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281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圈梁锚杆支护方案是解决人工挖孔桩在砂砾石层及软弱土层中扩底时技术合理,安全可行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82.
183.
黄铁矿微球丛及其发育:一种新的概念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已提出,沉积黄铁矿的两种形态,(微球丛(frambid)和自形晶)可以反映黄铁矿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途径。微球丛是通过铁的单硫化物间接形成的,而自形晶则是溶液中直接沉淀而成的。本文提出了将这两种形成途径串联起来的第三种途径,即从单硫化物微球粒经这微球丛到自形单晶的连续生长。还提示了微球丛可能是从最小的复杂的显微微球丛(microframbid)→微球丛→聚微球球丛(polyframboid)这三  相似文献   
184.
185.
东非裂谷坦噶尼喀湖的热液喷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伴生有块状硫化物的湖底热液喷口是1987年4月在东非裂谷坦噶尼喀湖北部盆地靠扎伊尔一边的Pemba和Banza角发现的。一支由10个配备有水下呼吸器的潜水员组成的多国(法国,扎伊尔,德国和布隆迪)TANGANYDRO探险队(1991年8~10月),在坦噶尼喀湖西边界向北延伸的活动断层的46m水深处发现了热液喷口。测得热液流体和沉积物的温度为53~103℃。在Pemba热液喷口附近,发现了厚1~10cm的块状硫化物脉(黄铁矿和白铁矿条带);而在Banza角,活动喷口却以1~70cm高的霰石烟囱为特,在热液喷口脉壁外包有一层包晶黄铁矿层。这两个地区热液流体的端元组分明显不同。Pernba的端元组分富NaHCO_3流体,类似于裂谷东支Magadi和Bogoria湖的NaHCO_3热液流体。Banza角的端元组分却富NaCl。这种卤水可能是深部基底成因的,类似于坦噶尼喀湖东侧的UvinzaNaCl卤水。地热温标计算得到水—岩反应的温度在Pemba和Banza角各为219℃和179℃。围绕活动喷口发现有丰富的白色或红褐色微生物群,代表Beggintoa藻席。130℃处的右旋正断层与南北向主断裂交汇处的张裂隙有助于热液  相似文献   
186.
介绍了Word软件在日常工作中常遇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7.
沈阳地区春季第1场透雨的气候特征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2年计42a沈阳气候资料,分析春季第1场透雨出现日期的气候特征及与同期春季降水和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关系,将42a气候资料和大气环流因子与第1场透雨出现日期进行相关普查,发现前1a 1~6月深层3.2m地温与第1场透雨出现日期相关关系显著,并应用Q型模糊聚类方法对透雨出现日期进行预测和检验。  相似文献   
188.
利用1986—2000年高空和地面资料,用动力相似方法制作出黄河三角洲冬半年分县降水预报,经过业务应用,降水预报准确率在59.2%~72.4%之间,接近或达到预报员的一般水平,对预报员制作降水预报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9.
移动GIS技术在地质灾害数据采集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移动GIS技术基于PDA(掌上机)及WinCE作为软件运行的软硬件平台,掌上机具有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的很多独特优势。将这种独特优势与传统数据采集技术相结合,现场采集地质灾害数据,并以数字化技术延伸至野外,从而可有效地解决目前地质灾害数据采集面临的反馈信息严重滞后,采集信息不完整,在数据采集手段上存在的记录内容随意、记录格式不规范及野外使用不方便等问题。该系统采用ESRI的ArcPad Application Builder二次开发软件,对ArcPad进行面向地质灾害数据采集领域的功能定制,使系统集成了GPS或手工定点的空间信息在基础地理底图的显示、地质灾害点属性信息通过友好的界面实现录入及数据的入库以及野外采集到的空间及属性信息与室内ArcGIS软件平台顺畅的数据交流功能,实现了利用移动GIS技术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过程中地质灾害数据采集的全程数字化操作,并摸索了一套完成的工作流程。这种技术的采用有望对传统野外地质灾害数据采集手段带来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0.
应用系统科学的基本观点,探讨了现代“气象”、农业与气象的关系等概念的内涵,指出西北农业与气象必须协调发展。为此,要建立和完善农业“防、节、增、转、治”现代化的综合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