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11.
Milov.  D 胡克 《世界地质》1991,10(1):101-102
Serbo-Macedonian地体(SMM)代表着Vardar洋壳东缘的最外侧部分,由先寒武系至下古生界不同种类的变质岩石组成。根据其成分和变质程度,该地体可分为两套杂岩(Dimitrijevic,1967): (1)SMM下部杂岩,包括片麻岩(主要成分)、云母片岩、斜长角闪岩、榴辉岩和石英岩; (2)SMM上部杂岩(或Vlasina杂岩),分布局限,由绢云绿泥片岩、变基性和变火山碎屑岩组成。由于SMM地体对南斯拉夫地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关于这些岩石的变质作用近  相似文献   
112.
四年一度的国际地质大会(IGC)可以称为“地球科学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各国学者会聚一堂,盛况空前,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当前地学研究的水平和最新动向。 1 大会概况本届地质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历时11天(8月24日至9月3日),与会者来自世界各地85个国家和地区,共4500人左右。其中日本学者人数最多(1700人),其次为美国、  相似文献   
113.
高压,特别是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折返机制与构造模式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构造难题。近年来随着超高压变质岩石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思路来考虑这些特殊岩石的构造折返与剥露问题,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构造模式。笔者依据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出露的大地构造背景,讨论和评述了洋壳俯冲带、陆-陆碰撞带的几种构造模式,讨论了与之有关的若干基本问题,并提出了关于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剥露构造模式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4.
选取辽宁盘锦双台河口滩涂翅碱蓬生长消亡区的20个土壤样本点,比较其与翅碱蓬生长繁茂区的11种微量元素含量,并对其变化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双台河口滩涂土壤中含量变化显著的微量元素为Mn、Zn和Rb。通过这3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其含量变化趋势大体上是减少的,且距离拦海大坝越近,含量越高,距离拦海大坝越远,含量越低。研究区河口底泥中Mn、Zn和Rb的含量分别占研究区滩涂土壤中的47.6%、64.3%和78.5%,表明了研究区滩涂土壤中3种元素主要是由河口地区的沉积物带来的。河口地区水中的沉积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河水携带的泥沙颗粒直接在河口地区沉积形成;另一部分是由河水携带的大量胶体,在入海口处产生胶凝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15.
基于1987年和2000年遥感数据,提取了红海滩碱蓬空间分布特征信息,以景观破碎度、斑块分形维数等作为评价指标,结合区域GIS数据,对比研究了区域内碱蓬景观的空间变化特征,分析了其消长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碱蓬退化严重,总面积从356.74hm2退化到103.51hm2,退化了253.23hm2,退化速率为19.48hm2/a;(2)碱蓬的消长主要受控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水量、水质控制与直接占地两种途径作用于碱蓬;(3)三角洲水库以南地区生成的翅碱蓬应首先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16.
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河下游入海口,该地区湿地发育,区域内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多样。本文基于5个不同时相的Landsat卫星系列TM、ETM和OLI-TIRS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法对影像进行分类处理,然后结合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84—2013年期间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84—1992年期间芦苇沼泽和养殖水域大面积增加,天然水域和滩地大面积减少,养殖水域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1992—2000年期间耕地和滩地面积快速增长,天然水域和芦苇沼泽面积快速减少,研究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2000—2007年期间,养殖水域大面积增加;2007—2013年期间,城建用地大面积增加。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LUCC受多种因素影响,人口、经济和政策等是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期各社会经济因素对LUCC的推动作用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