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为正演模型,探索和研究微生物地球化学检测法(MGCE)对于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冻土带地表土壤中专性微生物含量异常与地下天然气水合物丰度具有良好的关联性,因而能灵敏而有效地预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带。探区内天然气水合物具有以热成因气为主、生物气为辅的混合气源特征。试验成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和油气资源勘查中,灵敏、快捷、经济而有效的微生物地球化学检测法(MGCE)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祝有海  卢振权  谢锡林 《地质通报》2011,30(12):1918-1926
青藏高原冻土面积约150×104km2,是中国最大的冻土区,具备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找矿前景。运用热力学预测方法,根据青藏高原的年平均地表地温、冻土层厚度、冻土层内地温梯度(2.22℃/100m)、冻土层下地温梯度(4.18℃/100m)等参数,分纯甲烷组分、纯二氧化碳组分和各种实测气体组分,分别计算出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带及其厚度,并编制出相应的分布预测图。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大部分冻土区基本具备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即使最难形成的纯甲烷水合物也能在部分冻土区内形成。若单纯从温压条件考虑,成矿条件最有利的地区是喀喇昆仑地区,其次为西昆仑地区,再次为羌塘盆地,最后才是祁连山等地区。综合考虑气源条件、运移条件、储层条件等,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和找矿前景最好的地区,其次是祁连山地区、风火山—乌丽地区,再次是昆仑山垭口盆地、唐古拉山—土门地区、喀喇昆仑地区、西昆仑—可可西里盆地等。  相似文献   
53.
中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洪涛  祝有海 《地质通报》2011,30(12):1809-1815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冻土国,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分布着大片的多年冻土区,并有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和找矿前景。20世纪90年代末就有部分科研人员开展了中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和分布预测的研究工作。2002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设立了5个地质调查项目,对中国冻土区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调查工作,并在祁连山冻土区成功地钻获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取得了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既有陆地水合物也有海底水合物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仍存在着调查研究程度较低、技术装备落后、未开展试生产研究等问题。随着国家对天然气水合物重视程度的加强,中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并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试生产。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基于傅立叶变换成像技术的硬X射线成像望远镜,利用双层平行光栅对天体X射线源发出的光进行调制编码,调制后的光由闪烁晶体探测器捕捉并进行光电转换,最后由电子学系统读出.调制准直器型望远镜分为空间调制和时间调制两种类型,时间调制系统要求探测器系统的扫描运动,而空间调制系统不需要运动.对光栅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准直器的基本结构设计,成功制作了空间调制方式硬X射线成像望远镜原型机所需的关键部件,包括8个碘化铯晶体的探测器模块(含光电倍增管PMT)、8通道成型放大器(其中两套为实验备份)和数据获取系统.对这些部件的设计作了介绍,并给出了电子学系统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55.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青海省农牧业区划研究所和青海省科委等单位十八名地貌和地图专业人员组成的“中国地貌图西宁幅样图制图试验工作组”,在完成了1981年年五月—九月野外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的任务以后,同年10月份开始进入了室内地貌制图研究和样图制印的试验。  相似文献   
56.
针对QK-3井取得的曲色组泥页岩、油页岩以及液态油苗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曲色组烃源岩与液态油苗的亲缘性。研究表明:QK-3井曲色组泥岩及油页岩达一般—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多为Ⅰ及Ⅱ1型,处于成熟阶段;油页岩、油苗样品生物标志物对比表明,二者形成环境及成熟度特征较为接近,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在曲色组中发现的油苗与该组烃源岩有着较好的亲缘关系,油苗源于曲色组油页岩等烃源岩。综合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曲色组分布范围与沉积厚度认为,下侏罗统曲色组泥质烃源岩的生烃能力属于较好级别,是研究区内最主要的烃源岩,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7.
三水盆地二氧化碳依据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判识,主要属火山幔源型成因类型,亦有灰岩热蚀变壳源型及少量壳幔混合型成因类型。二氧化碳气源供给主要来自火山幔源活动之原始岩浆脱排气作用,但灰岩受火成岩热蚀变所产出的二氧化碳为其重要补充。火山幔源型二氧化碳气藏形成及分布,主要取决于火山幔源脱排气活动、深大断裂导气输送作用及有效圈闭三者相互间的时空配置,并受控于气源供给系统(气源构成与输导格架)和运聚成藏之圈闭聚集系统(储盖组合及有效圈闭)这两大主控因素之制约。基于该区火山幔源型和灰岩热蚀变壳源型二氧化碳成因及气源构成特点与运聚富集规律,即可评价预测这些不同成因二氧化碳的有利富集区带及资源潜力,进而为油气勘探部署决策及综合利用等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8.
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漠河地区.由于永久冻土层的存在,地震勘探很难获得高品质的资料,给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带来了诸多困难.为解决冻土层对地震信号的衰减问题,在哈拉湖地区采用低频可控震源进行地震资料采集试验,通过提高覆盖次数,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在高质量地震资料基础上,进行精细速度分析,获得了较准确的叠加速度谱资料;然后以层速度剖面为基础建立正演模型,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正演模拟研究;最后利用叠后偏移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属性分析.通过正演模拟和地震属性综合研究,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速度突变和空白反射带可作为哈拉湖地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识别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59.
在祁连山冻土区含天然气水合物或存在水合物异常的钻孔岩芯中发育一种半充填或者全充填岩石裂隙的自生黄铁矿,即"裂隙型"黄铁矿,其产状与在该地区发现的水合物产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其分布主要集中于水合物层或异常层的下方区域.通过对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试验井DK-6孔含"裂隙型"黄铁矿岩芯样品开展黄铁矿形态学、微量、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研究发现,"裂隙型"黄铁矿具有沿岩石裂隙面呈台阶状定向排列的立方体形态黄铁矿为主并伴生"圆形"构造、较低的Co/Ni和Sr/Ba值、较低的ΣREE含量、LREE较HREE相对富集和明显的Eu负异常以及?34SCDT值正偏等特征,这种独特的晶体形态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在空间上与水合物层或异常层间的分布关系均与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体系密切相关.由于气候变化是影响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裂隙型"黄铁矿可能是区域气候变暖背景下水合物发生次生变化的产物,其分布的密集程度反映了当水合物稳定带缩小时,底界处水合物分解最为强烈,而稳定带内水合物分解相对较弱,其分布的顶底界记录了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曾存在的最大范围.  相似文献   
60.
西藏羌塘盆地鸭湖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气源条件是制约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为明确鸭湖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潜力,基于近年来的钻探调查成果,从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理论出发,系统分析了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冻土、气源、储集、构造等地质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鸭湖地区局部具有较好的冻土、地温、气源、储集、构造及水源条件,具备一定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潜力,继续寻找充足的烃类气源是下一步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主要方向。同时,选取钻探调查获取的地温梯度、气体组分等参数,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冻土厚度调查成果,对鸭湖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和底界深度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当甲烷为85%、乙烷为9%、丙烷为6%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与冻土厚度分布变化基本一致,稳定带厚度400~630m,底界深度400~680m。当甲烷为98%、乙烷为2%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急剧减薄,大部分地区仅有0~30m,最厚仅有150m,局部地区稳定带底界最深仅为240m。结合气测录井结果,认为渐新世唢呐湖组比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更具备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潜力,土门格拉组自身具备较强的生排烃能力,可作为寻找常规油气或页岩气的一个重要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