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储层演化经历了多期次的叠加。根据古岩溶的演化期次,分别编制了奥陶系地层厚度图、前石炭纪岩溶古地貌图及奥陶系顶面构造图。结合岩溶发育机理,系统分析了各个阶段岩溶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而综合预测了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为奥陶系的油气勘探指出了有利方向。同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存在伊盟古隆起、中央古隆起和韩城古隆起,这3个隆起带共同控制着岩溶储层的发育,隆起的鞍部、斜坡带以及坳陷中的微隆起带是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裸露风化壳期,古岩溶地貌和古沟槽的展布是岩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古岩溶坡地为岩溶作用的进一步发生创造了条件;埋藏期,奥陶系顶面起伏形态始终处于中部高、东西低,中部隆起与东部坳陷之间存在一陡坡带,中部隆起带为压释水运聚的有利方向,而陡坡带为压释水的强烈转换区,这一特征决定了岩溶储层的最终分布。因而,同沉积期隆起斜坡带、裸露风化壳期岩溶坡地以及埋藏期陡坡带的叠加位置将是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72.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继2013年芦山地震,时隔9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再次发生MS6.1级地震。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分布范围对震后应急救援和临时安置点选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全球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库,采用深度森林算法,建立了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概率近实时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6·1”芦山地震诱发滑坡的快速预测,在震后1 h内获取了滑坡空间分布概率预测结果,并第一时间到达震区进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模型复核。调查表明,本次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为主,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芦山县北部和宝兴县西部的交汇区,断层上盘滑坡数量明显高于下盘。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宝兴东河流域地质灾害现场调查数据,发现模型预测准确率达80%以上,特别是相对较大规模的滑坡均发生在模型预测的高易发区,说明模型可以弥补震后现场调查与遥感数据获取时效性方面的不足,为震后应急救援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3.
<正>2015年,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部署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2016年,住建部发布《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改革工程建设标准体制,健全标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工程建设类的标准化改革工作步入实施阶段。5年多来,经过全体规范研究与编制者的共同努力,住建部于2021年开始陆续发布了一批全文强制性规范,其中工程结构类的规范编号靠前、数量较多,这充分说明保证工程结构安全、环保、经济适用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从已发布的结构类强制性规范的内容来看,规范体系和具体要求都与原有结构类规范存在较大差别,需要结构从业者对此进行详尽分析总结,以保证新规范在工程实践应用中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74.
通过植物遗存稳定同位素分析考察古代的农田灌溉、施肥等农业生产技术,是植物考古中的研究新热点。现代种植实验可为这一研究方向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本研究开展了针对粟的现代施肥种植实验,并对粟进行了稳定同位素分析,形成了4点主要认识:1)未施肥状态下生长的粟δ15N均值为3.6‰±0.6‰(n=6),施加有机粪肥的粟δ15N均值为4.4‰±0.8‰(n=18),施加化肥后粟δ15N均值为1.0‰±1.0‰(n=8),表明有机粪肥能够提升粟δ15N值,而化肥则导致粟δ15N值降低。因此,粟δ15N值相对于自然基值的增值可反映粟类作物是否施有机粪肥,这为研究古代尤其史前时期的施肥行为提供判断依据。2)粟的种子、叶片、秸秆、稃壳的δ13C值分别为-12.7‰±0.3‰、-13.2‰±0.3‰、-12.6‰±0.3‰、-13.5‰±0.4‰,差值较小(<1‰),不同部位间同位素分馏值似可忽略不计,据此推断,人和家畜的δ13  相似文献   
175.
长株潭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长沙、株洲、湘潭3个气象站1951-2006年期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长株潭地区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暴雨和干旱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极端高温、低温和干旱事件变化总体皆呈显著下降趋势;暴雨频次略有上升,但不显著;基于Morlet函数的小波分析显示,本区50年代以来的极端气候事件表现为较明显的3~6a周期和较弱的8~14a周期.  相似文献   
176.
利用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11年4-5月近地层微气象、地表辐射和湍流通量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内蒙古典型半干旱草原下垫面在晴天、扬沙和沙尘暴天气下各气象要素、地表辐射分量和能量平衡的变化特征。对于半干旱草原区,地面风速越大沙尘天气越强;沙尘过程开始前地面空气较暖,开始后地面空气转为相对较冷的状态;沙尘气溶胶含量越高,5 cm地温日变化趋势越弱,在沙尘过程中5 cm地温值越小。沙尘气溶胶含量越高,太阳总辐射越弱,大气长波辐射越强;地表反射辐射与总辐射有相同的日变化特征;沙尘气溶胶白天使净辐射值减小,夜间使净辐射值增大。沙尘天气直接辐射衰减非常明显,而且散射辐射在总辐射中占很大的比重。沙尘气溶胶对紫外辐射的削弱很强,并且沙尘含量越高,对紫外辐射的削弱越强。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作用对地表能量平衡产生影响,使向上的感热和潜热输送减弱,使向上的土壤热通量增强或向下的土壤热通量减弱。  相似文献   
177.
湘潭市区土地生态价值及生态风险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影像资料为依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和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生成了湘潭市区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及生态价值变化图谱,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土地利用及生态价值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作了土地生态风险动态评估。研究表明:研究期内,湘潭市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林地、水域面积减少;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流转量占了全区总变动量的67.79%;土地利用变化使该区生态价值总量减少了19.84%;土地生态风险指数增加,与土地生态价值的变化情况能够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78.
采区溜井卸矿冲击载荷作用的理论分析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运动学理论为基础对矿石在溜井中的运动规律进行理论推导,结合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初始冲击时法向冲击力较大,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法向冲击力逐渐减弱切向冲击力逐渐增强,对井壁造成的破坏由以法向破坏为主转变为剪切破坏为主;(2)冲击点的间隔越来越大,冲击角度逐渐减小,矿石经过2~3次冲击井壁之后垂直落入井中;(3)理论推导得到形成的2个冲击带位于井口下2.0~5.6 m及26.4~38.2 m处,试验得出的破坏范围为井口下1.95~10.2 m及19.4~40.2 m处,试验所得的冲击带范围较理论推导结果略大;(4)处于冲击区域的压力盒数据变化最大,处于矿石磨损区域的压力盒数值变化较小且变化趋势缓和。  相似文献   
179.
考虑地应力作用下节理扩展引起的煤岩物理力学性质改变,进而导致煤层应力、变形的重新分布,给出了煤岩单元节理扩展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节理扩展与应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应用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及逐级加载算法,提出节理扩展煤储层应力场的联合反演方法,并对沁水盆地晋城区块煤储层应力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晋城区块最大主应力为8~13 MPa,由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增大趋势;最小主应力为5~9 MPa,应力低值区集中在晋城南部区域。通过对比关键点的现场实测值与模拟计算结果,得知主应力大小与实测值最大误差仅为3%,方位误差小于1.3°,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利用联合反演分析煤储层应力场,具有计算精度高、速度快、建模简单等优点,适合于软件集成快速计算。   相似文献   
180.
长江源区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长江源区是青藏高原冰川分布集中的地区之一,冰川总面积达1276.02km2.研究表明,该区属于青藏高原升温幅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到2050年气温将比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出2.3~2.7℃,降水增加1%~33%.基于冰川编目资料,采用有关对长江源区未来50a内的气温和降水预测数据,应用冰川系统对气候响应的模型,对该区未来50a内冰川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2030年、2050年该区冰川面积平均将减少3.2%、6.9%和11.6%;冰川径流平均将增加20.4%、26%和28.5%;零平衡线上升值为14m、30m和50m左右.最后,针对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对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