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UPD模糊度固定技术无需顾及基线解算基站地震所带来的影响,可以进行高精度非差PPP解算,"真实"获取地震周边地区GNSS站点高精度同震位移变化。为此,本文利用"国家基准一期工程""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以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珠峰周边所观测的GNSS观测资料,基于UPD模糊度固定技术高精度非差解算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级地震对我国珠峰地区及周边地震同震位移影响。首先,本文选取全国及周边IGS均匀分布、站点稳定、远离震区的GNSS连续观测网络数据计算卫星端的宽、窄巷UPD,采用PPP网解UPD模糊度固定技术,对解算地震区域内的GNSS测站的载波相位模糊度进行固定,得到无模糊度的精确相位观测值,进行高精度非差PPP解算;通过对平静日IGS测站数据处理与ITRF2008历元坐标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精确性;最后,对2015年4月25日、5月12日地震以及地震前后数据,进行了UPD模糊度固定技术的非差PPP解算,分析了中国珠峰地区及周边GNSS站的同震位移;同时也分析了中国珠峰地区在2005—2015年10年的位移变化情况。UPD模糊度固定技术整网解算的方法也证实了能够为GNSS用于监测地震同震位移等,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2.
王虎  冉勇康  陈立春  史翔梃 《地震地质》2008,30(4):1033-1045
合理估计逆断层地表破裂缩短量是全面认识同震地表变形参数的核心内容,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方法。以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为例,尝试通过探槽开挖来研究逆断层水平缩短量的计算问题。在分析汶川地震同震变形的基础上,总结了3种陡坎的成因模式:断层断错地表型、挠曲型、断层与挠曲叠加型,并依据这些模型提出了一些水平缩短量的计算方法及其限制条件,以及如何理解逆断层地表破裂探槽开挖所揭示的信息。最后给出了汶川MS8.0地震白鹿中心学校和汉旺全新村两地点水平缩短量的求解过程及结论,计算得到白鹿中心学校探槽水平缩短量为(2.83±0.3)m,汉旺全新村探槽水平缩短量为(0.61±0.11)m  相似文献   
73.
在阐述膨润土的矿物学特性、类型及其改性方法(包括酸活化、焙烧、无机盐,有机铵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废水处理、垃圾填埋场和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现状,并以膨润土作为反应介质,COD(化学需氧量)、Cr6+和NH4+为靶污染物,进行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的渗透反应格栅(PRB)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DO(垃圾渗滤液中的溶解氧)对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且反应介质对COD、Cr6+和NH4+的去除率分别为53%、51%和53%,此结果说明了以膨润土作为PRB的反应介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南部一条规模巨大的近EW向大地构造边界,其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已有资料大多认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现今的构造活动以近SN向的裂谷系为主,近EW向的雅鲁藏布江断裂带仅在东构造结部位的鲁朗一带发现有全新世活动的迹象,而米林以西段的最新活动主要发生在早、中更新世。近年来,在沿该断裂带日喀则以西段的调查过程中,在昂仁错一带发现多个断层断错晚第四纪地层的剖面,显示其晚第四纪以来仍有断错地表的活动,但活动遗迹延伸较短。综合分析认为,在区域SN向裂谷的构造环境中,被裂谷系分割的近EW向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可能具次级构造调节作用,从而表现出相对较弱或局部的断错地表活动。  相似文献   
75.
本文利用“国家基准一期工程”和上千全国部分省市CORS站的GNSS观测资料,基于PPP网解UPD模糊度固定技术实现了区域内无基站差分毫米级定位以及上千全国CORS站整网一次快速精密解算,这对于保障国家应急测绘快速响应、实现灾区基准快速建立以及快速获取和恢复国家统一坐标框架基准站坐标等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意义。首先,选取2015年8月1—31日198个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计算卫星端的宽巷、窄巷UPD,采用PPP网解UPD模糊度固定技术,对这些GNSS测站的载波相位进行模糊度固定:宽巷模糊度31 d固定率平均值在80%以上的测站共有193个;窄巷模糊度31 d固定率平均值在60%以上的测站共有165个。其次,对PPP整网一次快速解算定位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1 d整网解算在NEU 3个方向的RMS分别为2.8、3.9、5.3 mm;标准差分别为2.1、3.2、6.7 mm。再者,使用中国区域内5个IGS观测站进行无基站差分精密定位,与SOPAC单天解ITRF2008框架下历元坐标的对比分析表明,31 d单日解外符合精度水平及高程方向均相差在毫米量级。最后,利用上述GNSS基准站解算出来的卫星端的宽、窄巷UPD(31 d),依次对2015年8月1—31日全国及部分省市1195个CORS站观测数据进行载波相位模糊度固定,得到无模糊度的精确相位观测值,从而使法方程中待估模糊度参数减少,克服了基准站网规模和测站个数的限制,实现了上千CORS站整网一次快速解算,对31 d月平均解与国际知名软件GAMIT/GLOBK的双差月解结果(2015年国家基础测绘任务成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NEU 3个方向上差异在1 cm以内的测站分别为99.92%、99.33%、79.83%,其中U方向相差在1.5 cm为93.22%。综上所述,PPP网解UPD模糊度固定技术的方法,确保了区域内无基站精密定位、大网快速解算的精度和效率,能够满足灾区及国家坐标框架基准站坐标快速解算与恢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76.
77.
为确保GNSS精密定轨精度和可靠性,需要顾及站点稳定性和观测质量等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均匀选取一定数目的地面基准站。在探讨测站数量和分布对导航卫星精密定轨影响的基础上,针对GNSS定轨地面跟踪站在全球分布不均匀的现状,综合考虑站点几何分布、站点稳定性和观测质量信息,提出基于格网控制概率下的全球测站随机优选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格网方法和随机优化方法,通过全球测站分配一定的概率,进而随机抽样和筛选得到全球均匀分布的测站构型。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全球范围内选取30个测站时,GPS精密定轨的精度能达到2.15 cm,60个测站时,定轨精度优于1.26 cm;90个测站时,定轨精度可提高到1 cm以内。  相似文献   
78.
在芦山县龙门乡发现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地表破裂的迹象,这些迹象点呈NE-SW向线状分布,总体走向N40°~50°E,长2~ 3km.根据水泥路面变形推断水平缩短量为8cm,垂直抬升量1 ~ 2em.地表未见走滑分量,运动学特征表现为由NW向SE的推挤作用.在地震地表破裂的力学性质方面,有斜向剪切裂缝,也有挤压对冲逆断层性质,但更多地表现为张性裂缝,这与拱曲顶部的局部张性应力场有关.虽然这些地表破裂组合特征不同,性质也有差异,但均反映了龙门乡一带受到NW-SE向挤压作用以及逆断层发震构造沿线近地表常见的拱曲作用.与大川-双石断裂(前山断裂)、大邑-名山断裂(山前断裂)相比,芦山-龙门隐伏推测断裂更有可能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这一推论也与此次地震序列的精定位结果以及地震烈度分布特征相符.有关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震断裂的认识,对研究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以及评价未来山前地带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B.  W.  LaMay  R.E.  Hutchinson  V.  H.  Herrera  王虎译  乌效鸣校 《岩土钻凿工程》2011,(2):111-116
2008年8月,继Tropical Storm Fay之后,城市圈一段36英尺主管道又发生了三处破裂。这段主管道使用的是Hobas管,位于城市圈巷道下面。巷道属于佛罗里达州的运输部(FDOT),是塔拉哈西最繁忙的路段。管道破裂采用非开挖修复以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对巷道的干扰,并最大限度修复管道。由于Hobas管以前没有破裂过,为了减小对FDOT的干扰,先采用一个试点对管道破裂修复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在90分钟内完成了280英尺,平均每分钟3英尺,施工过程没有造成干扰。从试点获得的经验在剩余管道设计和维修过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80.
针对当前大规模GNSS网在数据预处理、组织管理、基准站选取、处理策略、分区方案、质量检核与评估以及现有研究中速度场模型数据量小、连续性不佳、现势性不强等问题,首先基于2011~2017年陆态网260多个连续运行基准站的观测数据探讨大网解算的一体化数据处理流程,给出适用于大规模GNSS网数据处理的优化原则与质量评估方案,并着重分析不同的数据解算成果评估策略,其对大规模GNSS站网的高精度数据解算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然后基于解算得到的ITRF2014框架下高精度速度场成果,采用克里金插值构建中国大陆水平格网速度场模型,并利用国内IGS站和陆态网区域站的精确速度值,对格网内插结果进行外部检验,结果表明,东、北方向速度残差的平均误差和中误差均小于2 mm/a,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简便性与现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