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5年5月30日和6月8日,韩国环境部和气象厅分别举行了“韩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Korean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KPCC)成立大会,韩国环境部长官郭决镐和气象厅厅长申庆燮参加了成立仪式。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北京市人口急剧增多,城市快速扩张,地下水的抽取量逐年加大,地面沉降加剧,形成沉降中心,地裂缝活动性显著加强,成为制约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地质问题。目前,对于北京市地裂缝的认识仍然局限在针对单独场地的单一地裂缝的调查评价,缺乏对地裂缝区域性规律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和勘察资料的搜集汇总,结合现场调研,发现北京市地裂缝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大部分地裂缝的发育与深部断裂带的关系密切。据此我们依据断裂带与地裂缝的关系将北京地裂缝划分为6个区,对各区域内地裂缝的分布、产状、延伸以及破坏现象等特征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后续地裂缝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面沉降为北京主要次生地质灾害之一,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对城市规划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影响日趋明显。目前对于北京地面沉降灾害类型及特征认识较为局限,缺乏全面、系统认识。本文通过区域水准测量监测数据及以往调查资料的搜集整理,结合现场调查,阐明了北京地面沉降分布特征,总结归纳了地面沉降灾害类型及特征,发现区域性地面沉降形成的以井管抬升为代表的点状破坏现象,该类灾害以点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影响范围较小。局部差异沉降形成包括墙体开裂、地表开裂及桥梁开裂等具有线状破坏形式的灾害,该类灾害多呈线性沿固定方向延伸,影响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对空间信息需求的视角,就资源调查与监测、评价与规划、管理与展示3个方面对空间信息技术在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空间信息技术以其在数据获取、处理、分析等方面的优势,日益为地质遗迹资护与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的决策支持,并呈现多技术集成应用的趋势;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技术的深度融合,并拓展在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秋季IPCC发布了《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简称SR15),报告中指出: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需要社会各方进行快速、深远和前所未有的变革。并且说明:与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相比,限制在1.5℃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有明显的益处,同时还可确保社会更加可持续和公平。本文将进一步再思考以下几点:(1)升温1.5℃特别报告与AR5人类排放的设计的对比,即对比全球增暖1.5℃与人类排放的设计以及可能  相似文献   
7.
周文艳  罗勇  史学丽  李伟平  张艳武 《气象》2019,45(10):1476-1482
地表覆盖是陆面和气候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数据。以陆面过程模式BCC_AVIM为例,介绍模式中的地表覆盖数据变量、数据分辨率、不同类型数据的来源,重点比较分类方法差异巨大且类型众多的植被覆盖。综述比较了国际和国内常用的几套全球地表覆盖数据的来源、分类系统和分类方法以及空间分辨率,根据陆面过程模式的地表覆盖数据需求,确定不同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在模式中的应用方法,讨论分析了全球地表覆盖产品在模式应用中存在的差距,提出不同遥感数据产品之间一致性较差的可能解决方案,探讨遥感数据产品在模式中应用的可能方式,以期更好地发挥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设计以及制定防护措施的主要依据,在工程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工程区地表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区地下水类型,并总结了工程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为进一步在该区域进行工程建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关键环节技术需求的视角,重点就“摸清情况”“揭示问题”、技术体系与信息平台构建3个方面对地理信息技术在离任审计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面向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实需求,地理信息技术在应用广度和深度上获得迅速发展,并呈现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趋势。今后,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相关技术的集成,丰富应用内容,并通过加快指标体系和标准规范的制定,以实现更加统一和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