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律宾蛤仔苗种土池中间培育及越冬生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6hm^2和3.13hm^2 2个养虾池,经过池底清淤、底质改良、敌害清除、培养用水处理、繁殖基础饵料生物等工作后,分别移入在室内培育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et Reeve))壳顶后期幼虫和双水管稚贝各80亿粒和9.7亿粒,经土池中间培育、越冬后,生产出2000-3000粒/500g幼贝7.9亿粒。自移入幼虫和稚贝到幼苗出池,成活率分别为4.5%和44.3%,达到了较高水平的中间培育、越冬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有关鲈鱼的报道,国内从70年代开始,80年代后做的工作较多。陈大刚[1]对自然海区的鲈鱼生活习性1976年就进行了细致研究;毕庶万[2]等对黄渤海北部鲈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有关鲈鱼养殖试验情况,俞郇民[3]进行了网箱养殖试验。目前尚未见鲈鱼海水池塘单一养殖的报道。1993~1994年作者承担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鲈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试验,1993年在莱州土山虾场3亩池塘中共出产平均体重210g活鲈鱼850.5kg,成活率90%,平均亩产283.5kg,亩纯利4425元;1994年在莱州市养… 相似文献
3.
苏皖地区石炭纪海相碳酸盐岩碳和氧同位素演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江苏南京孔山和安徽巢湖凤凰山石炭系碳酸盐岩C、O稳定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苏皖地区石炭系δ^13C,δ^18O记录是以4个同位素演化阶段为特征,前3个同位素演化阶段与同时代的北美石炭纪相似,仅仅是内部演化特征略有不同,这反映了区域性的沉积环境的不同变化。在金陵组下部、和州组下部、黄龙组中下部和船山组层段,δ^13C表现出明显的正漂移,这可能是受植物和生物量增长、有机碳储藏量增加所引起的。δ^18O记录总体上与δ^13C值呈相似的变化趋势。δ^18O增加记录了气候变冷和冰川作用的结果。δ^18O负漂移与气候变暖和冰川消融是一致的。在浅水潮坪环境,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使δ^13C和δ^18O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一、提要
地形图生产,无论是哪种成图方法,都少不了地形图编辑工序。该工序质量的好坏,对成图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地形图编辑工作依据成图方法的不同,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谈几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5.
苏皖地区石炭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详细的岩石岩相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苏皖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阐述了沉积层序的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三级层序和层序区域对比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苏皖地区石炭系可识别出9种主要岩相、20种微相和11个三级沉积层序.Ⅰ型沉积层序边界识别标志有地表或海底侵蚀、地层上超,界面上下岩性岩相、古生物及氧碳同位素值的突变,界面的区域可对比性等,在研究区主要表现为古风化壳面、古岩溶面、侵蚀面和暴露面四种类型.陆表海盆海水较浅,沉积物常露出水面而遭受侵蚀,形成较多的Ⅰ型层序边界.三级层序发育TST,LST不发育或难以识别。 相似文献
6.
9.
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对中国对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对虾养殖生产中已使用PVP-I(聚乙烯吡咯烷酮碘)防治对虾病毒病,但仍借鉴防治鱼类病害的使用方法,各种产品的有效碘含量也不尽相同,使用时不易掌握。作者就该药在对虾养殖中的使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将毒性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碘为市售商品,有效碘含量18%~21.5%。对虾各期幼体及幼虾取自生产现场。试验用水为砂滤海水,经脱脂棉二次过滤后使用。1.2 方法1.2.1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在烧杯中进行,定量加入试验用水1000ml,水浴保持所需温度,分别加入PVP-I母液,使水中有效碘浓度达到设定浓…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