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91.
2008年华南西部罕见低温冷害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ECMWF和Micaps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华南西部遭遇50年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事件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横槽南压分裂小槽东移,使地面冷高压强度突然增强并爆发南下,是造成华南西部寒潮天气的起因;北半球中高纬度出现双阻型高压(乌拉尔山阻高和阿留申群岛阻高),使大气环流形势异常稳定,是导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性的直接原因;低纬度南支低压槽活跃,西南暖湿空气不断向我国南方输送,华南西部低空相对湿度大,水汽辐合条件及上升运动都对阴雨天气的维持有利;在850 hPa华南上空形成一支稳定的强锋区,大气层出现近地面冷、中层暖、高层冷的结构,加剧了雨雪冻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2.
基于1979-2013年新疆88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揭示了南亚高压伊朗高压型(简称伊朗高压型)与新疆夏季(7-8月)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伊朗高压型是南亚高压近35年来夏季出现最多的模态,对新疆北部和东部夏季降水具有重要影响。当伊朗高压型中心偏西时,新疆大部降水偏多,反之偏少;当伊朗高压型中心南北移动时,对降水的影响类似,说明高压中心经向移动对降水的影响要大于纬向。伊朗高压型的"南北振荡",具体指伊朗高压中心偏西,脊线南北变化与新疆夏季降水的联系。当脊线偏北时,新疆上空受气旋环流控制,低纬热带海洋水汽沿青藏高原东侧绕流进入新疆上空,对应新疆大部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偏南降水偏少;当伊朗高压型中心偏东时,脊线变化对降水影响有限。伊朗高压型中心经向移动主要受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加热影响,而纬向移动与帕米尔高原和阿拉伯半岛加热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49年以来7个进入北部湾后强度突然增强的热带气旋(TC)环流背景特征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TC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增强的环流背景是:(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加强西伸,(2)热带辐合带北抬至华南沿海活动,(3)西南季风爆发处于活跃期,(4)东风波西移叠加,(5)有适度的弱冷空气侵入;对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表明,TC进入北部湾前和进入北部湾后,环流中心附近500hPa涡度变化极小,200hPa高空散度增大,500hPa垂直上升速度增大,850hPa中南半岛水汽输送量增大。  相似文献   
194.
1寒潮酝酿到爆发阶段的波谱特征“96·2”寒潮爆发前7~9天中纬度(40°N)以超长波1波为优势波,前4~6天为3波占优势,前1~3天转为长波5波占优势,同时,5波振幅持续增幅,长波增幅引起环流形势调整,这是寒潮爆发前出现的脉冲波(或称爆发波)。17~19日寒潮爆发时,能量迅速释放,长波优势又转为超长波优势(3波发展),完成了一次优势波的转换过程。对应到逐日降温情况来看,17~19日广西区各地降温幅度最大,这是长波能量释放的结果。2数值预报产品泽用2.1数值预报产品提供的中期预报信息综合分析ECMWF2月13日96小时资料,得到一…  相似文献   
195.
吴昊旻  黄安宁  何清  赵勇 《气象学报》2013,71(2):261-274
利用IPCC AR5中BCC-CSM1.1(Beijing Climate Center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1.1)的历史试验和4类典型 排放路径情景下未来预估试验结果, 在使用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资料验证BCC-CSM1.1性能的基础上, 采用趋势分 析、滑动平均以及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 研究2011-2060年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的时空演变特征。与CRU 资料的对 比分析发现BCC-CSM1.1能较好地模拟过去109a(1901-2009年)中亚地区气温的显着上升趋势及气候态的空间分布特征。 预估试验结果表明, 中亚地区在未来50a整体呈现变暖趋势, 并且,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升高, 气温的升高趋势愈加明 显, 同时增温显着区域也明显增大。经验正交函数分解主要模态还是延续过去的分布特征: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1模态及其 所对应的时间系数显示中亚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在未来50a(2011-2060年)呈现出全场一致的升高趋势, 升高强度随着温 室气体排放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不同典型排放路径下预估的未来50a中亚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的经验正 交函数分解第1模态在中亚上空850hPa等压面上均对应有一个反气旋(气旋)性异常环流, 在这个异常环流控制下, 中亚地 区年平均地面气温变化表现为全场一致的特征。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2模态呈现出中亚地区地面气温变化南北反位相的基 本特征, 相应的时间系数主要表现为小幅度波动, 变化趋势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6.
成都粘土孔隙性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隙是土结构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特征对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有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应用结构图象定量分析系统对成都粘土孔隙性的微观研究成果并对孔隙的大小、数量、形状、类型和定向程度等形态和几何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7.
以黄上高原泾河流域为例,首先利用遥感植被指数和气候干燥度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模拟出了潜在植被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遥感监督分类方法得出泾河流域现生植被分布格局和潜在植被的分布格局,并利用转换矩阵方法得出了植被退化的空间态势.结果表明:泾河流域最主要的潜在植被类型是针阔叶疏林(32.44%)、阔叶落叶林(31.28%)和中牛灌丛(23.71%).与现生植被相比较,有25.08%的阔叶落叶林潜在分布区被开垦为农作物,13.32%退化为针阔叶疏林,13.04%退化为中生灌丛,14.22%变化为旱生灌丛,仅有25.90%的面积保持了阔叶落叶林植被;针阔叶疏林分布区主要退化为农作物(26.01%)、旱生灌丛(20.99%)、草甸(17.12%);中生灌丛主要退化为草甸(30.29%)和温带草原(43.21%).植被的退化以流域中部、南部的黄土残塬沟壑区退化最为严重,其次为流域北部的黄土丘陵区,而流域东部的子午岭山区和流域西部的六盘山区植被退化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98.
试论安宁盆地含盐系的时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早在四十年代,就闻安宁盆地中新生代红色地层中有盐,直到八十年代初才经地表详查及深部钻井证实是一个大型氯钠——硫酸盐矿床。通过对若干条剖面及钻井岩心的深入观察,采获大量生物化石,认为主要含盐层应属晚侏罗世(Kimm.—Oxfian阶—Tithonian阶)。鉴于它与典型的滇中小盆地型红层系列有别,建议恢复使用朱庭祜1927年创建的安宁组一名。在晚侏罗世安宁组中找到大型盐类矿床在国内、省内均属首次。文章讨论了安宁组归属晚侏罗世的依据,鉴别出晚侏罗世叶肢介的二个化石带:Nestoria-Keratastheria带(下)及Euestheria带(上)。论述了安宁盆地中生代红色地层与邻区及国内类似地层的对比。对云南中新生代沉积的含盐层位、滇中红色盆地成盐远景以及上述二化石带的地理分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安宁盆地位于昆明市西32公里,面积264平方公里,其中的中新生代红色地层厚逾3000余米。盆地内晚侏罗世地层蕴藏着规模可观的岩盐矿床。含盐系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多门类生物化石,尤以介形类、叶肢介、陆相双瓣类、腹足类、轮藻、鱼类等为常见。经室内研究,认为盐层时代应归晚侏罗世(Kimm.—Oxfian阶——Tithonian阶)。在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规模巨大的盐类矿产资源在省内、国内尚属首次,这对于重新检查云南含盐地层序列以及在滇中滇东继续寻找盐矿均具意义。本文根据目前掌握的古生物资料,论证含盐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9.
对2002年4月5日发生的自1986年以来同期范围最大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是以下因素影响造成的:(1)亚洲中低纬度地区短时期内出现异常强的经向环流,表现为高原低槽东移发展加深,诱发地面江淮气旋波强烈发展,引导地面冷空气从西路快速南下为强对流提供了动力抬升的重要条件;(2)低层流场上中尺度系统异常活跃,有发展强盛的SW急流扰动以及由西北气流与西南气流构成的冷式切变线,气流辐合作用明显;(3)大气中不稳定能量的积聚等。  相似文献   
200.
通过对酸雨观测资料和污染源资料的统计分析,并利用拉格朗日烟团模式计算表明,南宁市酸雨的频率较高,pH值较小;南宁市酸雨的来源构成以外来源为主。运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气象要素影响酸雨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酸雨主要受东北方污染源影响,且冬春两季的影响最大,风频及逆温对酸雨的影响较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近两年大气环流影响酸雨的几种类型,其中以高空槽锋面型为最多,酸雨影响程度也最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