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藻胆体的结构与能量传递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肖肖  秦松  杨革  李文军 《海洋科学》2017,41(12):139-145
藻胆体是红、蓝藻特有的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由水溶性的藻胆蛋白和连接多肽组成,在光合作用中能够吸收和传递能量。藻胆体作为水溶性蛋白复合物,位于类囊体膜基质侧,平均分子质量可达到10 Mu。藻胆体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能,并且能将能量以95%以上的效率传递到光反应中心。由于具有吸收波长范围宽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藻胆体在光合作用理论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对藻胆体的结构与能量传递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2.
杨贵兰  秦松  李文军  李亚 《海洋科学》2021,45(10):123-132
许多海洋生物活性肽具有降血压、抗炎、抗氧化、抗血栓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及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海洋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方法、功能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活性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氯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潮霉素5种抗生素和一种除草剂草丁膦的敏感性,发现三角褐指藻对草丁膦非常敏感,用统计学分析法得出了其72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22mg/L。通过基因枪法将携带草丁膦抗性基因bar的载体pSVB导入三角褐指藻细胞中,通过草丁膦筛选成功获得了抗性藻细胞,PCR检测获得阳性结果,提示草丁膦更适合用于构建安全、高效、廉价的三角褐指藻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04.
海洋生物抗炎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超凡  秦松  李文军 《海洋科学》2020,44(11):102-113
炎症是一种常见生理反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炎症反应既具有阻止致炎因子蔓延全身和清除致炎因子、修复损伤组织和器官等积极作用,也有引发细胞和组织变性和坏死,甚至诱发某些肿瘤的潜在危害。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炎药分为甾体类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它们常伴有胃肠损伤等各种副作用。海洋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而多样的抗炎活性物质,如萜类、生物碱、多糖类、多肽类、脂肪酸类和聚酮类化合物等。这些独特的抗炎活性物质因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从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具有抗炎活性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5.
胶州湾海洋链霉菌的初步鉴定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从胶州湾沿海泥样和水样中分离、纯化的297株海洋链霉菌进行了初步的生理生化鉴定,并采用牛津杯法检测了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re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八叠球菌(Sarcinasp.)、隐球菌(Crypto-coccal meningitis)、白色念球菌(Candida albicans)、毛霉(Mucor miehei)和链霉菌Tu57(Streptomyces vividochromosenes)8株受试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约有42.1%的菌株可抑制至少一种受试菌。结合16S rRNA鉴定,提示了部分活性菌株的分类地位,其中M165属于蓝色类群,M245属于白孢类群,M189属于青色类群,M239独立构成一个分支,有可能是新种。结果提示了胶州湾海洋链霉菌在抑菌活性物质研究开发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海洋链霉菌分离株M095的基因转移系统。利用属间接合转移将具有oriT的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IJ8600转入EscherichiacoliET12567(pUZ8002)中,获得供体菌。将供体菌与预萌发的菌株M095的孢子进行接合转移,将质粒pIJ8600转入菌株M095中,其转化率为1.99×10-4个接合转化子/受体。Southern杂交证明质粒pIJ8600已经整合到菌株M095的染色体上。同时,将来自Spirulinamaxima(Cyanophyta)的别藻蓝蛋白基因(apc)克隆在质粒pIJ8600的XbaI和BglII位点,产生质粒pAPIJ。用接合转移法将质粒pAPIJ转入菌株M095。通过SDS-PAGE分析,得到2个大小为22ku和17ku的蛋白,分别相对应于别藻蓝蛋白的α和β亚基。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菌株M095的遗传转化体系已经成功建立起来,这将为其他海洋放线菌遗传转化工作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水产动物源胶原蛋白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超  李杰  秦松  杜振宁  李文军 《海洋科学》2018,42(12):109-117
胶原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较好等优点,同时还具有可降解、止血和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的特性。其中水产源胶原蛋白在提取工艺、安全性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因此在医学应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本文探讨了水产动物源胶原蛋白在医学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田李  张晓雯  秦松 《海洋科学》2008,32(6):55-60
利用改良的SDS法提取钝顶螺旋藻基因组DNA,经Sau3AI酶切,回收1~2kb大小的片段,与BamHI(Sau3AI的同尾酶)酶切并去磷酸化后的pBR322质粒载体相连接,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Top10细胞,构建了螺旋藻基因组质粒文库。根据pBR322载体上多克隆位点两侧序列设计锚定引物,根据丝状蓝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螺旋藻质粒文库为模板,“巢式”扩增出了STK基因部分序列。螺旋藻基因组质粒文库的构建为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109.
凡纳滨对虾溶菌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活性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细胞中提取的总RNA,经RT-PCR扩增溶菌酶基因(LvLys 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将其克隆至pMD18-T并测序.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取目的基因并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LvLys,转移到BL21(DE3)中诱导表达.经亲和纯化得到凡纳滨对虾重组溶菌酶.抑菌活性检测表明重组溶菌酶对大肠杆菌TOP10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干热岩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大力开发干热岩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成因机制研究是干热岩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在干热岩地热资源形成中,热源是首要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全球典型干热岩示范场地的地热地质背景与热源机制研究现状,对常见的干热岩热源机制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未来干热岩成因机制研究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放射性生热、附加岩浆热与深部地幔热是干热岩常见的热源,其中,附加岩浆热源又可进一步根据成因分为火山岩浆热源与构造岩浆热源.本论文认为在未来干热岩成因机制研究中,应高度重视热源构成及各热源热贡献量的量化表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查明浅部控热构造,构建干热岩地热资源的“生热-控热”一体化定量模型.此外,进一步完善大地热流数据也有助于干热岩地热资源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