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351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71.
卫星遥感技术可获取大面积、空间连续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为全球变化、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源,但受到云、气溶胶、观测角度和太阳光照角度等影响,遥感反演的LST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限制了LST遥感产品的应用。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以风云2号F星(FY-2F) LST日均值产品为数据源,利用LST时间序列特征,基于Savitzky-Golay(S-G)滤波算法进行了LST长时间序列的重建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重建前FY-2F LST产品的平均时相缺失率为19. 43%,经滤波后缺失率降低为1. 69%,并能够保证LST空间一致性。通过模拟验证,S-G滤波重建LST的拟合精度为0. 95,平均绝对误差为1. 35 K,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于进一步热环境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572.
异戊二烯类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类化合物(isoprenoi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 isoGDGTs)在海洋奇古菌(Thaumarchaeota)中广泛存在, 其结构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使其成为广受欢迎的古气候与古温度重建材料。在北冰洋和西太平洋气候以及黑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冲绳海槽中部成为研究全新世以来古海洋和古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本文通过研究C14柱状沉积物的GDGTs组成、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延伸的86个碳原子的四醚指标(tetraether index of tetraethers consisting of 86 carbons, TEXH86), 分析冲绳海槽中部的GDGTs来源, 并定量计算C14柱状沉积物记录的海洋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从而探讨8.2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古温度变化的驱动机制。通过甲烷指数和支链/异戊二烯类指标等, 我们确认isoGDGTs主要来自于氨氧化古菌, 适用于古温度重建。距今8.2ka以来, TEXH86 SST的变化范围是21.6~27.2℃。冲绳海槽中部SST主要受到西热带太平洋、低纬度冬季日晒量的影响; TEXH86指标记录的温度上升趋势与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减弱不一致。7.4—6.6ka冷事件广泛存在于冲绳海槽的SST记录中, 但只在TEXH86数据中显示较大幅度的降低(~5℃), 我们推测可能受到Kikai-Akahoya火山灰(~7.3ka)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3.
青藏高原雪盖变化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雪盖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除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之外,还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它通过改变高原的热力作用而影响东亚季风进程、大气环流以及我国的气温和降水.雪盖具有较为明显的持续性,且具有振幅变化大的特点,人们越来越重视雪盖的气候效应和作为季度预报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4.
结合黄冈市“121”气象信息产业集约经营之后的实际情况,指出了“121”常规天气预报节目快速制作、“121”通话记录快速查询、“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系统”在“121”系统中自动实现等技术问题,并介绍了其相应的解决途径;另外,指出了加快“121”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两个突出问题,即“121”专题分信箱开发和异地手机漫游拨打“121”时信息费结算的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可供同行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75.
提要:南海北部及珠江口盆地渐新统-中新统界面(约23.8Ma)代表一个重大地质事件:在南海乃至东亚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本文定名为“白云运动”。研究证实,白云凹陷23.8Ma以前为浅海陆架沉积,但随着南海扩张脊向南跃迁使得23.8Ma以来白云凹陷深部地幔上隆产生强烈的热沉降,陆架坡折带由23.8Ma以前位于白云凹陷南侧突变式地跳跃到凹陷的北侧;白云凹陷也由渐新世晚期的浅海陆架环境转为陆坡深水环境。沉积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揭示,该构造事件也是本区沉积物源突变的主控因素,造成珠江三角洲和珠江深水扇系统在23.8Ma界面发生明显突变。32~23.8Ma的珠江流域范围可能以华南花岗岩地区为主,之后受喜马拉雅隆升的影响,珠江流域范围向西扩展,沉积物中明显存在着来自喜马拉雅东翼的物质。23.8Ma渐新统-中新统重大构造事件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了珠江流域的格局、南海北部沉积物的组成、沉积作用、海平面变化和油气成藏特点。  相似文献   
576.
碎屑岩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发育主要为长石、岩屑及胶结物等的溶蚀,而溶蚀强度与流体成分密切相关。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从上奥陶统—石炭系不同层位、不同地区碎屑岩样品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差异,分为3个均一温度区间。包裹体流体绝大部分为不成熟氧化性、酸性流体;不同井区、不同层段、不同类型砂岩包裹体的阴离子浓度变化较大,石英加大边中含的包裹体总体阴离子组成单一,浓度低,而方解石胶结物、石英胶结物中包裹体组成复杂,浓度变化很大。储层物性与HCO-3、CO2-3、Cl-离子浓度变化大致呈正相关关系,而与NO-3、SO2-4离子浓度关系不明显,甚至有相反的变化趋势;研究区有3期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577.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水银洞金矿床,通过近10年的勘查,成为特大型层控金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于灰家堡背斜轴部附近300m范围内二叠统龙潭组的大孔隙度生物碎屑灰岩中,形态与背斜形态一致。矿体严格受控于碳酸盐岩,顶板和底板皆为粘土岩或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矿化表现为“硅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组合。硅化与白云石化是成矿的先决条件,碳酸盐岩最终能否成矿及品位的高低,取决于是否具有黄铁矿化热液蚀变及其强度。矿床具矿体多、厚度薄、品位富的特点。单矿体即达中型矿床规模。具中—低温超高压热液成矿的特点。金赋存于沿自形黄铁矿内核生长成的含砷黄铁矿环带中。  相似文献   
578.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沈95区块砂岩储层中钙质夹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质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沈95区块钙质夹层十分发育,利用丰富的岩心、测井资料,识别并探讨了钙质夹层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研究表明:本区钙质夹层是早期无铁碳酸盐与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形成的两期夹层;早期钙质夹层主要分布于泛滥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晚期钙质夹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亚相,且一般位于砂泥岩接触带,厚层砂岩顶底部碳酸盐胶结物较中部高.早期钙质夹层是沉积期、成岩早期,蒸发作用使富钙孔隙水中的钙质沉淀形成的;晚期钙质夹层是在有机酸作用下,Ca2+、Mg2+在烃源岩(泥岩)中溶解,再于储集岩(砂岩)中沉淀形成的.根据夹层的分布规律可以更有效地挖掘剩余油.  相似文献   
579.
五号桩油田沙三段下亚段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心分析、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详细划分、描述了五号桩油田沙三段下亚段浊积扇砂岩体的沉积相特征,并将其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等三个亚相,其中,内扇和外扇又细分为主沟道、主沟堤、辫状水道、道间及过渡带等五种微相。通过单井及连井剖面相分析,总结了沙三段下亚段各沉积单元的平面展布特征和纵向演化规律,为该油田的全面滚动勘探开发和注采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80.
盐酸除锑—原子吸收测定锑矿中的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徐洛  章勇  马玲  胡浩 《岩矿测试》2001,20(2):142-144
将样品灼烧后,用HCl浸煮、蒸发除锑,消除锑对原子吸收法测金的干扰;并讨论了除锑条件和除锑效率。将所拟方法与HBr除锑测金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样品加标的回收率为98%~104%,RSD(n=5)<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