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301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等人曾提出用n—辛苯胺(OA)富集铂族金属时指出,惰性稀释剂中的OA能够在酸性介质中萃取钯和铂,在中性介质中以配位—溶剂化方式萃取铑。3(5)—甲基吡唑由盐酸溶液中萃取钯和铑。在吸着剂上吸着铂族金属,是基于苯乙烯和3(5)—甲基吡唑的共聚合物,同铂族金属形成以M-N键的化合物。显然,芳香胺对铂族金属具有一定的特效性。由脂肪胺转变为苯胺和杂环芳香胺时氮原子得更“软”。铂族金属多与“软”配位体结合。  相似文献   
82.
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中的基本地貌类型及划分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地貌类型划分是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试点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数据,根据地貌划分基本原理,将陕西省划分为6个典型地貌区。探讨省域地貌区域划分的方法和指标,确定符合陕西省地方特点的地貌类型系统,并介绍根据省域地貌特点选取划分指标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完成陕西省基本地貌区域的定量划分,并从划分成果的位置关系、统计数据和形态成因等方面讨论划分方法和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3.
通过野外监测系统获取的试验数据,对拐子湖地区2011年4月份一次强沙尘暴过程中贴地层微气象要素和输沙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大气高温干燥,地表高温低湿、气压下降,风速增大是沙尘暴来临的前兆;沙尘暴过程中风向和风速相对稳定,气压、水汽压和相对湿度都会明显下降;地温下降速度较慢,土壤湿度略有上升;输沙量主要集中于距地表50cm以内高度层,在0-20cm高度层里输沙量呈增大趋势,20cm以上随着高度升高含沙量逐渐下降;跃移沙粒输沙量的空间分布与风向频率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蠕移输沙量的方向分布比较复杂,同风向分布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对沙尘暴预报和沙源区的防风治沙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利用贵港市国家一般气象站1962-2011年0-20cm的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地温标准差等方式分析研究贵港市近50a浅层地温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5.
利用甘肃省河西地区17个风塔观测资料和风向风速标准差法,计算了风塔处的下垫面粗糙度,并与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中使用的粗糙度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式中使用的粗糙度值和实况具有一定差异,其使用的粗糙度定义方案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下垫面粗糙度和非均一性特征。差异最大出现在草原下垫面上,可达375%,且差异程度随下垫面植被复杂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86.
兰州站气候资料序列均一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资料的均一性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前提条件。以兰州站为例,应用SNHT方法对该站的气候资料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首先对降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几个气象要素进行非均一性检验,然后根据历史台站沿革等元数据信息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兰州站平均风速资料与其邻站相关系数低,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降水、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与邻站的相关系数都达到99%的显著水平,且都存在不均一性,其原因主要有台站的迁移、仪器的更换、统计方法的变化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完整详细的元数据信息是均一性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7.
针对传统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管理和共享面临的问题,以镶嵌数据集的影像管理模式为基础,提出了一套海量遥感影像管理平台建设方案,设计了多源海量遥感影像存储、管理、查询以及利用服务,实现了多源海量遥感影像管理与分发。  相似文献   
88.
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下二维广角地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油田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发育,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很难得到高速玄武岩下的地震反射。分析研究表明,广角地震有利于玄武岩下的地震成像。通过综合正演和实际地震数据完成了广角地震资料的处理,获得了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下的反射地震信息。在开展广角地震波场的识别和利用研究过程中,从正演模型出发,探讨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高速层对地震波场的影响,并针对靶区资料讨论了如何识别广角地震信息。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做精细的分析和处理,最终完成了高速玄武岩下地震资料的成像。  相似文献   
89.
索家沟银铅锌矿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一新发现的矿床,据现有钻探工程初步估算银金属量1404t,平均品位为232.99×10~(-6);铅+锌的金属量28万吨,平均品位为4.70×10~(-2)。银达到大型规模,铅+锌达中型规模。对该矿床的矿石样品进行了光薄片鉴定及化学全分析、光谱全分析、组合分析测试等研究工作。研究表明:矿床的有用元素为Ag,共(伴)生Pb、Zn;银与方铅矿、闪锌矿密切相关,多分布于闪锌矿及方铅矿间隙内,少部分包裹在方铅矿、石英中;成矿可分为两期(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期)。矿床成因为与燕山期酸性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90.
索家沟银铅锌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阴山隆起东部。银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玄武岩覆盖层下北西向断裂构造带及燕山晚期酸性岩体上侵形成的张裂隙内。据现有钻探工程初步估算银金属量为1 404 t (大型);铅+锌28万t (中型)。在分析索家沟银铅锌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及物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矿与燕山期酸性火山--侵入活动有关,属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型银铅锌矿床,并进一步指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