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铜矿峪铜矿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矿床,早在唐朝就曾进行过开采.解放后,山西省地质局214队对铜矿峪矿区进行了较详细的普查勘探工作,探明了一定的储量.近年来,通过对该类型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认为仍有扩大远景的可能.遵照毛主席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把目前对铜矿峪矿床成因的几种认识介绍出来,这对进一步认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规律也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2.
本文主要探讨湖州气象寻呼台实现无线寻呼跨省市漫游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案 ,对漫游联网成功后实现的主要功能及业务化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
油田产量预测方法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量预测是油田规划的重要内容。作者以阿克库勒油田2000-2001年产量预测为实例,比较了产量递减率法、递减率法、递减模型法、单井综合法等不同的产量预测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索格当他乌组沉积环境、物源属性和构造背景,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柯坪地区乌什南剖面上石炭统索格当他乌组细碎屑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通过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组合及微量元素特征比值对比,发现研究区索格当他乌组细碎屑岩形成于弱还原环境。再利用Hf-La/Th、La/Sc-Co/Th和REE-La/Yb判别图解、微量元素特征比值(La/Sc、Sc/Th、Cr/Th及Co/Th),并结合岩石矿物薄片分析,认为索格当他乌组细碎屑岩与上地壳特征相似,母岩以长英质岩石为主,混有部分花岗岩和安山岩。对比不同构造背景下杂砂岩的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并结合碎屑岩La-Th-Sc、Th-Sc-Zr/10、Th-Co-Zr/10三角图解,认为研究区上石炭统索格当他乌组细碎屑岩源岩具有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多重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5.
利用国外博、硕士论文数据库PQDT,对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研究北极主题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到的学位论文按照各年文献量、授予学位机构、学科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结论:美加北极主题的博士学位论文稳步增长;美加环北极机构是北极研究的主要机构;地质学、大气学、生态学、海洋学是美加北极研究的优势学科;海洋、岛屿、气候成为美加北极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26.
张民仓  皇甫国庆 《海洋学报》2010,32(10):6819-6823
提出了一个新的环状非有心势模型. 利用Nikiforov-Uvarov方法求解了其满足的Schrdinger方程,得到了束缚态波函数的精确解及能谱方程. 讨论了角向分量对径向分量的影响及相关参数取特定值时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27.
28.
本文作者使用美国VLA,对快速目转的晚型巨星FKCom在3.6、6、18、20厘米波长上进行了射电观测,探测到mJy量级的射电辐射,而没有探测到圆偏振。我们用热模型对射电频谱进行了拟合,结果都不成功。当发射体内电子密度为9×108cm-3,温度为5×107K时,半径为120R⊙.可获得较为接近的流量,但109量级的电子密度不大可能扩展到如此大的范围。这样的发射体用热模型得到的X射线光度比Einstein天文台所观测到的值大两个数量级。FKCom的射电光度和X射线光度与RSCVn双星系统相近,如果FKCom的射电发射也是由相对论电子在中等强度的磁场中作加速运动产生的话,则在10高斯磁场中半径为3R⊙左右的发射区在相应波段即可达到观测的流量值。  相似文献   
29.
岁月匆匆,人生几何,转眼间流年似水而过,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过悲欢离合,在事业的道路上有过酸甜苦辣,在不经意问走近了卓达。是命运的偶然吗?这一片欣欣向荣的卓达,这让人感受非凡的卓达……  相似文献   
30.
全球动态植被模型(DGVM)是研究生态系统复杂过程和全球变化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基于过去20多年全球已发表的文献,对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DGVM之一——集成生物圈模拟器(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IBIS)的开发、改进、发展及应用进行了总结。IBIS是一个在全球变化等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模型。自1996年诞生以来,IBIS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水循环,植被动态、陆气耦合、水域系统耦合和气候变化影响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验证和应用。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IBIS模型在V2.5版本后的不同发展方向,主要针对IBIS模型在水文过程(蒸散、土壤水分、地下水、径流)、植被动态(植被功能型、土地覆盖变化)、植被生理过程(植被物候、光合作用、植被生长、碳分配)、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土壤碳氮循环及反馈、温室气体排放等)以及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干扰与管理等人类活动过程等方面的改进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在生态系统生产力、碳水收支、水分利用效率、温室气体排放、自然干扰(干旱、火灾、虫害)和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农业经营)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模型的技术性改进方面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模型的前景和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