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从定量古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和古生态学的资料,对介形类的优势分异度H(s)和古湖泊水深D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拟合,并得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古近系东营三角洲地震资料和沉积资料验证这种对应关系的可信性,因此利用定量计算的介形类优势分异度值可以较准确确定古水深。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沉积时期为例,恢复了三个亚段沉积时期的古水深,并做出了平面等值线图。结果表明,东营凹陷的古水深由大到小依次为中亚段沉积时期、下亚段沉积时期和上亚段沉积时期。湖泊古水深的定量恢复,对于含油气盆地的油气生、储、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2.
第8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05年2月17~2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论文摘要集和野外地质旅行可以看出: 遗迹化石正确的分类命名及其形态功能和生态环境再造仍然是遗迹学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常见和复杂遗迹化石的精细研究和重新解释将导致遗迹化石指示古环境和古生态意义的重大变革,遗迹化石特征的实验模拟和实证观测是定量解释造迹生物行为习性和生态环境意义的有效手段,许多鲜为人知或被忽略的问题和现象走进遗迹学家的视野, 陆相遗迹化石群落与遗迹组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遗迹组构的岩心成像技术和三维模拟在油气勘探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学科交叉融合和高新技术测试方法的引进是遗迹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13.
滇西地区壳体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演化与运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壳体大地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滇西三江地区的基本地质事实,对前人的观点进行重新认识和修正,首次提出了该区迄今最全面、最系统的壳体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将其细分为4个壳段,11个次级单元和3个挤压聚合带,从新的角度揭示了该区区域地质构造的时空演化规律,为区域成矿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4.
胡斌  付山岭 《西北地质》2011,44(2):117-123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已经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理论的交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油气藏与内生矿床的形成过程在物源条件、运移机理、聚集条件和保存及分布规律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对比研究二者的形成过程,可有效揭示二者之间相似性,进而为其理论交叉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笔者分别从物源、运移、聚集、保存及分布规律等方面对内生矿床(以热液型矿床为例)与油气藏的形成过程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其差异性和相似性,并简单分析其在具体找矿过程中的应用,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15.
某深切峡谷区地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某深切峡谷岸坡中由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得到的实测数据,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地应力场的总体变化特征以及地应力与高程、水平埋深、垂直埋深、剥蚀厚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在近于平行河谷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河谷现今地应力场仅存在应力降低区和应力相对平稳区的特殊变化特,并分析了坡中引起地应力方向变化及量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次级地质构造和岩体局部的模量值,同时证实了河谷底部水平应力的变化基本服从布林-哈盖模型。  相似文献   
216.
河南济源晚三叠世—中侏罗世陆相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斌 《地层学杂志》1991,15(1):48-52
<正> 河南济源西承留一带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化石丰富。60年代,河南省地质局石油队和区测队等做过区测工作,建立了地层系统。1979至1985年,笔者等在“河南省中生代含煤地层及找煤方向”课题研究时,研究地层的岩性及化石群特征,将本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自下而上分为椿树腰组(T_(3ch)~1)、谭庄组(T_(3t)~2)、鞍腰组(J_(1a))、杨树庄组(J_(2y))和马凹组(J_(2m)),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17.
痕迹组构的概念、型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扼要介绍和论述了痕迹组构的概念、复合型式、痕迹分层、梯阶类型或结构模式以及痕迹组构的一般描述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218.
利用FLAC3D的内置fish语言基于强度折剪法对其进行了二次开发,编制了滑坡体安全系数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实例,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已知滑动面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中,得到滑坡体天然状况下的二维、三维安全系数,同时对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对比并分析了传统极限平衡法和FLAC3D强度折减法的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利用二维FLAC3D强度折减法计算的滑坡安全系数略高于传统极限平衡法;②利用三维FLAC3D强度折减法所得滑坡安全系数略高于二维FLAC3D的计算结果;③滑坡安全系数都是随着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变化对三维FLAC3D强度折减法比二维求解安全系数影响更大一些。然后模拟了滑体在天然条件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滑动方向,并得出天然状况下滑坡整体基本稳定,仅滑坡后缘可能出现局部失稳的分析结果。同时探讨了三维FLAC3D模型建立过程中滑坡外围不动体及滑带以下基岩所取范围大小、网格剖分粗细程度对计算安全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9.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市纪委派驻市国土资源局纪检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章党规党纪为遵循,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标尺,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明纪律规矩,大力推进有自身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持之以恒高压惩贪治腐,推进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为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和纪律作风保障.  相似文献   
220.
节理控制的降雨入渗通道对黄土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节理控制着黄土开挖边坡地表径流的主要入渗通道,在降雨作用下黄土节理将逐步发育成大的入渗通道,加剧了黄土开挖边坡的破坏.通过野外现场地质调查,统计黄土开挖边坡的节理裂隙、入渗贯穿通道分布状况,得出不同开挖边坡高度的入渗通道间距与开挖边坡高度高斯拟合关系式;根据入渗通道分布关系式,概化建立降雨入渗通道的演化数值分析模型,利用岩土工程软件Flac3D模拟分析山西忻州河曲运煤大道黄土开挖边坡在降雨状况下入渗通道发育过程,分析了40mm/d、80mm/d、120mm/d三种降雨工况下降雨24h的入渗通道演化过程及开挖边坡破坏程度,以及降雨对黄土开挖边坡的影响;指出在降雨作用下入渗通道在坡高60m左右破坏严重,坡高高于此高度应注意入渗通道的剧烈扩展并加以防治.借用野外统计、调查结果概化建立入渗通道扩展演化数值模型,可以为工程地质条件相同黄土开挖边坡地区降雨作用下稳定破坏分析以及防治提供一种有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