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黄海春季海雾形成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采用合成与个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海春季(4月)海雾形成的大气环流条件、水汽输送条件以及海面条件(SST)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海面的有效长波辐射,结果表明,黄海春季海雾形成的水汽不是由局地提供的,而是由热带大气提供的,大气环流提供了暖湿空气的输送条件,海面条件相对并不重要,海雾在低层大气与海洋的热交换中具有明显地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362.
唐丽云  王鑫  邱培勇  金龙 《岩土力学》2020,41(10):3225-323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多年冻土加速退化,冻土区土石混合体边坡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究不同含水率和碎石含量对土石混合体冻融交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开展土石混合体冻融交界面直剪试验,得出含水率(21%、24%、27%、30%)和含石率(0%、10%、20%、30%、35%、40%)对土石混合体冻融交界面抗剪强度变化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对土石混合体冻融交界面强度的影响可分为快速下降和缓慢下降两个阶段。当含水率从21%增加到27%的过程中,土石混合体冻融交界面强度下降迅速。当含水率从27%增加到30%的过程中,界面抗剪强度继续下降,但下降速率减慢,即含水率对界面强度影响的阈值在27%左右。随着碎石含量增加,界面抗剪强度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当含石率为10%的交界面强度相比不含石的交界面强度有明显增加,最大增长幅度为33%。当含石率大于30%时,土体抗剪强度增长迅速,即含石率对界面强度影响的阈值在30%左右。当含石率一定时,交界面处摩擦角随着含水率增加逐渐减小,在含水率达到27%后变化缓慢,而交界面黏聚力在含水率达到27%前快速减小后趋于缓慢下降。当含水率一定时,随着含石率增加,交界面摩擦角一直处于增长,尤其在含石率超过30%后增长迅速。当含石率从0%增加到30%的过程中,黏聚力先有小幅度下降后处于平缓增长趋势,在含石率超过30%后迅速增加而后又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363.
为解决传统基于重力场数据一阶导数定义的总水平导数和解析信号振幅存在无法均衡深浅异常振幅的问题,应用重力全张量梯度数据,提出改进的倾斜导数地质体边界识别方法NTDM。经模型验证,NTDM在收敛性、抑噪性和边界识别精度方面均有提升。利用NTDM将郯庐带中南段及邻区划分为14个边界较为清晰的构造单元,借助垂线偏差数据对郯庐带中南段的构造应力场和壳幔密度差进行反演。结果显示,二者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空间上显著相关,构造应力最大差异值约为16 MPa,壳幔密度差约为0.2 g/cm3,构造应力等值线密集处与构造单元划分的边界以及地震分布情况对应较好。郯庐带中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E-EW,南段主应力方向以EW-NWW为主,总体呈EW向,与震源机制解、地应力测量和GPS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64.
介绍了GPS单点定位技术的发展及其定位原理;描述了ADS40数码航空摄影试验情况;比较了差分GPS定位与精密单点定位所获取摄站坐标的差值,分析了差值产生的原因;并比较分析了利用两种摄站坐标进行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有5点控制的情况下,两者加密精度基本一致,无控的情况下,两者的加密精度相差较大,但均能满足1:10000以下中小比例尺航测成图要求。  相似文献   
365.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反演大气参数方法对比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线电掩星技术是一种探测地球大气的崭新途径.菲涅耳衍射反演是GPS掩星技术中基于物理光学原理的新的反演方法.文章研究了菲涅耳及几何光学方法的反演原理,利用GPS/MET数据分别反演得到了大气折射率及温度廓线.对比分析了菲涅耳衍射方法在10 Hz、25 Hz和50 Hz三个采样频率下不同的反演结果,通过与几何光学反演结果及相应探空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菲涅耳衍射反演得到的结果在对流层,特别是水汽含量丰富的区域中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66.
使用2009-01-01~2017-03-30内蒙古地震台网和邻省台网记录的大兴安岭北段地区593个天然地震的3 848条P波到时数据,应用VELEST方法反演大兴安岭北段地壳一维P波速度模型、台站走时校正值和重新定位结果。联合反演获得的台站走时校正值反映了地壳速度的横向不均匀性及台站下方波速异常,大兴安岭北段东南侧速度高于西北侧;重新定位结果中,震中位置在空间上更加收敛;震源深度剖面图显示,大兴安岭北段西北侧震源深度较浅,东南侧较深,大兴安岭山脊区域震源深度分布下限较深。  相似文献   
367.
在0、5、10、15、20、25和30这7个盐度下比较研究了初始体重分别为(3.55±0.03)g陆封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3.57±0.07)g溯河型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渗透压生理及能量平衡。40天的研究显示:(1)随盐度的升高虹鳟和硬头鳟的血清渗透压和离子浓度均升高,且S30组的数值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S15、S20、S25和S30组,虹鳟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硬头鳟(P<0.05)。(2)虹鳟和硬头鳟分别在S5和S10组的Na+-K+-ATP酶(NKA)和Ca2+-Mg2+-ATP酶(CMA)活性最低;在S10、S15、S20、S25和S30组,虹鳟的NKA和CMA均显著高于硬头鳟(P<0.05)。(3)虹鳟和硬头鳟分别在S5和S10组的肌肉和鳃组织ATP含量最高;在S10、S15、S20和S25组,硬头鳟ATP均显著高于虹鳟(P<0.05)。(4)虹鳟和硬头鳟分别在S5和S10组的肌肉和鳃组织AMP/ATP和ADP/ATP最低,在S10、S15、S20、S25和S30组,虹鳟AMP/ATP和ADP/ATP均显著高于硬头鳟(P<0.05)。研究结果表明,3.6g左右硬头鳟渗透调节能力强于虹鳟,经过逐渐驯化它们最适生长盐度分别为10和5。  相似文献   
368.
王燕茹  张利勇  刘文  张凯  王鑫 《海洋学报》2023,45(3):136-146
卫星遥感反演水深(Satellite Derived Bathymetry, SDB)是获取浅海水深信息的有效手段。然而,其有效范围只限于光学浅水区域,在深水区域呈现“伪浅海”的失真现象。因此,如何准确识别SDB数据的有效范围对其广泛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卫星影像,在深入分析深/浅水辐射亮度统计分布特征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水深反演有效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卫星影像辐亮度信息的局域标准差作为特征,基于K-S检验方法对光学深水区域统计特征进行模型优选,并使用假设检验方法对深水无效区域对应的SDB进行识别。甘泉岛水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统计分布划分光学浅水与深水区域边界,可以有效识别光学深水区域产生的无效水深反演数据。在剔除无效区域数据后,光学浅水有效区域内水深反演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01,均方根误差(RMSE)为1.52。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准确识别SDB结果的有效区域,进而为浅海地形解译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369.
370.
如何使传统神经网络算法对遥感影像典型目标检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是当前遥感领域的一项难点.在深入解析最新YOLOv4网络结构及算法核心思想前提下,首先通过增加104×104的特征层尺度并嵌入SE模块进行网络结构改进;继而根据待检测目标尺度特点调整锚点框,提高YOLOv4算法对遥感影像典型目标检测性能;最后设计对照实验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