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514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射线追踪是地震波走时层析成像的基础,射线空间位置的准确性及射线走时的精度决定了层析成像的可靠性.本文根据哈密尔顿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程函方程解稳定性的特性,采用辛几何算法(SAM-Symplectic Algorithm Method)及二维三次卷积插值技术进行地震波射线追踪.由于采用了SAM算法,保证了地震波波前精度,提高了射线空间位置的准确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SAM既能保证哈密尔顿系统的稳定性又具有运算速度快的特点,提高了射线追踪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2.
煤岩吸附二氧化碳气体的CT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工业CT技术及应变测量研究不同气压下煤岩的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性质。研究发现:煤样的应变随吸附时间和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且在不同方向是不同的,吸附气体导致煤样孔隙率增加;煤样CT图像的灰度均值和灰度标准差随吸附时间和气体压力的增长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结果表明:吸附二氧化碳导致煤样总体发生膨胀变形,这为吸附提供更多的孔隙表面积而使吸附气体量增加,含气煤样的密度也因此而增大;气体吸附导致的煤样密度均值增加的效应大于体积膨胀导致的煤样密度均值减小的效应;吸附使煤样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3.
利用2D/3D地震数据及钻井资料,详细解剖了晚中新世以来构造-沉积背景对琼东南盆地大型轴向峡谷体系形成和演化的控制.晚中新世以来的大规模海平面下降导致了陆坡区的沉积物易发生失稳,从而为中央峡谷体系沉积充填提供了物源.峡谷内部的2套沉积物:浊流沉积体和块体搬运复合体,分别来自西北部物源和北部物源,不同部位沉积物供给能力的差异,导致峡谷内部表现出不同的充填结构和样式.11.6 Ma时期构造变革事件为峡谷的形成提供了构造背景,盆地东部形成的轴向"限制型"小型盆地可视为中央峡谷体系的雏形.5.7 Ma时期红河断裂带右旋走滑的活动,将增强莺-琼盆地交界处沉积物的水动力条件,并向浊流发生演变,形成深水浊积水道.南部隆起的存在对峡谷内部充填沉积物起到了"遮挡"的作用.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因素所引起的强烈沉积物供给和盆地东部特殊的地貌特征,引起了中央峡谷体系的"回春",大量垮塌沉积体的发育将进一步加剧峡谷的"负地形"特征.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自西向东不同区段的主控因素存在差异:西北部物源的供给和红河断裂带在5.7 Ma时期的构造活动控制了头部区域浊积水道的形成和发育;西北部物源、北部陆坡的沉积物供给、构造地貌特征等,控制了峡谷自西向东的运动,并影响了峡谷内部的充填结构;盆地东部11.6 Ma时期的构造变革和长昌凹陷有限的沉积物供给能力是盆地东段中央峡谷体系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64.
撞击坑是太阳系内大多数类地行星表面的一种重要地质过程,文中介绍了撞击坑形成的机制和撞击坑研究中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介绍模拟撞击成坑过程的基本理论与策略,着重指出状态方程在数值模拟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相对于客观世界物质复杂多样,在撞击坑数值模拟中仅有少数物质的状态方程,因此在研究中不可避免地使用其他物质的状态方程进行替换。详细阐述了状态方程替换的概念和原则,即它们的雨贡纽曲线必须相似。其次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这种替代过程对物理属性以及溅射速度的影响。最后,开展两个小型撞击坑的数值模拟,靶区分别使用花岗岩和石英岩,模拟结果显示了两次模拟中的峰值压力、温度以及密度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种分析能够有助于行星科学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目前从月球、火星以及其他星体正在获取越来越多数据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5.
通过定量分析浙闽地区三个典型剖面(浙江象山石浦、松阳枊城下湖源及福建武夷山崇安) 的暗色岩系沉积期的孢 粉化石,研究了早白垩纪浙闽地区的古气侯特征。研究表明,石浦地区孢粉中Pinuspollenites,Podocarpidites,Celtispollenites 和Ulmuspollenites 含量最多,下湖源地区孢粉以Pinuspollenites,Gleicheiniiidites,Classopollis 和Deltoidospora 为主,崇安地区 孢粉以Classopollis,Tracheid,Pinuspollenites 和Podocarpidites 为主。孢粉化石组合表明,石浦地区为亚热带潮湿气候,气候 变化较小;下湖源地区为亚热带潮湿-半潮湿气候,并出现一次变热变干事件;崇安地区为亚热带半干旱气候,但发生过 数次干旱与潮湿交替的气候波动。总体而言,早白垩纪研究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潮湿、干旱交替变化、自东而西越来 越干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6.
应用Adobe Photoshop定量分析岩石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石薄片定量研究中常用的有肉眼估计、比较图表估计、数点法和图像分析四种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方法,但Adobe Photoshop比一般的图像分析软件更能迅速、详细和准确地对岩石结构进行定量。其原理是利用Photoshop软件强大的选取功能,对各结构组分进行精细选取,查看选区像素值和总像素值的比值即可得到各自所占百分含量。因此,能定量分析碳酸盐岩中的颗粒、胶结物和孔隙含量,及各种矿物含量和各类孔隙的面积百分含量,继而可定量化分析碳酸盐岩的成岩和孔隙演化历史。其它岩石类型与此类似。川东北PG2井的实例分析表明,Photoshop定量分析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岩石结构的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7.
MC-ICP-MS高精度测定Li同位素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浓度Li元素标准样品和K、Ca、Na、Mg、Fe单元素标准样品的混合溶液为研究对象,采用3根阳离子交换树脂(AG 50W X8,200~400目)填充的聚丙烯交换柱和石英交换柱对Li进行分离富集,淋洗液分别为28 mol/L HCl、015 mol/L HCl以及05 mol/L HCl 30%乙醇,淋洗液体积小,仅为38 mL。分离回收率高,均大于976%。国际标样AGV 2(相对于IRMM 016)、BHVO 2(相对于IRMM 016)和IRMM 016(相对于L SVEC)的δ7Li值分别为(513±094)‰(2σ,n=10)、(408±060)‰(2σ,n=4)和(0038±073)‰(2σ,n=10),与前人分析结果吻合,分析精度与国际同类实验室水平相当。并对比了马里兰大学同位素实验室和笔者实验室对同种岩石矿物样品的分析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此外,对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准标样NKT 1霞石岩(相对于IRMM 016)给出了定值,δ7Li值为(871±046)‰(2σ,n=4)。因此,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天然样品的Li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168.
基于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京津冀和长三角1980年以来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都在不断加深.京津冀地区,1980-1992年,北京与天津、北京与河北间都不存在Granger关系,天津和河北不存在协整关系;1993-2004年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不断加深,北京是河北、北京是天津的Granger原因;长三角地区,上海与江苏不存在协整关系,1980-1992年,上海与浙江、江苏与浙江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而在1992-2004年,上海与浙江、江苏与浙江均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9.
悬浮泥沙的光学特性是影响内陆湖泊水色遥感的重要因素。利用光谱吸收衰减仪(AC-S)测得水池中悬浮泥沙浓度为2.13~1 442.40 mg/L的水体光谱吸收。在蓝、绿和红光波段,悬浮泥沙水体的平均比吸收系数分别为0.0161±0.0039 m2.g-1、0.0071±0.0020 m2.g-1和0.0025±0.0007 m2.g-1;指数拟合获得的Sm*值为0.0098±0.0011 nm-1,利用其模拟的比吸收光谱与实测光谱吻合效果较好,说明该Sm*取值对悬浮泥沙水体比吸收光谱的曲线斜率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建立了悬浮泥沙水体吸收系数a(440)m与其浓度的关系模型,R2达0.947,拟合精度较高;然而比吸收系数a*(440)m与泥沙浓度几乎无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内陆水色遥感分析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参数保障。  相似文献   
170.
抛石爆破挤淤的过程主要分为4步。第1步是直接进行抛石挤淤;第2步是在堤头前方的淤泥内进行首次堤头爆破,
使淤泥的强度降低,抛石和淤泥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抛石向淤泥内滑移和下沉,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第3步是补填后再次进行爆
破,并依次循环;第4步是每50m进行一次侧爆。通过改变淤泥强度的方式来代替爆破作用,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这4个
过程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挤淤效果的预测。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理论预测与钻探、探地雷达实际检测结果的对比,证
实数值模拟的结果是正确的。模拟结果表明经过抛石爆破挤淤4个步骤的处理,抛石最终会形成稳定的马蹄形海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