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河道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铮 《地理科学》1989,9(2):173-180
  相似文献   
52.
神经网络在地质、油气储层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但是神经网络的结构不仅直接影响到网络性能的优劣,而且较大的影响了其现实应用的效果。这里尝试着将与重置算法相结合的BP神经网络应用于油气储层预测方面,并证实重置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3.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利用以90°相位转换、等时地质切片等最新的三维地震信息,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对准噶尔盆地东部C25井西区侏罗系西山窑组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和沉积发育史研究,详细厘定目的层西山窑组煤下各砂体的接触关系,识别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穿时体现和砂体发育位置,并准确定位出优质储层发育区位于工区西、西南和西北部,其砂体沉积厚度大,也是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为下一步勘探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4.
55.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路径与碳排放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彬  王铮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2):1579-1586
中国已进入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时期,同时产业升级也是减排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本文通过构建分部门跨期优化模型,以需求驱动和产业部门供给为基础,假设中国的消费偏好模式不断向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和日本)趋近,对消费偏好导向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方向及碳排放趋势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农业和衣食制造部门比重将呈下降趋势,其他服务业部门比重会不断提高.在中国当前消费偏好模式下,重工业、交通运输、化工和金属等高耗能部门的比重仍将增加,而转向美国消费偏好模式后,这些部门的比重都将下降.交通运输和化工部门比重在转向欧盟消费偏好模式后略有提高,转向日本偏好模式后交通运输部门比重将提高,而金属部门比重将下降.受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中国未来能源消费总量呈倒U型趋势:在中国、欧盟、日本和美国消费偏好模式驱动下,能源消费总量依次下降,对应的能源高峰在2810~2166 Mtoe之间,累积排放量在94~72.6GtC之间.美国的消费偏好模式由于倾向于低碳的服务业部门,因此更有利于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56.
本文总结了2005年来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科的研究进展,提出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下列5个方面:①城乡统筹理论与模式探索深入;②区域统筹管理在对区域分异的现象认识更细致;③区域结构与地缘政治经济学研究提出了都市圈网络概念并发展出枢纽一网络结构观点;④城市发展管治模式在公共服务管治和高技术产业集群管治模式方面取得进展;⑤区域知识管理围绕创新城市理论取得突破。与国外比较,有特色也有侧重点不同,目前需要在区域管治一般理论、产业集群组织动力学方面和低碳城市管理方面深人研究。文章认为,经过几年发展,城市与区域管理在中国已经取得明显的进步,在下一个五年,结合科学的发现和国家需求,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科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将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57.
孪生空间及其应用——兼论地理研究空间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孪生研究呈现由平稳发展到爆发态势,应用领域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亟需发展用于指导各个领域和不同结构与规模的数字孪生研究与应用的方法论体系。本文在总结分析各个领域数字孪生发展过程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以孪生空间作为概括和统摄各尺度数字孪生体的框架,并给出了孪生空间的定义和一般特征。然后,以目前已有初步实践基础的孪生城市为例简要阐述了其应用。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载体抑或研究对象本身的空间,由自然地理空间、人文社会空间和地理信息空间三元空间构成,彼此整合度不高。为更有效地开展地理学综合研究,我们提出以孪生空间整合三元空间,重构地理研究空间。孪生空间具有与物理空间的双向实时互馈特征,能够打破地理三元空间内部的壁垒,进而实现模拟现实、预测变化和调控过程的地理综合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58.
关于“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学术争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简称“胡焕庸线”),被广泛认可和引用,是中国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成果。2014年底,李克强总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高度关注胡焕庸线,并提出了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问题。胡焕庸线因而再度引起争论和热议。据此,组织了一些地理学者围绕该问题进行学术讨论,力图从不同层面展现学者们对胡焕庸线的理解与反思,从而深化胡焕庸线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而指导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区域实践。  相似文献   
59.
2008年5月10~11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承办的“城市与区域管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地理学会陆大道理事长、张国友秘书长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另有日本地理学会和韩国地理学会的两位学者列席了会议。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共80多人,分别来自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规划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等40余家机构。  相似文献   
60.
顾高翔  王铮 《地理学报》2014,69(6):808-822
空间结构是区域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空间交互过程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在不同的道路交通系统作用下,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化过程。这对于解决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探索使区域平衡发展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研究方法不同,本文从自上而下建模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基于Agent 的动态区域经济模型。在模型中,中国的每个地级市都被定义为企业Agent,拥有不同技术水平的劳动者Agent 为企业提供劳动力,并在Wilson 空间吸引力模型的作用下在区域之间迁移。技术作用于劳动力之上,随劳动者的迁移而扩散。资本由企业的投资行为而转移。模型中的道路交通线具有不同的权值,这意味着道路交通网是异质的。通过情景模拟,得到以下结论:在分级道路交通网的作用下,传统的中心-腹地扩散模式已不再适用。技术服从枢纽-网络结构从中心城市向外扩散。资本的流动也具有与技术扩散相似的过程和空间结构。交通条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的发展,同时自然条件仍然起着空间锁定的作用。优惠的税率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种空间锁定,有利于吸引劳动者迁移,提高当地的生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