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珠海桂山岛米氏裸甲藻赤潮对鱼鳃损伤的病理学组织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3~4月广东沿海及香港海域爆发了大规模的米氏裸甲藻(Gymnodinium mikimotoi)赤潮.此次赤潮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给广东省及香港的海洋渔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粤港两地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5亿元,其中广东省近5000万元(羊城晚报,1998年4月25日).为了研究此次赤潮发生过程中赤潮生物变化趋势及赤潮引起大量死鱼的原因,笔者对发生赤潮的珠海桂山岛海域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同时对赤潮发生水域养殖鱼类鳃组织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为进一步研究此类赤潮的成因、消长及防治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2.
一种快速的正射影像制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利用测区前期的地形图来获取进行空中三角测量时所需的控制点三维坐标信息,对整个测区进行自动空中三角测量,获取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建立立体模型。然后在前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切割出对应模型的DEM,对像片进行数字微分纠正,获取每个模型正射影像。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于2001年4月在枯林湾3个采样点采集了各约20cm的沉积物柱状样,分层研究了甲藻孢囊的垂直分布,在33个沉积物榈中共分析鉴定出甲藻孢囊47种,而且还观察到了3种该海域特有的种类。孢囊组成以原多甲藻等异养型孢囊为主,而有毒的亚历山大藻和链状裸甲藻孢囊也均有分布。每个样品中所分析鉴定的孢囊种类数较少,仅有5-16种,平均10种,孢囊丰度也较低,在59-1998cysts/g D Wt之间,平均280cysts/g D Wt。香农-威弗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孢囊种类数都以位于非养殖区湾外海域的S3站最高,同时在3个站位的6-8cm层次处,随深度的增加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研究结果表明,枯林湾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而且湾内海域大于湾外海域,养殖区大于非养殖区,近年有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
大亚湾海域尿素与浮游生物脲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0~2011年间分4个季节,对大亚湾海域尿素浓度及浮游生物的脲酶活性开展调查研究,结合相关理化环境及生物因子,分析大亚湾海域尿素的可利用性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区尿素浓度变化范围为0.81~8.54μmol N·L-1,夏季尿素含量最高,达4.32±1.65μmol N·L-1;冬季含量最低,为1.57±0.49μmol N·L-1。夏、秋季节有很多站位尿素水平甚至超过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含量1~3倍,表明尿素是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生长不可忽略的重要氮源。较高水平的尿素主要分布在养殖区和靠近陆地的近岸海域。浮游生物脲酶活性在秋季最高,平均达61.0±33.6nmol N·L-1·h-1,冬、春季脲酶活性常低于检出限。在秋季,浮游生物脲酶活性与甲藻密度密切相关。脲酶已被证明是大洋中浮游植物水解尿素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尿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亚湾甲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45.
锥状斯氏藻休眠孢囊萌发调控因子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是一种常见赤潮种类, 为了了解影响锥状斯氏藻孢囊萌发的内外在调控因子,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15、20和25℃)、储存温度(4、15、20和25℃)、储存时间(30和60d)、营养盐含量(N: 500μg·L-1, P: 74―1.5μg·L-1;P: 74μg·L-1, N: 100―10μg·L-1)以及缺氧对锥状斯氏藻休眠孢囊萌发的影响.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强制性休眠期在15-25d, 不同温度下孢囊最终萌发率差别不大, 为75%―82%, 但低温可减缓孢囊的萌发速度.高温(25℃)和长时间保存(30d以上), 可导致萌发率明显降低.N、P营养盐对孢囊萌发影响不明显, 缺氧和黑暗能完全抑制锥状斯氏藻的孢囊萌发.结果表明: 锥状斯氏藻孢囊较短的强制性休眠期和高萌发率, 使其孢囊在广东沿海全年各季节均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 并造成该藻赤潮的循环发生;同时, 当孢囊悬浮至溶氧丰富、光线合适的上层水体, 才能促进孢囊大量萌发, 从而引发赤潮.  相似文献   
46.
Negative effects of Phaeocystis globosa on microalga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otential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the microalga, 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 on three harmful bloom algae,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 Chattonella marina (Subrahmanyan) Hara et Chihara and Chattonella ovata Hara et Chihara were studied. The growth of C. marina and C. ovata was markedly reduced when the organisms were co-cultured with P. globosa or cultured in cell-free spent medium. Haemolytic extracts from P. globosa cells in the senescence phase had a similar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three harmful bloom algae. However, P. globosa had less influence on the brine shrimp, Artemia salina.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 globosa may have an allelopathic effect on microalgae, which would explain the superior competitive abilities of P. globosa. Because the addition of the haemolytic toxins from P. globosa had similar effects on algae as spent media, these compound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allelopathic action of P. globo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