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5篇
  免费   2051篇
  国内免费   2277篇
测绘学   1077篇
大气科学   1843篇
地球物理   1845篇
地质学   5628篇
海洋学   1272篇
天文学   120篇
综合类   629篇
自然地理   929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314篇
  1997年   377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300篇
  1993年   249篇
  1992年   264篇
  1991年   246篇
  1990年   231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103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103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78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12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30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引入水稳定同位素循环的ECHAM4、GISS E、HadCM3、MUGCM以及iAWBM的模拟数据,分析了全球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不同模式的模拟结果之间以及模拟结果与GNIP(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的实际监测结果之间进行了比较,旨在对稳定同位素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有效性进行评价,改善对水循环中水稳定同位素效应的理解和认识。结果显示,5个模式均很好地再现了全球降水中平均δ18O和平均δ18O季节差的空间分布特征,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温度效应、降水量效应的分布特点以及全球大气水线GMWL(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均被很好地模拟出。比较而言,ECHAM4模拟的降水中的平均δ18O以及δ18O平均季节差的空间分布与GNIP的实际分布最接近,拟合水平也最高;ECHAM4、GISS E、MUGCM和iAWBM再现全球温度效应空间分布的能力较强,拟合水平大致相当;由iAWBM模拟的降水量效应空间分布与实际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最强,5个模式模拟的与实测的δ18O/P相关系数符号相同的站点数大致位于同一水平;GISS E和iAWBM模拟的全球大气水线与实测的GMWL最接近。  相似文献   
82.
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是正确认识帕米尔北缘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非常关键的地区,本文利用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和地震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钻井资料,对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的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帕米尔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的盆山结构表现为帕米尔造山带向北冲断和南天山向南冲断所形成的对冲结构; 帕米尔山前为基底卷入式构造,古生界—中生界沿高角度的逆冲断层推覆到新近系和第四系之上,形成山前的古生界—中生界逆冲推覆带; 北侧由受乌泊尔断裂控制的深部隐伏冲断体系和浅部的第四纪背驮盆地所构成。研究区的新生代构造变形时间开始于上新世晚期,并持续变形至今,形成了下更新统西域组(Q1x)与下伏上新统、Q2与Q1和Q3 4与Q2之间的不整合。研究区最小构造缩短量为486 km,缩短率为481%。  相似文献   
83.
据统计,1992~2013年苡茨河曾多次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并造成村民生命财产巨大损失。2013年7月24日再次爆发泥石流,破坏农田71280m2(108亩)。因此在对苡茨河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分析基础上,分析其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其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在已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两种防治对策进行对比,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84.
在地震模型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以TRS—80微型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实现了实验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直至输出各种成果图表。由于采用了各种数字处理方法,对研究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揭示地震和地震勘探中的规律,为地震模型实验增添了快速准确的手段。为此,我们在TRS—80机上研制了一套地震模型实验数字处理专用软件。一年来的实际应用,证明了这套软件基本能适应地震模型实验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在几个研究课题的资料处理中发挥了作用,取得  相似文献   
85.
西江断裂是位于珠江三角洲西缘的一条重要的NW向断裂,以鹤山为界可划分为南、北2段。其南段为鹤山—磨刀门段,大部分呈隐伏状,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深、浅部探测工作,对于该段断裂的活动性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影响了断裂沿线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工作。文中通过地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第四纪沉积物年代测试等,对该段断裂的展布与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在浅层地震勘探的断点附近,基于有代表性的2个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的探测结果开展了相关分析,均发现了存在基岩断裂。构造岩以断层角砾岩、碎裂岩为主,断层物质已固化。后期沿断层带的部分地段被侵蚀形成凹槽,其上覆晚更新世河流堆积或全新世海侵沉积层内未见断错或地层扰动变形。根据地貌、断层产状以及横向断裂的发育,以竹排岛南的五指山断裂为界将西江断裂划分为南、北2段,没有发现北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南段至少自全新世以来活动的证据。  相似文献   
86.
利用全波场和分波场算法对裸眼井软地层中由单极子源和多极子源(偶极子源和四极子源)激发的弹性波进行了数值研究,给出了声波全波列理论波形、纯纵波和纯横渡理论波形及纵横波的频率传输特性曲线.结果表明,纯纵波和纯横波是无频散几何衰减波;除了在vs>(1-ρ1/ρ2)1/2v1的井眼中由单极子源激发的横波无传播特征频率外,纵横波都具有各自的传播特征频率,纵波的传播特征频率有一系列离散值,横波的传播特征频率只有一个且等于非对称模式波的截止频率;多极子源激发的纵波传播特征频率的最小值大于横波的传播特征频率,随着极子数增多,二者的特征频率值皆增高,差别也越大,因此,当声源发射主频较低,接近横波传播特征频率而远离纵波传播特征频率时,低频多极子源将压制纵波并激发出较强的横波,分析结果还表明,通常所说的低频多极子源激发出的横波波群实际上是纯横波与截止频率附近的非对称模式波叠加的结果,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二老对横波波群相对贡献的大小取决于声源激发主频的高低及其带宽的大小.  相似文献   
87.
详细分析了金坛市旅游开发和矿业开发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如何解决旅游业发展和矿业开发间的矛盾,使两者互利、协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问题,提出了未来金坛矿业的发展方向的设想.  相似文献   
88.
黄陵背斜位于扬子克拉通的东缘,其核部出露的崆岭群被认为是扬子克拉通的基底岩石,并成为华南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从区域上看,黄陵背斜紧邻江汉盆地,东西两侧分别是荆当盆地与秭归盆地,黄陵背斜和周缘盆地构成明显的隆起—坳陷相互对应的构造。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构造几何学的剖析表明,黄陵背斜的两翼西陡东缓,构成不对称背形的穹隆构造。在穹隆形成过程中,相应的岩石变形以顺层滑脱及相关的褶皱和小规模的逆冲断层为主,在早三叠世薄层灰岩、志留纪龙马溪组页岩、奥陶纪灰岩、寒武纪炭质灰岩以及震旦纪陡山沱组薄层灰岩广泛发育,并具有垂向缩短的重力滑脱特点,构造叠加关系指示了其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纪之间。在构造变形分析的基础上,并深入探讨了黄陵背斜成因的3种可能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89.
After our paper~2 on the Topaz from Mongolia,Shensi and KiangsuI took profit of a travelling in Shansi,in the early summer 1932,to visit thelocalities myself.The chief mineral producing locality is Houkoupei(后备  相似文献   
90.
沉积型铁矿床以赤铁矿和磁铁矿为主,罕见沉积型褐铁矿床。黑色岩系中富集Mo、Ni、V、PGE实例较多,但黑色岩系中发现有沉积型褐铁矿床的报道少见,更未见沉积型褐铁矿床中有Mo、Zn矿化的报道。河南卢氏地区震旦系东坡组黑色岩系中发育有褐铁矿化,并伴生有钼、锌元素大规模高强度异常,前人认为是“铁帽”,深部有找寻大型硫化物原生矿床的潜力。通过对铁矿床含矿建造的重新厘定和成矿环境的恢复,以及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达到了对成矿过程的精细研究,认为区内铁矿化原始成矿方式为沉积成矿,主要以褐铁矿形式沉积,赤铁矿次之,后期强烈的构造变形使矿体遭受强烈的风化淋滤改造,致使矿床成因信息受到掩盖,是“假铁帽”。钼、锌元素以离子形式被铁质胶体和有机质吸附、携载迁移,在特定部位共同卸载沉淀,无独立的钼、锌矿物产出,没有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