构、最佳纳米尺度和环境矿物属性,在溶液法合成该配合物晶体的基础上,采用纳米晶参数计算方法,对该配合物纳米级微粒的晶胞数、原子数、表面原子数和表面活性随微粒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对比锰氢氧化物结构,发现该配合物晶体活性、表面效应与颗粒尺度有密切关系,内部结构具有鲜明的环境属性.结合晶体颗粒的比表面积与总原子数相对颗粒尺度的变化关系,理论上确定了该颗粒最佳纳米化尺度为138nm,为此类物质纳米晶在环境方面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7.
利用2005~2011年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三江平原地区光合有效辐射(Qp)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总辐射(Rs)比值(Qp/Rs)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Qp与Rs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特征;Qp日累计值的变化范围为60.47~0.11 mol m-2 d-1,年均值为23.76 mol m-2 d-1。Qp/Rs的变化范围为1.52~2.07 mol MJ-1,年均值为1.91 mol MJ-1。Qp/Rs和Qp季节变化一致,两者都是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通过利用2011年的Qp观测数据、大气质量数与晴空指数的相互关系,建立了适合于估量三江地区Qp的经验方程,估算值与观测值的相对误差在5.7%以内。  相似文献   
168.
浙江40℃以上酷热高温天气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巧红  胡波 《浙江气象》2009,30(1):7-9,18
对浙江1951-2007年40℃以上的酷热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浙江40℃以上高温出现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年平均4.1天。酷热天气的高发区位于杭州西南部、丽水的中东部、金华及台州的西部地区。从7月上旬到9月上旬的各旬都能出现持续性40℃以上的酷热天气。1956-1971年、1988-2007年是两个酷热高温频发阶段。根据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区域性酷热天气的环流形势可分为4个类型:(1)副热带高压588线控制(占64.7%)、(2)副热带高压588线边缘(占13.2%)、(3)584线控制(占19.1%)和(4)584线北部边缘(占2.9%)。  相似文献   
169.
膨胀土中原生裂隙面的存在往往导致膨胀土边坡的失稳。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膨胀土进行裂隙面强度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裂隙面中填充的灰白色粘土的含水量远高于两侧不含裂隙膨胀土的含水量,裂隙面的峰值强度不仅远远小于不含裂隙膨胀土的峰值强度,而且也小于不含裂隙膨胀土的残余强度。  相似文献   
170.
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主要取决于地震动特性、地基土特性以及结构特性.本文以某核电站反应堆厂房结构为对象,研究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不均匀地基土对核反应堆地震响应的影响,包括核反应堆和地基的最大加速度、楼层最大相对位移以及楼层多阻尼反应谱.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使用SUPERFLUSH/2D软件,地基模型由ANSYS建模;核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