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1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篇 |
大气科学 | 101篇 |
地球物理 | 54篇 |
地质学 | 212篇 |
海洋学 | 86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49篇 |
自然地理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为探究ASTER GDEMV3、SRTM1 DEM和AW3D30 DEM 3种开源DEM数据的高程精度,本文以高精度ICESat-2 ATLAS测高数据为参考数据,利用GIS统计分析、误差相关分析及数理统计对DEM的高程精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①AW3D30的质量最稳定;SRTM1 DEM在平原精度最高;在高原山地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W3D30 DEM、ASTER GDEMV3、SRTM1 DEM。②DEM数据高程精度受地表覆盖影响较大,且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在相同地表覆盖的两个研究区中DEM数据高程精度表现情况不一致,SRTM在平原地表覆盖下精度表现最好,平均误差为3.15 m,AW3D30 DEM在山地地表覆盖下精度表现最好,平均误差为7.61 m。③坡度对DEM数据的高程精度影响较大,在两个研究区3种DEM数据的高程误差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向对DEM数据的高程精度影响较小,未发现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42.
4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和变分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系统(VDRAS)反演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垂直结构特征和对流发生发展机制等方面,对2017年7月21日地面冷锋后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局地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北抬、低层回流冷空气侵入的背景下,暴雨区位于地面冷锋后约300 km的冷空气一侧,850 hPa低空切变线是主要的影响系统。(2)在低层回流冷空气作用下850 hPa以下表现为环境温度直减率小于湿绝热递减率(
44.
45.
王玉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2,45(1):141-144
以近年来山西省1∶10000 DLG数据更新及检查工作为基础,以GEOWAY软件作为更新平台,对更新过程中数据更新要点以及接边和自检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快速更新及加强DLG数据过程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武汉地区广泛分布二元结构地层,其渗透系数对于该地区基坑降水工程而言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依托该地区某基坑勘察期静力触探试验和抽水试验,采用最优分割法对二元结构地层进行了定量划分。基于此,建立了抽水试验的三维数值模型,结合该地区经验数据设计了正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模型反演得出其中的含水层渗透系数,并对反演值正确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静力触探范围内可划分为5层,地下水位以下各层渗透系数反演值分别为:0.46,1.19,5.45,10.73,21.82 m/d,且反演值可信度较高,与实际抽水试验计算值接近。 相似文献
47.
48.
49.
岱崮地貌是一种寒武系碎屑岩之上的平顶灰岩地貌,为中国五大地貌之一,对其研究具有地质学、古地理环境等科学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研究,分析研究了岱崮地貌的特征、成因和演化,得出以下结论:1) 岱崮镇的崮主体呈NW向展布,由崮体和崮基组成。崮体包括崮顶、崮腰和崮底,崮顶为灰岩,崮腰和崮底以碎屑岩为主,崮基为前寒武系岩浆岩或太古宇泰山群;2) 近水平岩层是岱崮地貌发育的基础;3) NNW向、NW向和近EW向断层是岱崮地貌形成的根本因素,NW向和NE 向节理是主控因素,控制了岱崮地貌的走向、密度;4) 岱崮地貌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化,经过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留存的寒武系-中奥陶统、上石炭统-二叠系是岱崮地貌形成的基础,燕山期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162~149.8 Ma)、白垩纪(140~90 Ma)及喜马拉雅早期(65~43 Ma)产生的断层及节理是岱崮地。 相似文献
50.
利用B-P人工神经元网络进行了陕西省年度,季度降水预报试验,提出了利用0-1模型解决多等级预报问题的方法,并建立了年度,季度等级预报模型,经过试验,表明该方法预报效果良好,最后对模式在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及目前其它预报模型的差异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