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前对震中距在100km左右强地面振动衰减关系的研究有较大分歧,一些模型认为在这个距离附近地震波能量基本不随距离增加而变弱,而另外一些模型认为应该变弱。分歧的关键在于超临界距离上的SmS波能量是否比直达S波和面波强。2008年8月21日,云南盈江发生了MS5.9地震,此前在该地区发生过两次4级以上的前震,且震后发生一系列3级以上余震。畹町台位于离主震100km左右的近南方向,在切向分量记录到了该地震序列清晰的大振幅的SmS震相,其振幅是直达S波的2~5倍,说明在盈江地区超临界震中距范围SmS震相对强地面运动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通过对理论地震图的分析研究表明,SmS震相振幅的大小与当地地壳与Moho面的结构有关,对于地壳结构比较简单的地区,能在Moho面形成很强的反射波,这意味着当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在超临界震中距附近,地壳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SmS发育的地区,强地面运动主要受控于SmS波,由于SmS的振幅大、能量强,地面运动振幅会加大2~3倍,表明在超临界距离的地面振动衰减关系和超临界距离之外的衰减关系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2.
首都圈地区莫霍面起伏及沉积层厚度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和短周期记录提取了接收函数,用H\|Kappa叠加方法反演得到了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反演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莫霍面的区域构造方向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地壳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增厚,平均厚度为34 km.地壳泊松比分布呈现出分块的特征,泊松比高值区对应于岩石比较破碎的多条活动断裂带交汇区.而某些地区堆积有较厚的低速松散沉积层,其下的结晶基底介质速度相对较高,因此,该界面造成径向直达P波能量非常弱,而紧随其后的转换波能量较强,称其为首到波峰.通过正演计算,建立首到波峰和直达P波到时差与沉积层厚度的定量关系,从而可根据首到波峰相对于直达P波的时间延迟来快速判定沉积层的大致厚度.  相似文献   
43.
田建慧  罗艳 《地震》2019,39(2):110-121
本文收集了1976—2018年发生在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15°~55°N, 65°~125°E)的4303个地震震源机制解, 分析了该区震源机制解和P、 T轴空间分布特征, 并使用这些震源机制解, 反演得到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二维构造应力场分布。 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 云南大部、 青藏高原大部以及华北华南大部以走滑型应力性质为主,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控制着中国西部地区, 大量的逆断型地震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周缘和西域活动地块的天山地区。 青藏高原内部也存在正断型地震, 且应力场方向在26°N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位于青藏高原东构造线以南的滇缅活动块体, 最大主压应力σ1方向在大致100°E发生突变, 由以西的NNE方向偏转到NNW方向。 中国东部的东北块体到华北块体再到华南块体, 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有一个从NE向逐渐转变成EW向再变化到NW向的旋转趋势。 应力场总体结果表明, 中国东部应力场主要受到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对欧亚大陆俯冲的作用, 中国西部主要受印度板块向北碰撞欧亚大陆的影响, 块体内部相互作用、 块体与断裂带相互作用也对应力场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4.
大亚湾夏、冬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5-08和2015-12大亚湾海域的调查数据,对大亚湾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分布、多样性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夏冬两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39属102种,其中硅藻70种,甲藻27种,金藻和绿藻分别为2种,蓝细菌1种。浮游植物丰度夏季波动范围为(0.80~42.43)×10~6个/m^3,均值为10.70×10~6个/m^3;冬季波动范围为(0.13~43.80)×10~6个/m^3,均值为7.24×10~6个/m^3;浮游植物丰度组成夏季以硅藻为主,占总丰度的97.51%,冬季则以金藻和蓝细菌为主,占97.41%。夏季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柔弱拟菱形藻(Pe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和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冬季优势种为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和束毛藻(Trichodesmium sp.)。冗余分析显示,影响大亚湾浮游植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夏季为透明度、氮磷比、温度和盐度,冬季为盐度、pH、温度和亚硝氮。  相似文献   
45.
国内外围填海工程对广东省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填海工程在缓解建设用地、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围填海工程,并对其带来的利弊进行分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广东省未来的围填海工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6.
根据<中国海岛志·广东东部海岛>编纂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调研,介绍深圳市海域无居民海岛情况以及其开发利用与管理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制定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规划以及加强无居民海岛开发和有序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针对PCA变换融合影像存在较严重的光谱失真现象,以及àstrous小波融合影像保真度高,而空间分辨率相对低的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PCA+àstrous小波融合算法。新方法首先对将多波段图像经PCA变换至各不相关的成分,而后对高分辨率图像与低分辨率图像主成分按照特定融合规则进行融合处理,并使用该融合后的第一主成份分量来替代高分辨率图像与低分辨率图像进行àstrous小波融合,即PCA变换与àstrous小波变换相结合的融合处理方法。主观视觉分析和客观参数表明,新方法不仅很好的保留了影像的光谱信息,而且兼顾了地物细节能力的表达。  相似文献   
48.
海上航空技术是海洋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文章在跟踪国内外海上无人机技术发展水平、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无人机在海洋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国利用海上无人机技术开发与管理海洋提供技术支撑和情报支持。  相似文献   
49.
气象为农业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重要方面,科学定量评估农业气象服务效益是气象在农业减灾增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选取大农业范畴的种植业、蔬菜、茶桑果、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制作和调查,了解不同领域的农业用户群和专家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2005-2009年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其中2009年满意度高达92.90%;通过改进后的德尔菲评估法,计算发现此5 a的气象服务在江苏农业减灾增效中的效用越来越显著,经济效益也在逐年上升,总效益约为551.32亿元.由此可见,气象服务工作不仅得到了广大农业用户群以及专家的肯定,而且在农业中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此外,文中还对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定量评估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0.
根据现代降水量实测资料和历史旱涝等级资料,通过相关统计分析方法重建了海河流域1800—2012年间的夏季(6—9月)降水量序列.介绍了定量重建历史降水量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合理性,并对重建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800—2012年海河流域平均夏季降水量始终处于波动变化之中,且经历了13次降水量的转变;20世纪夏季降水量总体上较19世纪呈现出减少趋势,近100年和近60年期间夏季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更加明显;19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90年代是1800年以来最湿润的阶段,而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是整个时期夏季降水量的最低值;近200多年,海河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化存在2~8、10~15、22、25~30、35和55 a左右的准周期,但20世纪长周期波动具有逐渐变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