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塔中地区沙尘暴天气气候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塔里木盆地周边多个气象台站多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资料、NCAR再分析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沙漠腹地沙尘暴的分布特征,沙尘暴与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22.
首次对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的主要动物的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见的20种动物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83种。不同生境的动物食物的优势种类组成是不相同的。各动物胃含物种类组成和数量与其海区生境中的优势微、小型藻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基本相吻合。海洋动物摄食微、小型藻类具有季节变化,夏季虾类、鱼类的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藻类种类高于其它季节。藤壶、贝类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藻类种类数春季高于夏、秋、冬季。  相似文献   
323.
本文对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的微、小型藻类的丰度和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海水中浮游藻类的年平均丰度为120×104个/m3;沉积物中底栖藻类年平均丰度为216×104个/cm2;潮间带中微、小型藻类年平均丰度为196603个/g或17793个/cm2。海水中微、小型藻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为夏季高于秋季高于春季高于冬季;潮间带以个/cm2表示的藻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为春季高于夏季高于秋季高于冬季,这与大型海藻丰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以个/g表示的藻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为春季高于秋季高于冬季高于夏季,这与大型底栖动物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南麂海域微、小型藻类丰度与盐度、溶解氧浓度呈正相关,与营养盐(N、P、Si)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24.
首次在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的主要动物的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见的20种动物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83种。不同生境的动物食物的优势种类组成是不相同的。各动物胃含量种类组成和数量与其海区生境中的优势微、小型灌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基本相吻合。海洋动物摄食生、小型灌为具有季节变化,夏季虾类、鱼类的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灌类种类高于其它季节,夏季虾类、鱼类的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  相似文献   
32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导引下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进行单一椎间盘经皮椎间孔镜间盘摘除手术,全部在多排螺旋CT导引下完成。结果:与普通X线透视下椎间孔镜手术比较,CT导引下操作更简便,能够更准确预测手术穿刺部位、穿刺路径角度和深度,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相关组织结构损伤发生几率,减少并发症。结论:CT导引下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是安全可靠的,与普通X线透视下手术比较能够取得更好的诊疗效果,可以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26.
根据地热深井的地层资料,绘制了横穿黄庄-高丽营断裂带的地质剖面图,对断裂带的深部构造特点进行了探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发现黄庄-高丽营断裂曾经至少有过4次正、逆构造转换,具有反复震荡性。认为断裂的成因是区域板块开裂,后由于板块间的水平运动方向多次转变,形成拉张与挤压的反复转变,不断产生上盘的下降及逆冲运动,而呈现出构造活动的反复震荡特征,分析认为其断裂形成时代约在1.6~1.4亿年间的晚侏罗世(J_3)。后来岩体的活动产生局部挤压和抬升,使得南、北两端上盘活动受限,产生掀斜抬升现象;而中段断块的活动自由度相对更大,根据水准监测当前中段上盘平均每年下降3 mm左右。结合构造特征及历史地震结果分析,认为应当注重对断裂带两侧板块的水平运移状况加以监测。  相似文献   
327.
王旭 《吉林地质》2020,39(1):87-91
浑江区水系发育,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地层发育较齐全。区内地质灾害种类齐全,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类型、降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区域上看,地质灾害点分布不均匀,中北部明显多于西南部。在地质灾害成因上,大部分地质灾害点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区内的所有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基本上是由人为修路切坡及采石、开采煤炭资源、修建住宅等工程引发的;泥石流的形成与人为耕种、毁林开荒等工程活动有较密切关系。纵观全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分布特征,不难发现,在该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地质灾害点就越多。本文重点在说明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阐述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28.
王昶  张永生  王旭  纪松 《测绘学报》2019,48(8):1025-1037
为了避免条带噪声去除过程中丢失影像细节,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分法去除遥感影像条带噪声。首先,对含有条带噪声的遥感影像进行小波分解;其次,通过构建的条带保留变分模型(SPVM)去除低层高频分量(含条带噪声)中的细节信息而保留条带噪声,从而有效分离出低层高频分量(含条带噪声)中的细节信息;通过构建的条带去除变分模型(DVM)去除高层高频分量(含条带噪声)中的条带噪声,从而有效地保留高层高频分量(含条带噪声)中的细节信息;最后,通过小波重构,获得去噪影像。试验证明本文方法在去除条带噪声的同时基本没有丢失影像细节,去噪后的影像对比度及质量都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329.
在鱼类人工育苗阶段,同类残食行为普遍存在,这是制约育苗阶段苗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研究对象,选取2.0~6.2 cm的幼鱼,研究了规格差异与投喂状态对花鲈幼鱼残食的影响。研究表明:幼鱼自然死亡率随规格增加不断降低;投喂状态会显著影响幼鱼残食行为,饥饿状态下残食行为明显增多;不同规格混养条件下,投喂组规格比例为0.65∶1.00的个体残食率最低,为5%;随着幼鱼规格的增加,饥饿对消化酶活性产生的影响逐渐减弱。研究结果表明,饵料不足和规格差异是导致花鲈幼鱼残食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后者对残食行为的影响更为关键。在生产中,当个体规格差异达到0.65∶1.00时需及时进行分池,以减少残食行为,提高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3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