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篇 |
大气科学 | 6篇 |
地球物理 | 30篇 |
地质学 | 149篇 |
海洋学 | 17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26篇 |
自然地理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加权平均温度(Tm)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关键参数,影响着水汽反演的精度。针对传统的Bevis模型运用在中国区域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新的增加时空参数的Tm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2013—2015年中国86个探空站点的探空资料,分析了Tm的时空特征;然后根据2013年站点资料,利用线性回归建模方法建立了中国区域的Tm单因子回归模型和增加了时空参数的Tm多因子回归模型,并利用2014—2015年的探空数据进行验证。Tm单因子回归模型和Tm多因子回归模型的精度分别为3.1 K和2.6 K,比Bevis模型(精度3.3 K)分别提高了约6.0%和21.2%。考虑到季节对Tm的影响,将Tm多因子回归模型按季节分段,得到按季节分段的Tm多因子回归模型,其精度与Tm多因子回归模型大致相当,但能更细致表达出不同季节Tm的精度情况。结果表明增加了时空参数的Tm多因子回归模型更加适合中国区域的加权平均温度Tm的计算。 相似文献
43.
煎茶岭金矿床位于勉略宁三角区东北缘,矿体产于环绕超基性岩体分布的含金蚀变带中,属蚀变岩型矿床。由于对其成矿作用认识分歧较大,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找矿勘探工作。从矿床地质特征入手,通过矿区岩矿石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硫、氢、氧同位素的测试分析,探讨其控矿因素和成矿机理。结果表明,矿床受叠加于接触带部位的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成矿不仅与超基性岩有关,而且与花岗斑岩关系密切。花岗斑岩的侵入引起超基性岩的彻底蚀变,同时导致原岩中的金等成矿物质被释放出来。矿石、蚀变超基性岩、白云岩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与花岗斑岩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说明花岗斑岩提供了成矿所需的硫;矿石氢、氧同位素组成介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之间,且多数样品聚集在雨水线附近,暗示花岗斑岩提供了初始热液,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大气降水不断加入,从而形成复合热液。鉴于矿床与花岗斑岩的密切关系以及铬云母化的产出特点,根据同位素年龄,认为矿床形成于印支中期—燕山中期。 相似文献
44.
首次对北山地区的乌珠尔嘎顺、额勒根、雀儿山、黑鹰山、狼娃山、明水和石板井等花岗岩体开展了高精度40Ar/39Ar同位素年代测定,共分析了10件样品,其中有6件获得了比较可靠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数据,基本能够代表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352.3±3.8Ma、271.76±0.88Ma、286.2±3.4Ma、272.0±4.7Ma、294.1±2.9Ma和255.2±4.1Ma;其他4件样品尽管受后期热扰动较为强烈,但是也能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年龄信息.另外,受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本文有6件样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Ar丢失,其中样品NSS01-13钾长石Ar丢失最为严重,不能获得可靠的年龄,其他样品发生Ar丢失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燕山期,少量在印支期.获得的这些40Ar/39Ar测年数据与已经发表的其他40Ar/39Ar测年数据记录下了北山地区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侵入活动事件.根据这些年龄数据,可以将北山地区自海西中期以来的岩浆活动归纳为5个阶段,分别是①330~360Ma,海西中期花岗岩类侵入活动;②270~310Ma,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三大板块碰撞的时间同期或稍晚的花岗岩类侵入活动;③250~270Ma,明显晚于主碰撞发生的时间,为海西晚期碰撞后花岗岩类侵入活动;④210~250Ma,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⑤169~195Ma,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其中270~310Ma同碰撞期花岗岩类最为发育,分布范围最广.尽管北山地区从前寒武纪到燕山期花岗岩类均有产出,但是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海西晚期,反映了海西晚期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三大板块碰撞对接的构造事件.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类可能是在统一大陆形成之后由陆内强烈活化形成的.北山地区花岗岩类的高精度年代学测量可以构筑本区花岗岩类时空演化的精细格架,对于重塑本区大地构造演化历史、指导区域金属矿床的寻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近些年随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开展,获取了大量表层土壤样品数据。然而,这些数据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即1∶50 000大比例尺表层土壤数据往往缺少成矿元素。鉴于土壤成矿元素含量对于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指示作用,尝试基于现有数据对大比例尺表层土壤成矿元素含量提供一个补全方案。以稀有金属铷元素为例,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把同一区域2 548组1∶250 000小比例尺表层土壤数据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用80%的数据进行训练建模,20%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变量重要性度量排序和构建学习曲线的组合方法优选了8种元素(K、B、Ni、V、Zn、As、Co、Cu)作为预测变量,模型对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拟合优度R2分别达到0.983 2和0.895 6,说明预测变量的优选方法是有效的。随后将1∶50 000表层土壤的上述预测变量数据作为输入变量导入模型中,得到预测的Rb元素含量,预测结果比较符合实际特征。本研究表明将大数据机器学习随机森林算法引入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空间定量预测具有可行性,可进一步拓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数据的服务应用维度。 相似文献
46.
47.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润生 陈微 杨苏明 张瑞江 葛大庆 张晓坤 张振华 王品清 郭小方 李丽 熊盛青 聂洪峰 梁树能 齐泽荣 杨金中 闫柏琨 赵福岳 范景辉 童立强 林键 甘甫平 《地质学报》2011,85(11):1699-1743
遥感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和视觉能力,以其宏观性、综合性、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已成为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监测和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分辨率(空间、光谱、时间、辐射)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光谱和干涉雷达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 相似文献
48.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特征及综合地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结合勘探实际,以钻井、测井等地质资料为主要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对象,以多学科的地质理论与技术方法为指导,结合盆地构造演化,通过对奥陶系不整合侵蚀面上下地层组合情况的深入分析,把印模法与残厚法结果有机结合,深入探讨了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的方法思路及其古地貌发育特征,探索了古地貌恢复的新方法--综合法,建立了解释和恢复古地貌单元属性的综合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奥陶系侵蚀不整合面上下的地层组合可以分别被划分为上薄下薄、上厚下厚、上厚下薄、上薄下厚4种基本型式以及上次厚下次薄、上次薄下次薄、上次薄下次厚、上次厚下次厚等8种子模型;相应的古地貌解释包括了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盆地3个二级古地貌单元以及残丘、台地、残台、阶坪、沟谷、浅洼、深洼等11个三级古地貌单元。岩溶高地出现于研究区西南角,分布局限;岩溶斜坡占据了研究区的大部分,其主力地貌单元为斜坡台地与斜坡阶坪;岩溶盆地位于研究区东部,其主力地貌单元为盆地浅洼。 相似文献
49.
如何确定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空间分布并对其进行资源量评价至关重要。瞬变电磁法是陆地金属矿床勘探的重要手段,但海底的崎岖地形、硫化物的复杂结构以及不稳定的近底观测条件为瞬变电磁在海洋中的应用提出了挑战。为验证瞬变电磁方法对热液区硫化物的勘探应用潜力,本文采用了有限元方法,结合大西洋洋中脊TAG热液区实测地形数据和硫化物深部剖面进行三维正演模拟,通过对比仪器在不同位置、姿态、离底高度的正演模拟结果发现:重叠回线探测装置在离底高度小于60 m时,可以有效探测到TAG丘体的高电导率异常。海底复杂地形以及仪器拖曳方式都会对二次场早期响应产生干扰,同时仪器姿态变化也会改变所探测到的响应,这表明,应结合研究区域的海底地形、仪器海底定位以及姿态数据才能更好的对实测瞬变电磁数据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50.
对测井信号的特征提取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利用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游程检验法,分析松辽盆地某井储集层测井数据的非平稳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混沌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最大Lyapunov指数提取。结果表明:储集层测井序列具有非平稳特性;最大的Lyapunov指数大于零,表明了储集层测井序列具有混沌特征。为此,储集层测井信息的提取可采用非线性混沌理论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描述测井信息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