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1篇
  免费   2047篇
  国内免费   2186篇
测绘学   1062篇
大气科学   1821篇
地球物理   1774篇
地质学   5431篇
海洋学   1217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622篇
自然地理   928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455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419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376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98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261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29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97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2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9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71.
目前关于沿空掘巷煤柱尺寸及巷道围岩稳定性方面研究多为单一煤层,近距离煤层群开采遗留煤柱下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条件复杂,需考虑同一煤层侧向支承压力与上部遗留煤柱应力集中的双重影响。以新疆石梯子西沟煤矿东翼采区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研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建立1E302工作面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计算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工作面窄煤柱宽度不小于4.92 m,分析窄煤柱巷道围岩随界面黏结力和应力集中系数变化规律。FLAC3D三维数值模拟运算指出,受遗留煤柱应力集中作用影响,巷道应布置在煤柱边缘0~8 m,当煤柱宽度大于5 m时,煤柱中出现较稳定的承载核。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综合确定窄煤柱宽度为5 m。工程实践应用表明,巷道支护效果良好。本文提出的近距离煤层群开采遗留煤柱下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的确定方法,可为类似条件下窄煤柱合理宽度计算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72.
由于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所以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成为我国大陆型强震研究的重要目标,各强震孕育阶段的判定是大陆型强震原地复发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主要内容,而目标断层是否处于震间晚期也是强震时间预测的重要研究基础.虽然地震短临预测仍存在诸多科学难题,但最近20年来全球若干强震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放宽预测时间尺度的要求,有些方法也可用于强震震间晚期的判定.本文以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的391条断层段为研究目标,利用地震地质的强震破裂空段、大地测量的断层运动闭锁段、地震活动的中小地震稀疏段、数值模拟的库仑应力增强显著段等方法,综合判定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可能处于震间晚期的主要断层段.本文结果仅是初步结果,该结果的可靠程度有赖于监测条件,其科学性有赖于大陆型强震孕育发生动力学过程的认识水平,虽然本文尝试给出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的震间晚期判定结果,但其结果可靠程度、精细程度等均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最后,从断层孕震阶段判定需求的角度,本文尝试给出大陆型震源物理模型的具体基础模型,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望更多地震学家关注大陆型强震的物理机制及其预测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73.
为了解决分布式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授时问题,本文研制了一套高精度时间同步授时系统。该系统在通信过程中周期性地发送同步授时秒脉冲,并通过授时秒脉冲传输实现实时传输延时测量及时间校正,从而实现多通道高精度同步授时。基于此设计原理,采用高速硬件可编程器件研制了同步授时系统,并通过测试证实该系统在2 km通信距离时同步授时精度优于200 ns,表明该同步授时系统稳定、可靠并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574.
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在孔隙介质弹性波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弹性波在孔隙介质中传播,需要稳定有效的吸收边界来消除或尽可能的减小由人工边界引起的虚假反射.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首次建立了弹性孔隙介质情况下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的高阶速度-应力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算法,并详细讨论了完全匹配层的构建及其有限差分算法实现. 首先,本文通过均匀孔隙模型的数值解与解析解的对比,验证所提出的数值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本文考察了完全匹配层对不同入射角度入射波和自由表面上的瑞利波的吸收性能,将完全匹配层与廖氏和阻尼吸收边界进行了对比,研究了这三种吸收边界在不同吸收厚度情况下对弹性波吸收能力. 数值结果表明,在孔隙介质中,完全匹配层作为吸收边界能十分有效地吸收衰减外行波,无论对体波还是面波,是一种高效边界吸收算法.  相似文献   
575.
576.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1%,对照组为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左心室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77.
578.
城市的快速扩张诱发并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因此,探索城市组成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传统城市热岛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城市组成与城市热岛的关系。以13个中国大城市为研究区,利用2015年夏季(6-8月)白天和夜间的MODIS LST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并结合土地覆盖数据、人口、区位和气象数据,分析热岛强度和城市地表组成、地表空间格局、人口和区位4类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13个大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热岛效应,城市白天的热岛效应比夜间显著。影响城市白天热岛强度的主要因子为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面积比例、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城市建筑用地聚集度和人口密度。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城市建筑用地聚集度和林地斑块密度是夜间热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和乡村林地面积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热岛情况的加剧,而通过调节城市地表空间格局(减少平均建筑用地斑块面积和降低建筑用地斑块聚集度)可以更好地降低城市地表温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579.
豫西甘山第四纪冰斗系统的发现及其与MIS的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东亚冷槽西壁冰川遗迹及其海拔梯度的过程中,发现了甘山冰斗系统与磨光面、擦痕、漂砾等冰川遗迹。进而对该冰斗系统进行成因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冰斗系统的"冰斗环退"的形成方式。以此为基础,就甘山冰斗系统与MIS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甘山冰斗系统是以"冰斗环退"方式形成的,该冰斗环退系统完整展现了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过程,对研究冰期的雪线高程、环境演化规律、冰川作用的进退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冰斗环退"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了对应的"冰斗环进"机制。冰斗环进代表了冰川作用由高向低推进过程,冰斗环退代表了冰川作用由低向高撤退过程。通过影像分析,初步将甘山冰斗系统划分四段,共解析出了50余套冰斗环,冰川作用的时代可追溯到2.56 Ma。根据冰斗的环进、环退特征,进而发现C28冰斗环所对应MIS56,也即1.60Ma,可能为我国第四纪冰川作用过程中的冰进向冰退演化的重要拐点。  相似文献   
580.
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浙江省大陈岛海域常见的4种滨螺间的形态关系。对4种滨螺的壳口、螺体分别进行数字化标点,经叠印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薄片样条法分析,获得4种滨螺在壳口和螺体上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态特征与潮间带环境适应性关系。PCA结果表明四种滨螺壳口间差异在主成分轴上无法有效分开,而螺体间差异在主成分轴上能有效分开,说明壳口特征在不同滨螺间不具有规律性差异。螺体的PCA中PC1轴可以将短滨螺与其他3种滨螺区分,薄片样条法分析显示差异的部位主要在体螺层的宽度和螺体的高度间,PC2轴可以将粒结节滨螺与其他3种滨螺分开,薄片样条法分析显示差异部位主要是体螺层之上第一层以及体螺层之间。基于螺体特征的4种滨螺亲缘关系分析表明粗糙滨螺与塔结节滨螺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短滨螺,粒结节滨螺最不相近。运用特征追踪法对螺层和螺肋特征追踪,结果表明螺层6层,螺肋密生是滨螺的祖先特征,后来演化出7层和8层的螺层特征以及颗粒状突起的螺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