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环境与发展是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学术界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内蒙古牧区社会经济总量是提高了,但这个成就究竟有多少是靠技术进步、生产力水平的  相似文献   
252.
对大量不同地质-工业类型的淋积型铀-多元素矿床形成的区域因素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展示了与持续时间无关的大量铀堆积最终极限的淋积作用特性及不同类型矿床含矿带含矿率大小的近似性,考虑到除了已知的各种参数以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属扩散效应不断加强,提出了一个成矿作用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253.
循环经济:矿业经济发展的必然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古至今,矿产资源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近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更远胜以往。作为一个经济和资源大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95%的能源和80%的工业原料,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基石。但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却付出了巨大的资源  相似文献   
254.
基于专家知识的滑坡危险性模糊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滑坡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 其危险性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多呈非线性关系, 同时各因素之 间也存在或强或弱的相关性, 而目前的危险性评价方法难以体现这些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借助 滑坡专家知识并利用模糊推理理论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了①坡度与岩 层倾角之差和坡向与岩层倾向之差、②坡度和岩性、③临空面和岩性、④坡形和岩性等四种环境 因子组合, 以此将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融入各组合模型中, 并将四种组合所得的模糊危险 度进行叠加用于滑坡危险度的模糊评价。环境组合模型中的参数利用专家经验给出。将该方法应 用于三峡库区云阳- 巫山段, 得到了滑坡危险性的分级分布图。从滑坡危险性分布图上可清楚发 现, 本方法所计算出的危险性值在滑坡发生的地区明显高于未发生滑坡的地区, 该结果可以用于 城镇建设和重要基础规划设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5.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alysis is used in this study to generate main eigenvector fields of historical temperature for the China Seas (here referring to Chinese marine territories) and adjacent waters from 1930 to 2002 (510 143 profiles). A good temperature profile i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several subsurface in situ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and the thermocline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For the study area, the former four principal components can explain 95% of the overall variance, an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is most stable using the in situ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near the surface. 2) The model verifications based on the observed CTD data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ECS), South China Sea (SCS) and the areas around Taiwan Island show that the reconstructed profiles have high correlation with the observed ones with the confidence level >95%, especially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rmocline well. The average errors between the reconstructed and observed profiles in these three areas are 0.69°C, 0.52°C and 1.18°C respectively. It also shows the model RMS error is less than or close to the climatological error. The statistical model can be used to well estimate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vertical structure. 3) Comparing the thermoclin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reconstructed and observed profiles, the results in the ECS show that the average absolute errors are 1.5m, 1.4 m and 0.17°C/m, and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are 24.7%, 8.9% and 22.6% for the upper, lower thermocline boundaries and the gradient,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 relative errors are obvious, the absolute error is small. In the SCS, the average absolute errors are 4.1 m, 27.7 m and 0.007°C/m, and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are 16.1%, 16.8% and 9.5% for the upper, lower thermocline boundaries and the gradient,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are all <20%. Although the average absolute error of the lower thermocline boundary is considerable, but contrast to the spatial scale of average depth of the lower thermocline boundary (165 m),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is small (16.8%). Therefore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well estimate the thermocline. Supported by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KZCX-3W-222; KZCX2-YW-Q11-02) and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2007CB411802; 2006CB403601)  相似文献   
256.
明确湿地碳汇研究进展对于寻找突破点和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2001—2021年湿地碳含量研究的1 183条文献进行了发文量、研究团队、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的可视化分析,得出我国湿地碳汇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2005年后发文量显著增长,2017年达到顶峰后呈波动增加趋势;2)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湿地碳汇研究的主要机构;3)我国湿地碳汇研究从湿地—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起步,发展到湿地土壤修复模式的探究,现阶段主要为碳中和背景下湿地固碳植物的选育与驯化;4)我国湿地碳汇研究稳步发展,但仍存在湿地碳汇计算综合评价体系缺乏、较少从湿地修复与保护双角度出发去考虑湿地碳库在“碳中和”中的相关影响问题。本研究指出了加强区域合作,结合本土化数据构建我国湿地碳汇参数库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57.
王野 《西部资源》2023,(3):192-194
探究不同类型、不同泡孔规格弹性孔网材料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裂缝的堵漏性能。选择阻燃型弹性孔网和过滤型弹性孔网,并对其泡孔规格分别设置为10目、8目、6目和8目、6目、4目,将其作为实验样本,对六个样本进行压缩回弹性能和抗拉强度测试。在相同泡孔规格下,阻燃型弹性孔网材料的堵漏性能优于过滤型弹性孔网。同为阻燃型弹性孔网材料,泡孔数目越多堵漏性能越好。可以选择10目或8目阻燃型弹性孔网,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裂缝进行堵漏。  相似文献   
258.
王野  陈旸  陈骏 《地学前缘》2024,(2):402-409
岩石有机碳为岩石地层中的有机碳,是地球上重要的碳储库。岩石有机碳的氧化、风化过程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是地质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对维持地球长尺度碳平衡以及表层环境的长期宜居性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岩石有机碳氧化、风化过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发展,相关研究已经从剖面拓展到流域尺度,定量方法也在日益精确。本文系统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针对岩石有机碳自身结构性质、风化速率定量方法、控制因素和风化通量统计等问题的研究现状,以期对全球范围内岩石有机碳风化在研究地质碳循环过程中的关键性和当前进展及发展趋势有更加系统性的认识,并对相应的关键性科学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9.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系统工程,区域性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是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长期合作和共同推进。介绍了国内区域性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其建设应采取"政府投入、测绘牵头、部门参与、服务社会"的模式和应注意的问题,指出了在建设中应建立高精度的平面基准和高程基准,借助重力数据进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并将其联测和处理,建立精确的转换关系,实时获取高精度3维成果。  相似文献   
260.
杨峰  翟亮  乔庆华  朱钰  甄云鹏 《测绘科学》2019,44(3):127-134
为了对城市道路空间结构的特征进行研究,该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采用网络中心性测度方法,对北京、成都、南京、天津和武汉这5个城市道路网络的节点介数、直达性、邻近度和边介数等指标进行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城市道路中心性的分布特点,剖析城市道路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①网络中心性指标,特别是介数能够很好地描述道路网络节点的重要程度;②贯穿路网的主干路、城市环路、跨江(河)桥梁都具有较高的中心性,是城市路网的重要部分;③尽管不同城市的道路网络结构存在一些相似的特点,但各城市之间的道路空间结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