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井下使用内燃设备后,使矿井里增加了新的污染源.为了使设备安全地用于地下,必须对其废气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而采用通风措施,对废气进行排除和稀释,是必要而有效的方法.由于这种污染源污染巷道的过程具有其独自的特点,因此,与之相协调的通风过程和研究理论也就不同于其他污染源的情形.近十年来,国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满意的结果.而国内由于井下使用内燃设备的历史较短,因而做的工作还较少.为了促进国内这方面有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人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在本文里介绍废气扩散理论,以及国内外目前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2.
结合部分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了工程地质条件、勘察设计与施工以及综合管理中影响岩土建筑工程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相应的预防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3.
道路选取是根据比例尺的要求,在道路网中保留相对重要道路、舍弃相对次要道路的地图综合操作。从概念层和操作层对两种不同的道路选取策略进行了比较。一种是删除后更新策略,即删除一条道路后更新其他道路的重要度;另一种是删除后不更新策略,即删除一条道路后不更新其他道路的重要度。以常用的stroke重要度排序法为道路选取方法,运用长度、连通度、接近度和中介度的加权来描述道路的重要度,采用相似性、误删率、漏删率等定量指标以及定性的目视判别评价选取结果。以深圳市1∶1万道路网和1∶5万道路网作为研究数据进行了实验。理论上删除后更新策略优于删除后不更新策略,然而实证表明删除后不更新策略在常用定量评价指标上优于删除后更新策略,在定性评价方面则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24.
25.
26.
利用NCEP再分析、Micaps高空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站资料对2018年5月18—31日发生在佛山的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西伸是对流层整层高压系统的表现,其长时间的稳定维持是造成该次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副高中心的下沉增温配合低相对湿度和长日照时数可出现37℃以上的灾害性炎热天气;对于少数高温日除副高作用外,"焚风效应"也有一定的贡献;当低云量≤6成时,10:00的气温≥30℃并且10:00的2 min平均风速≤2级时,可作为5月高温预警信号发布指标。  相似文献   
27.
28.
罗云 《探矿工程》1984,(4):41-44
近年来为了使内燃设备安全地用于井下,很多研究人员在控制设备的排污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从内燃设备在井下的实际工作过程来看,巷道内空气被污染的状况,不仅取决于设备的排污量,同时在相当程度上,还取决于设备的工作状态。同样的排污量,由于设备的工作状态不同,可使巷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相差很大。因此,了解内燃设备不同工作状态对巷道的污染状况,对于合理使用内燃设备,以保证井下空气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是极其重要的。内燃设备在井下工作时,可分为三种工作状态:逆风运行,顺风运行和静止工作。井  相似文献   
29.
桥梁荷载作用下,岸坡中桥梁主塔桩基承载性状复杂,也使岸坡稳定性发生变化。本文以乌江特大桥遵义岸岸坡和桥墩基础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强度折减法,对桥墩桩基与地基相互作用及岸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桥梁荷载作用下,岸坡中位移主要发生桩基顶部且集中在靠近河流一侧桩顶上,桩周岩土体中的位移主要发生在靠近河流一侧桩基;(2)桩基位置不同轴力差异明显,表明发挥了群桩效应;(3)岸坡的安全系数在工程完成后为2. 59。  相似文献   
30.
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休瓦促Mo-W-Cu矿床含矿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02±3.5Ma,形成于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时期;含矿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83.3±1.7Ma,形成于燕山晚期造山后伸展环境。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2.87~4.12(平均为0.09),T_(MD1)年龄541~828Ma,T_(DM2)年龄为719~1109Ma,表明岩体形成的物质来源除壳源物质之外,也有幔源物质的混入;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7.96~-2.75(平均为-5.54),T_(MD1)年龄为820~1019Ma,T_(DM2)年龄为1102~1391Ma,ε_(Hf)(t)0,表明岩石是由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休瓦促两期含矿岩体的锆石U-Pb定年与Hf同位素原位分析显示,区内存在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两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岩浆侵入及Cu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洋壳俯冲造山有关;而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岩浆侵入及Mo多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从晚三叠世洋壳俯冲造山至晚白垩世造山后伸展作用过程中都存在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发生,且在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叠加了晚白垩世的成岩成矿作用,这为区内复合叠加成矿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