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唐山7.8级强震前地震波特性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是发生在我国地震台网及前兆观测台网较密的地区,认真分析这次强震前出现的各种前兆异常现象,对于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无疑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本文试图探讨此次强震前通过孕震区的地震波运动学特性及动力学特性的某些前兆异常变化,为此,我们收集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个区域地震台网及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2.
秋茄叶中卢丁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红树林中的秋茄Kandelia candle叶乙醇萃取物,经大孔离子交换树脂DA201吸附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甲醇反复结晶,得浅黄色针状结晶。^1H NMR,^13C NMR,UV和IR分析,确定了该结晶化合物卢丁,其分子式为C27H30O16,分子量为610.51。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东濮凹陷桥口构造Q27井和Q55井原油、油砂抽提物和油气包裹体族组成和分子地球化学对比.可以发现:(1)油砂抽提物由于含蜡量高,非烃、沥青质含量低,其饱和烃、芳烃含量甚至比原油高,非烃、沥青质含量甚至比原油低;(2)Q27原油样与从同一井段内采取的油砂抽提物甾、萜烷分布特征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表明采油井段的原油地球化学组成是不均一的;(3)两口井的油气包裹体甾、萜烷分子指标,包括油源指标和成熟度指标,与油砂抽提物和原油也均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在油气注入过程中原油的油源和成熟度是不断变化的。尽管该地区的原油均来自沙三段,但在不同时间注入的原油可能来自不同“亚层”或“不同分布区域”的沙三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4.
前言为了探索P波速度Vp在震前的变化,可以仅仅使用(?)波到时资料来进行震源位置与波速的计算。在有电信传输台网工作的地区,由于各台统一授时,而P波到时的量测误差又较小,单独用P波到时探索波速异常更有实际意义。用P波到时资料确定震源位置与波速的方  相似文献   
105.
为了从区域地震的尾波中提取强震的前兆信息,我们以江苏溧阳1979年7月9日6.0级地震前后的一系列马鞍山爆破资料为基础,探讨了三个固定台站上的记录尾波,包括走时持续时间特性、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及振幅衰减特性等的变化情况。其结果表明这些特性的变化与直达波的传播途径无关。我们又进一步以天然地震的资料为对象,讨论了尾波振幅衰减特性α的变化情况和尾波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天然地震的资料分两类,一是用内部(强震震源区)发生的小震资料,二是用邻区(强震震源区以外)发生的中小震资料。两类地震均由同一组台站记录。结果表明,物理参量特性的变化与途径无关,这些参量的变化是一致的,天然震源、人工震源和实验三者的尾波参量变化吻合良好。因此,尾波特征参量携带强震前兆信息是可能的。在以上参变量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品质因素相对变化趋势的简易估讨。  相似文献   
106.
以一种类似地层中蠕虫状无孔多胞孢的现代真菌孢子Corynespora joveolatum菌孢(竹棒孢)为样品,研究了地层中同类菌孢的原生烷烃生物标志物及其热解生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Corynespora foveolatum菌孢原生烃类烷烃组分主要由正构烷烃组成,并以nC29为主峰碳,nC29占正烷烃总量的42.8%。除含量不高的植烷和姥鲛烷外,几乎不含异烷烃和烯烃,烷基苯和烷基环已烷的含量也  相似文献   
107.
形成于贫营养型高地沼泽的云南金所泥炭藓软褐煤的链烃主要由正烷烃组成,异戊二烯类烃含量甚低,含少量陆源三萜烯。芳烃馏分主要由三芳,四芳三萜类和两个未知化合物组成。前者具典型陆源输入的奥利烷或乌散烷分子骨架,褐煤Rren^0仅0.24%,但芳构化作用已十分强烈,且芳烃主要由芳构化陆源三萜类组成。  相似文献   
108.
气相制备色谱(pGC)作为分离、纯化高纯度单体化合物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国外地球化学方面已有众多关于化石燃料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实例,而国内这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本文选取富含丛粒藻烷类生物标志物的茂名油页岩特殊样品,尝试对非烃馏分中的目标化合物开展分离、富集和纯化、制备。在经过硅胶/氧化铝柱色谱初次分离后,取非烃组分进行纯硅胶柱色谱二次分离,之后再采用气相制备色谱开展精细分离和纯化,成功制备出非烃组分中3个与丛粒藻烷相关联的目标化合物,纯度高达95%以上。以此为例,介绍了气相制备色谱的使用原理和目标化合物分离、富集、纯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9.
湘江岳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初步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湘江岳阳段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0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d、Cu、Pb、Zn、Cr、Tl、V、Mn、Co和Ni)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湘江岳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Mn和Cu等污染较为严重,其含量范围分别为8.56~19.4 mg/kg、250~367 mg/kg、1489~2258 mg/kg和40.5~64.7 mg/kg;(2)研究区域中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69~698,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导致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且主要风险污染物为Cd和Tl;(3)湘江岳阳段沉积物呈现出以Cd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