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碳汇降低了大气CO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速率,然而,其碳汇通量(CCSF)的估算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并且气候变化和生态修复对CCSF的贡献率尚不清晰.为此,本文汇编了中国不同流域离子浓度站点数据,并采用经典热力学溶蚀模型,重新评估了中国1991~2020年CCSF的潜力和时空格局,并定量分析了温度(MAT)、降水(MAP)、蒸散发(ET)、土壤水(SM)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因子对CCSF的贡献率.结果发现:(1)中国CCSF为22.76t CO2km-2a-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5.77t CO2km-2a-1);总量(CCS)为4772.67×104t CO2,以252.98×104km-2的碳酸盐岩面积贡献了全球14.91%的CCS.(2)中国CCSF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其中南方岩溶区、青藏岩溶区和北方岩溶区CCS...  相似文献   
63.
梁军  李英  隋洪起  蒋晓薇  王树雄 《高原气象》2011,30(5):1243-125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大连地区近100个逐时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对大连地区2007年3月3~5日和2009年4月19~21日两次春季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了大尺度环流条件对大连地区春季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增湿及中纬度冷空气的侵入,是导致两次春季暴...  相似文献   
64.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逐日资料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分析了夏季风期间南海(105~120 °E,5~20 °N)对流活动的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及其对西北太平洋TC的生成及路径的影响,并采用TC路径模式从大尺度环境场角度初步探讨了ISO对TC运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 夏季风期间的南海对流活动存在活跃期、不活跃期交替更迭的ISO现象,与之对应的季风环流型存在显著差异:南海对流活跃(不活跃)表示南海夏季风活跃(不活跃),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弱)且向东伸展(向西撤退),副热带高压偏东(西),季风环流强(弱)。(2) 南海夏季风活跃(不活跃)期,TC生成频数多(少)且生成位置偏西(东)。(3) 针对西行进入135 °E以西,25 °N以南的这类西北太平洋TC(WNP-TC),在活跃期,多以偏西或西北路径直行进入南海;而不活跃期时,多转向北上不进入南海。(4) 路径模式模拟结果显示:南海季风活跃(不活跃)时,大尺度环境场的引导作用有利于WNP-TC直行进入南海(转向北上,不进入南海)。同时,WNP-TC的生成位置越偏西越有利于WNP-TC进入南海。   相似文献   
65.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分布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2年辽宁省中部城市群(沈阳、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的主要大气污染物(TSP、PM10、SO2、NOx)的监测值及气象因子(能见度、风速、温度、湿度、降水、总云量和低云量)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现状、污染程度及污染物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城市群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TSP、PM10和SO2冬季是城市群大气污染最重的季节,夏季大气污染最轻;城市群大气污染最重的城市是本溪,其次是鞍山、沈阳、抚顺、辽阳;污染物与能见度、温度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平原城市的污染物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山区城市好。  相似文献   
66.
三峡水库区云阳县西城滑坡蠕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大型的岩质滑坡往往经历过长期的变形准备。云阳县西城滑坡就是这类滑坡的一个典型实例。西城滑坡是三峡工程库区一个大型滑坡,2001年被列入三峡工程库区四大滑坡之一进行了勘察。通过勘察,对滑坡结构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滑坡前缘滑床中鉴别出褶皱及顺层滑动带等完整的变形系统。本文对西城滑坡滑床及前缘发育的变形构造形态、空间分布、运动学与动力学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该变形系统与滑坡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滑坡前期经历了重力长期作用下的斜坡岩体蠕变。本研究对于认识三峡水库区一些县城区斜坡中存在的深厚层松散地质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南海北缘发育了一系列新生代陆缘盆地,从西向东可划分为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这些盆地记录了新生代南海北缘构造演化过程.为加深对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盆地断裂活动及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以珠三坳陷阳江东凹为例,基于覆盖阳江东凹研究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地区的断裂体系进行了系统解剖,阐述了古近纪断...  相似文献   
68.
根据物质流分析指标和数据,采用脱钩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理论,分析了1990—2007年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基本实现相对脱钩,但经济增长仍然依靠高物质投入和高污染排放;近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呈现扩张性复钩现象,说明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仅环境压力未见下降,反而物质利用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增加;EKC分析进一步揭示,全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实现绝对脱钩仍需较长时间和较多物质投入。改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生产力,使EKC顶点左移的同时实现穿山式发展,是实现全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绝对脱钩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69.
长江下游升金湖湿地保护有效性评价(1989-201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保护有效性是实施湿地保护政策与措施后,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健康与受胁情况的反映,是对保护目标的衡量.生态压力是影响湿地保护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从湿地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和响应角度评价湿地保护有效性.本文以升金湖湿地为研究对象,以0.01°×0.01°经纬格网为评价单元,选择10项负向指标、5项正向指标,通过压力...  相似文献   
70.
2004年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根据2004年2月、5月、8月、11月长江口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年,共鉴定浮游植物153种,其中硅藻类111种,甲藻类42种。与20世纪80年代同期相比,春季硅藻种类数目显著增加,夏季减少,秋冬两季变化不大,甲藻种类数目在春、夏、秋季均有明显增加。2004年浮游植物种类以温带近岸性种类为主,暖水性和广布性种类和丰度增加;除冬季以外,中肋骨条藻在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仍处于绝对优势。受长江巨大径流影响,2004年浮游植物丰度季节变化是单周期型,高峰期出现在春季,与以往调查结果不同。通过CCA梯度分析,将长江口浮游植物分为六大类群,不同浮游植物类群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不同。2004年影响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盐度、透明度、溶解氧、总磷、pH、氨氮和磷酸盐(P〈0.01);与80年代相比,长江口生态与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变:硅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增加1倍余,氨氮和溶解氧含量降低,冬季、春季和秋季的水温显著上升。环境因子的改变直接影响长江口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各季节要引起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异的驱动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